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什麼道理?》節目中以「失智怎麼『伴』?」為題談論長照議題,有來賓分享,先生因心肌梗塞昏迷18天,即便救起來了,但血管性失智讓先生醒來後判若兩人,不認得親友、無法寫字,生活更是無法自理。
「人生不可能重來,如果可以重來,還是會選擇救老公嗎?」于美人忍不住好奇地問。
「要,要救。他照顧我30年了,我再照顧他30年,我願意。」不過,來賓也坦言,剛開始照顧時,確實也有過低潮,「我的天倒下來了,所以我覺得我也撐不住…」,直到後來,慢慢得到非常多幫助,才能一步一步走過來,而就她現在的體力,至少可以再照顧先生十年沒問題。
于美人:「你有沒有想過人生是無常的,如果有一天是你先走,他還在的時候呢?」
來賓:「我會交代兒子女兒,直接將先生送機構,小孩子沒有辦法這樣受這個折磨,因為太累了,他們的人生就沒了」,送機構,孩子依然可以有自己的人生,「我會告訴兒女不要心軟、不用考慮,爸爸會愛他們。」
我人生最後十年,是女兒人生最精華的十年
然而,談到這裡,六年前離婚,帶著女兒Mina步入單親家庭生活的于美人有感而發。她說:「如果是我的話,我也是希望直接送機構。」曾有人問她:「妳不要讓Mina照顧妳嗎?
「不需要啊!」于美人認為,等到她老的時候,這一照顧就是10年、20年,「我人生是最後的十年,剛好是她人生最精華的十年,我從小栽培她長大,為的就是讓她展翅高飛、鴻圖大展,然後我最後的十年,綁住她人生最精華的十年,我這一路的栽培是什麼意思?沒有道理做這件事。」
「把我送機構,我反而可以好好地被照顧,你有空回來看我就可以了。」她說。
于美人認為,父母花心血栽培子女,卻在晚年綁住孩子飛翔,這件事,沒有道理。圖片來源:FB@于美人
子女的幸福,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報答
精神科醫師鄧惠文也在節目中提到,看過很多例子,老阿公不願意把老阿嬤送去機構,但自己又照顧不來,所以兒女都必須回來支援,「他發了一個很有情的願,可是他沒有那個力啊,就綁了一家子的人。」
「如果可以自己做決定,是一個幸運的事情」,于美人呼籲,也許每個人都可以先想好,老後的生活應該如何安排,才是對自己、對子女都好的選擇。
事實上,面對高齡化社會,長照問題始終是許多兒女心中解不開的結,「孝順」兩字宛如枷鎖般困住許多親子關係。難道,沒有親自照護父母,就等於不孝嗎?這個問題或許沒有標準答案。
于美人認為,很多兒女都把這樣的負擔往身上扛,可是,到底「真正一個做父母的心是什麼?」
「如果我走到那一天的時候,我求你,你加倍幸福,就是對我的報答。」
「我讓機構去照顧,不要用這種不孝順來霸凌這些辛苦的孩子。」對她而言,真正做父母的心是不把孩子綁在身上,孩子能夠過得好,擁有好的人生,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