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嚴長壽:用文明來升級教育,讓世界走向更和平的未來

遠見雜誌

更新於 2020年11月05日05:11 • 發布於 2020年11月05日04:33 • 廖君雅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受邀至2020遠見高峰會擔任首場專題重磅講者,以「文明,是唯一的方向」為題,分享他對台灣教育的看法。

嚴長壽28歲即當上美國運通台灣區總經理,32歲成為亞都麗緻飯店總裁,被封為「台灣觀光教父」。

前半生,他致力於推展餐旅文明,2016年退休後,則全心投入公益事業,致力花東的教育和發展優質觀光。他期許自己後半生攀爬的第二座山,便是集結眾人之力翻轉偏鄉弱勢的教育,替年輕人找去處。

「從來沒有一個國家的選舉讓我們如此焦慮!」演講開頭,嚴長壽便舉進行中的美國總統大選開票為例,民主黨與共和黨的票數如此接近,代表當代社會人類的價值觀面臨重大挑戰。

他解讀無論選「利己」—國家經濟利益,或「利他」──創造世界的共同和平,都非一夕造成,而是長期受媒體、群眾和各種社會價值觀形塑的結果。

疫情讓全球更快速發展線上教育

追溯源頭,嚴長壽認為,今天的台灣深受過去30年以來的教育影響。他舉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為例,過去十年線上教育在美國盛行,今年全世界在封鎖下,線上教育躍升為主流,然而台灣雖疫情控制得宜,行動卻相對龜速,甚至淪為口號。

嚴長壽引用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的名言:「30年後,大學教育將會變成廢墟。」呼籲,台灣必須要有警覺心,不能再用30年前廣設大學的尺度來看待教育。因為學歷無法真正改變學生的未來,無法讓年輕族群具備迎接未來世界快速變動的能力。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蘇義傑攝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蘇義傑攝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蘇義傑攝

他進一步指出,現在的基礎教育布局,必須要看到未來20、30年後,要讓台灣變成什麼模樣。舉例來說,日前台灣通過18歲公民投票權,卻未對高中的公民教育有所著墨,培養思辨能力,讓他十分憂心。

「如果你想要改變現有制度,但是不可能做到的話,唯一途徑就是做出新的制度。」嚴長壽推動台東均一教育平台,落實教育平權,鼓勵偏鄉孩童培養全科思維及國際視野。在他的使命裡,若要迎向未來,台灣不能只依賴single language market(單一語系市場)。

升級基礎公民教育 培養國際化及思辨能力

他要求台東均一高中,約200位住校學生,在擁有自由前必須自律,學會獨立思考,不被外界現象駕馭。透過線下體驗參與,不被單純萃取知識的網路載體所左右,他們就能有更多的準備,以面對兩岸、中美,甚至未來的和平等議題,做出思辨和選擇。

回到講題核心:「文明,是唯一的方向。」嚴長壽闡述,文明常常無法跟文化區分。文明是受之於內、行之於外,人們走向演化的過程;而文化是重要載體,讓自己形塑在內。如果沒有文化基礎,沒有悲憫心,沒有基礎能力去扎實自己,最終將是人類的災難。

「未來,是那麼的遙遠,又那麼的接近。」嚴長壽舉20多年前著作《我所看見的未來》為例,台灣過去決定廣設大學,是為了要培養競爭力,邁向世界更精英的大學研究,以及台灣社會要走的方向。現在,應重新恢復當初的思惟及反省,下個階段的台灣要回到文明的狀態,來面對世界,用文明來升級教育,讓世界走向更和平的未來。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