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黎蝸藤專欄:中國制裁澳洲是美中貿易戰的後果

上報

更新於 2020年05月14日23:36 • 發布於 2020年05月14日23:36 • 黎蝸藤
其他產業與美國重疊的國家,即便沒有澳洲這麽強硬,只要對中國有小小不滿,也會被中國首先挑中,成爲下一個開刀的對象。(澳洲雪梨/湯森路透)
其他產業與美國重疊的國家,即便沒有澳洲這麽強硬,只要對中國有小小不滿,也會被中國首先挑中,成爲下一個開刀的對象。(澳洲雪梨/湯森路透)

最近,中國和澳洲發生外交爭議。澳洲政客和媒體呼籲世衛和其他國際組織獨立調查新型肺炎的起源問題。中國對此嗤之以鼻,外交戰狼和媒體戰狼蜂擁而出。《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更形容說澳大利亞是「粘在中國鞋底上的嚼過的口香糖」。戰狼罵戰也罷了,中國駐澳大使成競業還威脅,如果澳洲繼續推動調查,中國將對澳洲實施經濟制裁。

中國果然「說到做到」。最近中國以「檢疫不合格」為名,禁止四間澳洲牛肉屠宰場的肉品進口;澳洲出口大麥則以「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為名,被徵收高額關稅。儘管中國強調,這和最近中澳罵戰無關,但一般相信這是中國報復措施的一部分。

在中國經濟和世界緊密連結之後,中國利用經濟手段「獎善罰惡」推動議程,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在中澳貿易糾紛中,經常被忽略的還有美中貿易戰的因素。

在美中貿易戰之前,中國與世界的貨物貿易關係簡化之後大致是:中國進口農產品、能源和原料、以及中間產品,向世界輸出製造業最終產品。在貿易收支上,中國對農產品、原材料、中間產品等輸出國有大量的貿易逆差,需要支付美元;同時,中國對美國有巨額貿易順差,是最主要的順差來源,美元大量流入,足以支付給農產品、原材料、中間產品等輸出國。

澳洲就是在這種國際貿易關係下的農產品和能源/原材料輸出國。澳洲的礦物和農產品一向出名。近年來,西澳洲的能源產業發展蓬勃,以排放量計算,化石能源(煤礦、天然氣、石油等的總和)出口成爲僅次於俄羅斯和沙烏地阿拉伯的全球第三大國,比美國還高一位。中國是澳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占澳洲貿易額的三分一左右,澳洲對中國輸出的產品大宗,一個是礦物,一個是農產品。這兩項產品對中國的出口,對澳洲經濟關係重大。

美國對中國的出口主要有四類:第一是芯片(中間產品),第二是高端製造業最終產品(飛機和汽車等),第三是農產品,第四是能源。可見就對中出口而言,美國和澳洲在農產品上有直接競爭關係,在能源上有潛在競爭關係。

美國無法忍受不斷「失血」

美國無法忍受長期對中國的巨額貿易逆差,不斷「失血」,成爲發動貿易戰的動機之一。貿易戰的主要訴求之一,就是要求中國多購買美國貨,平衡中美貿易。在今年年初達成的美中第一堦段協議中,中國承諾,在兩年内在2017年進口額的基礎上,額外進口價值2000億美元的美國貨物和服務。其中包括:524億美元的能源,320億美元的農產品,777億美元的製造業(包括芯片和飛機等),379億的服務。於是「額外進口」的貨物(goods)是1621億美元,平均每年是810億美元。

這個數字遠遠未能平衡美中貨物貿易逆差。在參考點2017年,美國對中國的貨物出口1298億美元,逆差為3754億美元。在2019年,美中貨物貿易逆差較歷史性高峰2018年有所回落,但逆差仍高達3456億美元(其中出口1066億美元)。中國承諾中額外進口的貨物額將佔2019年逆差的五分之一左右。但由於美中貿易額異常巨大,每年810億美元已足以撬動國際貿易平衡。這個 「額外出口」的數字也占2017年出口中國數字62%,占2019年出口中國數字的76%,增量巨大。

值得指出的是,在中國社會主義模式下,這些產品大都是大宗交易,主要由中國政府和大國企以統一購買的模式進行(比如農產品、能源和飛機等),並非完全按照市場原則。如果中國嚴格遵守貿易戰協議,那麽也會由政府和大國企出面統一「包買」,變成一個硬性指標。於是,如果把這兩年的「額外進口」平均分,那麽在2020年,中國對美國的進口必須是1298+810=2108億美元。

