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8種醫材收費設上限!患者省數萬 醫:應留彈性

TVBS

更新於 2020年06月10日07:51 • 發布於 2020年06月10日05:38 • 林旼叡 徐國衡
圖/TVBS
圖/TVBS

健保署將在8月開始推出「8大類自費醫材自付額上限」,目的是保障這些自費醫材使用病患,像人工水晶體,比較頂級的到12萬,不同醫院有價差;或人工髖關節等國人手術常用的醫材,規範上路前後比較患者能省好幾萬元,來對大家都好,但醫師反而認為不OK,主要不同價格醫材品質、等級,適用患者都不同,若價格設限,更好的器材獲利減少,不賣台灣,患者選擇也減少。

圖/TVBS
圖/TVBS

眼科醫師:「多花點錢,然後能夠植入比較好的人工水晶體,來讓他術後生活比較方便。」

指著眼科手術最常用的耗材,不同人工水晶體能決定患者術後還要不要戴眼鏡,問題來了,健保署將在8月起推8大類自費醫材訂自付額上限,像最多人使用的人工水晶體或心臟所需冠狀動脈塗藥支架、人工髖關節心律調整器、腦室腹腔引流系統,這些醫材的患者自費金額都將設上限,本來評估一年能讓13萬名使用者受惠,但醫師跟患者卻不看好。

圖/TVBS
圖/TVBS

心臟科患者:「如果有好的材料,病患應該有能夠使用的權利。」

確實若廠商獲利減少,可能選擇不進口器材到台灣,以頂級人工水晶體12萬多,扣健保給付還要花11萬,限額政策後降為7萬8,再扣健保給付,患者省4萬多,冠狀動脈塗藥支架也是原本9萬多降到5萬多,還有陶瓷股骨頭,過往自費8萬多降到5萬多,每項比較後,患者都能省萬把元,就怕漸漸廠商不吞這虧,劣幣逐漸驅逐良幣。

圖/TVBS
圖/TVBS

臺安醫院心導管室暨心臟功能室主任林謂文:「在醫界也擔心說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所以原則上臨床上,如果能讓有比較彈性一點,讓病患有更多選擇,或是醫師在臨床上可以跟病人家屬跟病患討論,有更多的選擇,我想這來得比較理想一點。」

健保署則表示,價格收益部分一直是祭出自費上限政策的最大難題,花了一年半在溝通協調,價錢設天花板保障多數人基本權益,也衍生新問題。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煇堂
    有錢人用頂極醫材就跟住豪宅開超跑是他有能力 經濟不佳就用健保給付醫材就跟住公寓開國產車一樣 你衞褔部未免管過頭了 神也會墜到地獄去
    2020年06月10日11:0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