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不要畏懼失敗!愛因斯坦:「一個人如果從未犯錯,代表他從未嘗試新東西。」

天下文化出版

更新於 2020年10月20日10:41 • 發布於 2020年10月19日02:50 • 奧麗薇亞.福克斯.卡本尼,朱達.波拉克

圖片來源:Unsplash

你有沒有注意到,一個人起舞時,看起來像是瘋子,但是當二十個人起舞時,我們就認為這是隨處即興?

另一種換框法使用的是前文提及的社會認同原理:找到曾經失敗、願意再度失敗、把失敗視為過程中可預期一部分的受景仰人物。一位受人景仰的權威人物接受失敗(或任何你想去汙名化的體驗),這個事實讓失敗變得「不要緊,可以被接受」。

一個人如果從未犯錯,代表他從未嘗試新東西。──愛因斯坦

試找出至少五個失敗的例子。大腦習慣以三為一組的思考,從奧運頒發的獎牌(金、銀、銅),到童話故事(三隻小豬),當數目超過四時,就沒辦法馬上理解。數目超過四時,我們的大腦就會把該數目視為「很多」,或者在這個情況中,至少五個失敗的例子,大腦就會視其為「所有人皆然」。

你可以從任何領域挑選案例,名人與同儕可以豎起社會認同的桿子,權威人物可以豎起權威桿子。最好是這些案例能夠涵蓋我們吸收資訊的所有方式:電台與播客節目訪談、YouTube影片、書籍、信函、電子郵件,找到人們在這些媒體談論失敗經驗的例子。讓自己沉浸在這種環境中,讓大腦產生一種印象:你的周遭世界都是這麼想的。

舉例來說,你可以提醒自己,幾乎每個成功的創新者都跟愛迪生一樣,把失敗視為過程中必要的部分。你可以告訴自己,失敗是創新過程中固有的部分。愛迪生不信任未經失敗的創新,他初次聽到留聲機播放出他的錄音時,不禁擔心起來:「第一次就奏效的東西,總是讓我感到害怕。」

巴寇回憶高爾夫球選手魏聖美的教練說,他教魏聖美,每當她推桿而球未進洞時,就要對自己說:「我已經度過這個失敗,現在,我離高爾夫球史上最佳推桿球員更進一步了。」巴寇說:「每當我失敗時,我總是想起這句話。」

3M公司的科學家歐德柯克(AndyOuderkirk)博士告訴我們:「自我懷疑是突破性創新過程中很自然的一環,因為在這個過程的早期階段,通常鮮有來自他人的肯定。

你必須了解,那些自我懷疑其實顯示你正在做的東西很可能是一個突破性點子,如果你有所懷疑,別人大概也有,或許正是仍然存在突破機會的原因。

我從經驗中學到一點,在開始時未引發懷疑的發明,幾乎最終都不怎麼實用;那些最受到質疑的發明,往往創造出最大的事業。我現在把更多的心力投注在那些引發懷疑的發明。」

有一天,你可能會把懷疑的感覺當成讓人放心的感覺,因為這是一種跡象,顯示你走在正確軌道上。懷疑是邁向新事物路上的路標,是追求突破的過程中很自然的一部分,如果沒有人有懷疑,那就代表他們全都做過了!

當然,可以結合運用社會認同換框法與純粹的認知換框法。據說,愛迪生在發明能夠商業化的燈泡時,失敗過一萬次,當他被問到如何能夠歷經千次失敗而仍然堅持下去時,他的回答是,他不認為這是「一千次的失敗」。

他說他其實發現一千種不能發明出這種燈泡的做法,最終,他發明出可以商業化的燈泡。

如果把這個故事如此敘述:「愛迪生全面尋找適合的材料與條件,經過上萬次試驗,找到了經實驗確證的燈泡構造。」那麼,人們對那些不成功試驗的認知將立刻改變。

把「一萬次的失敗」當成「一萬次的試驗」,是認知換框;這句話出自愛迪生,這個事實就是社會認同。

【書籍資訊】
《創意天才的蝴蝶思考術》

創意天才的蝴蝶思考術
創意天才的蝴蝶思考術

出版日期:2017.11.30

>>馬上加入 天下文化 官方LINE好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