其後果是中國必須轉移購買力。這一方面是錢的問題:沒有這麽多美元盈餘了,當然在其他方面要「省著用」。

但更重要的是市場容量的問題。中國的消費市場容量雖大,但無法一下子「硬啃」這多出來的部分。要進口美國貨,必然要減少進口來自其他國家的同類產品。因此,美國政府保證了這部分美國貨「包銷」的同時,後果就是其他國家的相應數目的同類產品被擠出中國市場,必須自尋出路。這麽大數額的衝擊,比如會導致國際貿易市場的重組才能達到「再平衡」。但很大的可能,那些國家的同類產品必須減產或減價。

中國很難獨善其身

2020年發生COVID19之後,整個國際格局大變。國際貿易更面臨巨大的衰退。直觀可見的是能源市場,不但大幅減價,更歷史性地發生了期油負油價的事件,令人大開眼界。客運航空產業更被史無前例地衝擊,各國都鎖關,誰還會坐飛機?航空公司紛紛經營困難,誰還會買飛機?

現在疫情何時結束還不得而知,但消費大幅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可以預期,即便疫情緩解,消費意欲很難「V型反彈」,對旅遊、飲食、航空、能源相關的產業更很難一下子反彈。世界經濟必然陷入衰落和蕭條。

消費萎縮是全球性的,中國很難獨善其身(比如國際旅行陷於癱瘓,還要進口這麽多大飛機做什麽?外國市場萎縮,中國製造業也必然減產,還進口這麽多能源做什麽?)這樣中國的需求不但沒有擴張,反而會縮小。

雪上加霜的是,在貿易協議中,以「美元」計價,而不是貨物數量計算,所以無論能源价如何跌,中國都必須進口這麽多價錢的能源。

這樣,中國市場需求小了,必須進口的美國貨還多了,在貨物貶值時還必須按照定下來的美元計算。三重因素疊加後,中國要「硬啃」貿易戰協議中「額外」進口,更不得不大幅減少從其他國家的進口了。

可以說,美中貿易協議保障了美國產品的銷路,代價是其他國家的產品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相關國家就是這美中貿易戰中的那個「代價」。

撞到槍口的不會只有澳洲

中國既然有巨額的購買量需要轉移,於是就無可避免要連消帶打,找「看不順眼」的國家開刀。澳洲的農產品被制裁,其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就是中國要購買美國的農產品,所以不得不減少從其他國家進口農產品。澳洲剛好撞到槍口上。

但可以肯定,同樣會撞到槍口的不會只是澳洲,也不會只是像澳洲這麽強硬「與中國對著幹」的國家,其他產業與美國重疊的國家,即便沒有澳洲這麽強硬,只要對中國有小小不滿,也會被中國首先挑中,成爲下一個開刀的對象。

於是我們接下來或會看到,出口大宗為農業(新西蘭?)、能源(中東?非洲?)、芯片(日本韓國?)、飛機(法國?)等的國家會比較難受。這很可悲,但無奈非常現實。

※作者為旅美學者

延伸閱讀:【影片】恐慌指數飆高? 市場唯有它高檔不墜!

延伸閱讀:【防堵N號房】立委推專法保障性自主 性霸凌偷拍影片須「限時下架」

★按讚追蹤《上報》粉絲專頁!看更多深度新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20

  • 黃小堯⇎yao⇎ยาว⇎성⇎ぎょう⇎尧
    中國利用金錢、企業、僑民,買下並控制了全世界。
    2020年05月15日04:51
  • 鬍鬚
    支那人當滿清國的奴才! 當了二百多年後,由極度自卑膨脹為極度自大! 尤其是在一隻小學雞的帶領下,支那人從沒有水準,變得更加沒有水準! 支那只是一個國民所得不到一萬美元的三流窮國! 乞丐、文盲、妓女三大堆! 我經過廈門的地下道,乞丐一大堆! 那些乞丐討錢的態度,很像是在討債! 共產黨把所有國家社會的資源,握在手中,對外營造出強國的姿態,到處惹事生非! 其實只是弱雞!
    2020年05月15日02:16
  • Mary Wu
    把澳洲當儍子嗎?笨蛋的是中國大陸~
    2020年05月15日02:04
  • 王展鴻
    哈羅
    2020年05月15日01:47
  • sunnychien
    外匯要省著用,買糧買豆買米就好了!可以向中南半島買水牛肉,籠國好日子過完了
    2020年05月15日01:32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