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通往幸福的人生路上 嚐到罪惡與冷漠

鏡週刊

發布於 2018年04月22日23:38 • 鏡週刊

**懷孕時,她會對肚子裡的孩子說話,大女兒的超音波照片像蝌蚪,所以暱稱小蝌蚪。懷小燈泡時,想讓小蝌蚪有參與感,便讓她幫小燈泡取名,「姊姊也是看到超音波,覺得那一顆有心跳的胚胎,很像燈泡在發亮,所以就叫小燈泡。」

**

小燈泡離去,許多政治人物前往靈堂悼念,其中呂秀蓮留下一張卡片,寫著:「小燈泡,大燈照,照出黑與暗。」這讓王婉諭想起,有一次孩子們討論以後會變成什麼。小蝌蚪長大會變青蛙,「小燈泡說她會變燈罩,可是燈泡長大還是燈泡,不會變燈罩,但她很堅持,長大以後要變燈罩。」

那一天早上,王婉諭還與小燈泡討論買蛋糕,慶祝4月23日的4歲生日,「她突然跟我說,要青蛙在荷葉上的蛋糕,我說,青蛙在荷葉上比較難,只有青蛙比較簡單,她就說,那她只要荷葉就好。」荷與蓮,佛教裡象徵離汙生淨,「我們事後想,她是不是自己知道會發生一些什麼?」

陪著小海豹盪鞦韆,王婉諭自然而放鬆,露出專屬於媽媽的笑容。
陪著小海豹盪鞦韆,王婉諭自然而放鬆,露出專屬於媽媽的笑容。

這讓理性的她試圖相信,「小燈泡的離開是有意義在的,她或許肩負著什麼樣的使命。所以我們有機會多做些什麼,其實很願意去做,對我們來說,這樣想是一個安慰。」這是她參與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的原因。

王婉諭是苗栗人,父親任職國營機構,母親是高中老師,童年成長於半山腰的社區。「親戚鄰居,加起來快十幾個孩子吧,我們就在路邊玩,騎腳踏車、躲貓貓。」小時候她就嚮往成為家庭主婦,大學時一邊讀親子教養書,一邊規劃幸福的藍圖,「我覺得最理想的狀態,是生二個男生、二個女生。」孩子們擁有同性手足,可以彼此陪伴,一起長大。

吶喊求救嘗冷漠滋味

台大畢業、美國南加大留學,之後進入竹科,當研發工程師、行銷經理,優異學歷與亮眼職位,都沒讓她放下幸福夢。28歲,她與同樣在竹科工作的先生劉大經結婚,如願生四個孩子:小蝌蚪、小燈泡、小鯨魚、小海豹。為了孩子,她放下工作,成為全職媽媽。

回憶那一天,王婉諭淚仍流著,但語氣變得更理性,更冷。那一天,王景玉買了刀,走在王婉諭與小燈泡身後。那一天,是幸福的世界與不幸的世界,在同一條路重疊的時刻。

那時小燈泡的三輪車,卡在騎樓的台階上。「我們帶小孩,常有路人願意幫忙,第一時間我以為他來幫忙,我說不用不用的時候,就發現有血。」想像中的好意,在瞬間翻轉成為罪與惡的現實。「當下我抓住他,吶喊然後求救的時候,我感覺有些車經過,慢下來,然後就開走了,我當下感覺到冷漠,那個冷漠的味道。」

談到這裡,她充滿淚水的臉龐,浮現一抹很深的苦笑,開始自責自己過去不關心社會議題,是冷漠無感的人。「我覺得我嘗到冷漠的惡果。我曾經這樣想過,比如之前的無差別殺人事件,如果我們大家就很有意識去努力些什麼,或許後面的發生率會變低。」

王婉諭小檔案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