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高房價害年輕人不婚不生?數據打臉

商周.com

發布於 2024年03月07日01:00 • 劉怡廷
高房價害年輕人不婚不生?數據打臉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台灣2024年1月粗結婚率為60%。

而台灣2023年生育率已是全球倒數第一;2024年1月出生人數,再次低於死亡人數,邁入連續37個月「生不如死」。

與此同時,台灣房價繼續攀升。今年1月公布的2023年第3季全國住宅價格指數較上季漲了1.82%,較2022年同季上漲5.42%,續創新高,即便房市漲幅已趨緩。

台灣人不婚不生,真的是因為「買不起房」嗎?內政部上週公布的2024年第8週統計通報,數據似乎無法支撐這個說法。

沒有買房,並非年輕人不婚不生主因

據統計,青壯年:

  • 「婚前無自有住宅者」的結婚率是 67.2%
  • 「婚前有自有住宅者」的結婚率是 47.7%

而「婚前無自有住宅者」的生育率,也比「婚前有自有住宅者」高18%。

也就是說,不管是出於任何原因沒有買房的人,還比有房之人的結婚、生子比例更高。

此外,「婚前無自有住宅者」的初婚年齡、初育年齡也都更低;也就是說,沒房者比有房者更早結婚生子。

即便高房價,真的與結婚率、生育率有相關性,但從數據看來,也不能直接將台灣不婚不生的原因推給高房價。

換句話說,居住正義很重要,但若要解決低結婚率、低生育率問題,把矛頭指向房價可能搞錯方向。

生小孩本身,就是女性最貴的成本

買房很貴,但實際上更貴的成本是什麼?

首先,隨著女性勞參率、薪資皆提高,結婚生子的機會成本也因此上升。當女性可以有結婚生子之外的更好選擇,就不需要藉婚姻來保障自己的經濟。

此外,面對少子化,政府直覺性透過發放一次性生育補助、育兒津貼等政策來激勵,但養兒育女的更高、更長期的成本,隱藏在家庭分工角色的僵固以及平衡家庭和生涯規劃的兩難。

台灣勞動部統計顯示,男女勞參率確實在「結婚」後明顯擴大。男性更常成為留在職場、賺錢養家的人;女性則受「母職懲罰」,得改變生涯規劃,成主要照顧者。

中研院研究發現,若生小孩如果只跟生育補助有關,那政府要補貼到1千萬才會見效,但政府當然不可能這樣發錢。

台灣人晚婚,不一定少生

不過,台灣人晚婚不一定少生。

根據本文提到的同一份內政部報告,高薪族的初婚年齡是31歲,較低薪族群的28歲晚。但高薪族的結婚率為74%、生育率63%,都比低薪族高(編按:高薪族為112年青壯年勞保投保薪資7萬以上族群;低薪族則是未滿2萬5000元)。惟生3個以上小孩的比例只有5%,比低薪族群的15%低得多。

從數據上看,高薪族群雖晚婚,但結婚生子的比例較低薪族高,且普遍會生1~2個小孩。

由此,或許可以推論:當薪資越高,不論結婚、生子或買房,都讓人有更高自主權做出符合個人價值觀的選擇。

在結婚和生育有更多自主權,代表社會進步。不過政府也須了解「生育」的真正成本是什麼?公托、育兒請假制度等公共政策是否能讓想生小孩的人「敢生」,以及當少子化成世界必然走向,除了救生育,資源是否能投注在還未跟上此趨勢的各項政策。

核稿編輯:林易萱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