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中國房企再陷債務風暴:融創計畫進行第二次離岸債重整

優分析

更新於 03月26日01:22 • 發布於 03月24日09:36 • 優分析

2025年3月24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面對持續的流動性壓力與市場低迷,中國大型房地產開發商融創中國(1918-HK)再度引發市場關注,成為首家計畫啟動第二次離岸債務重整的中資房企。

許多中國開發商過去十年透過發行美元債券或其他外幣債券(即離岸債)來募資。這讓他們得以吸引來自國際投資人的資金,不會受到國內信貸緊縮的限制,以支持擴張與建案開發。離岸債券通常由國際投資人購買,包括全球大型基金、銀行等。因此,一旦開發商在離岸債出現違約,將直接損害其國際聲譽,也會拖累整個中國房地產板塊的信用評級,進一步限制企業未來在全球市場募資的能力。

根據外媒路透社報導,融創於3月24日在香港法院的聆訊中,透過律師告知法庭,已通知其一位離岸債權人——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旗下的子公司Cinda (HK),其計畫重啟離岸債務重整。信達早前因一筆3000萬美元貸款未償還,對融創提出清盤申請。

2023年才完成首輪重整 如今再陷債務危機

令人意外的是,融創才在2023年完成規模達90億美元的首輪離岸債重整,當時被視為中國房地產業自2021年債務危機以來的首個成功案例。然而,因融創未能提供新的重整方案文件,信達律師在本次聆訊中主張立即清盤。不過,法官最終決定將清盤聆訊延至4月28日,給予融創時間提交重整進度。

根據知情人士透露,這筆3000萬美元的信達貸款,並未被納入去年首輪重整方案中,但預計將併入這次新的重整計畫。融創尚未對外公布該筆貸款的具體到期時間,亦未就本次重整計畫進一步發表評論。

多重壓力下,房企策略轉向內債重整

截至2023年6月底,融創總負債(含境內外)為2274.3億元人民幣(約382.3億美元),其中現金儲備僅為257億元人民幣。同年下半年,公司已完成21億美元境內債券重整,成功將部分負債削減超過一半,但仍有其他境內貸款尚待協商。

兩位熟悉情況的人士表示,信達此次在香港提起清盤申請,意在提升其在境內外債務協商中的談判籌碼。該公司是融創在中國大陸的主要貸方之一,但尚未對此做出公開回應。

在中國房市持續低迷、資金來源受限的背景下,監管部門已要求開發商優先完成在建住宅交付,並償還境內債務。有開發商及產業顧問指出,部分企業正重新考慮離岸償債策略,未來或將重點轉向內債重整。

重組顧問公司Fortune Ark Restructuring創辦合夥人黃健文表示:「在投入大量時間與資金處理離岸債後,公司仍有可能面臨清盤命運,因此對部分開發商而言,集中資源處理境內債,或許是更務實的選擇。」

目前,融創是否能在4月28日前提出具體重整計畫、進而避免被清盤,將成為觀察中國房企離岸債務整體走向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