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218公車駕駛一家5口確診,他3採陰染疫,上班3天路線圖曝光!公車、捷運必做防疫8招

媽媽寶寶

發布於 2021年07月17日01:22

新北投-萬華218公車駕駛7/12起上班3天染疫

公車駕駛染疫!臺北市長柯文哲在防疫記者會上公布某客運公車駕駛案例疫調資訊,考量個案於7月12日至14日之間曾行駛臺北市營運路線218路公車,因此特別提醒這幾天中部分特定時段曾搭過該路線公車的民眾,請特別注意自我健康狀況監測。
柯文哲市長表示,該名駕駛的母親於6月3日確診後,全家人(含駕駛)全數匡列隔離,除該名駕駛外的其他家人也於15日前陸續確診。該名駕駛於隔離期間歷次PCR檢查全數為陰性,30日解隔離前、以及7月6日復工PCR採檢仍皆為陰性。
7月7日該名駕駛接種疫苗,之後於12日至14日之間上班執行公車運務。由於他14日需進入醫院照顧父親,因此再接受PCR採檢,15日報告出爐、陽性確診。目前已匡列同住接觸者5人、密切接觸者5人,並擴大採檢接觸者達80餘人。
臺北市副市長黃珊珊進一步說明,此例個案是全家家戶感染,市府疫調人員已調閱悠遊卡(實名制)紀錄,若有結果就會通知民眾提高警覺。她也呼籲,「若這三天有搭乘該名公車司機的乘客,若有身體不適狀況請至北市七大採檢站篩檢。

(延伸閱讀:沒替手機消毒,手等於白洗!病毒可在手機上存活24小時,專家揭3大清潔重點!

搭乘公車、捷運必備防疫8招

無症狀確診者是存在社區中的感染黑數,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風險多,幫大家整理搭乘公車、捷運必備的防疫8招:

1.請務必戴上口罩

大眾交通工具是密閉空間,旅客來來去去,空氣中可能存在尚未消毒的病毒,建議大家一定要戴上口罩,

2.儘量不要聊天

雖然在車上大家都戴著口罩,但口罩和皮膚之間還是有縫隙,說話時的飛沫仍可能散播到空氣中。

3.人與人之間保持適當距離

飛沫可以噴濺 2.5 公尺遠,人與人之間最好能相隔2公尺,減少飛沫傳染的機會。

4.站立時儘量背對他人、朝不同方向站

每個人的「口鼻眼」儘量都不要相對,彼此背對,才不會噴濺飛沫。

5.有座位時對角坐、中間位置空出來、彼此坐遠點

新北市政府在「【我的新北市】如何在防疫期間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影片中建議,坐捷運、公車時,可儘量座椅對角坐、把中間位置空出來、選擇相對距離較遠的位子,以減少傳染機會。

6.避免坐在冷氣出風口

外科醫師江坤俊提醒,在乘坐公車或巴士時,可避免坐在冷氣出風口,若出風口在頭上,可以出風口關上或轉吹其他方向,避免將病菌吹向自己。

7.減少直接碰觸把手、拉環、下車鈴、座椅的機會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提到,手指頭比較容易碰到掩口鼻,可用手肘來來按電梯鈕、下車鈴、購票機按鈕,按完之後再噴酒精消毒手肘;也可以用面紙隔絕,避免直接碰觸按鈕,按完之後直接丟進垃圾桶。
美國CDC建議,在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時候,如果可能可先把會觸摸的把手、座椅都自己先消毒過,可以攜帶乾洗手(消毒手部)、噴霧式酒精(噴在乾淨紙巾上,擦拭把手或座位)、消毒紙巾(擦拭把手或座位),以便隨時使用。

8.別把個人物品放地上

胸腔暨重症科醫生黃軒指出,公車、捷運上最髒的地方是地板,因為咳嗽、打噴嚏時自然動作為往前、往下,因此地上恐濺滿飛沫及病毒。
(推薦閱讀:Delta病毒難防!近1週境外移入7例都是,2人打過莫德納,30歲女打完兩劑仍確診
(推薦閱讀:疫苗怎麼打?台大學者呼籲:同島一命先打一劑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3

  • ❤️ Amanda Hsu純瑜
    就算不是搭公共運輸,這些方式都是防疫的好方法
    2021年07月17日08:51
  • Clark
    以下是來自一位資深媒體人對於台灣目前新聞現況的觀察與沉痛呼籲 不禁感嘆 社會淪落至此也不感意外了 現在新聞的墮落程度可見一斑,成天使用聳動標題但內文貧乏言之無物: 恐、慟、驚、疑、竟、傳、擬、傻眼、直搖頭、第一槍、坦言、直呼、始料未及、後果不堪設想、險象環生、網笑稱、網直呼、網稱、網譏、網酸、網怒嗆、網飆罵、網反酸、這個人、這句話、這樣、出爐、曝光、說話了、回應了。 到底夠了沒有? 知恥嗎? 這就是所謂的新聞專業及第四權的水準嗎? 每天結果出爐曝光,某某回應了 誰誰又說話了 試問當事者原本是啞巴 不能說話嗎? 此外 首當其衝 颱風一來的萬年名詞 全因這件事 所以到底是哪件事 網瘋傳 到底是哪個網站?哪個網友在傳?誰啊?自己腦補的? 恐違法 恐恐恐 我看比較像是恐龍新聞吧..? 擬開罰 擬擬擬 用擬就是不會的意思 最重罰 哪次罰最重了? 朋友們加油好嗎? 要知道長進 素質要提升 新聞不該是剪剪貼貼 沒深度探討及後續追蹤 淪為速食新聞 好可惜... 新聞及傳播系的學生看到如此之墮落 情何以堪 可悲新聞已淪為沒營養卻霸佔網路資源的象徵 未來的他們也將進入此糟糕惡劣的環境 沉痛筆
    2021年07月17日09:40
  • Clark
    以下是來自一位資深媒體人對於台灣目前新聞現況的觀察與沉痛呼籲 不禁感嘆 社會淪落至此也不感意外了 現在新聞的墮落程度可見一斑,成天使用聳動標題但內文貧乏言之無物: 恐、慟、驚、疑、竟、傳、擬、傻眼、直搖頭、第一槍、坦言、直呼、始料未及、後果不堪設想、險象環生、網笑稱、網直呼、網稱、網譏、網酸、網怒嗆、網飆罵、網反酸、這個人、這句話、這樣、出爐、曝光、說話了、回應了。 到底夠了沒有? 知恥嗎? 這就是所謂的新聞專業及第四權的水準嗎? 每天結果出爐曝光,某某回應了 誰誰又說話了 試問當事者原本是啞巴 不能說話嗎? 此外 首當其衝 颱風一來的萬年名詞 全因這件事 所以到底是哪件事 網瘋傳 到底是哪個網站?哪個網友在傳?誰啊?自己腦補的? 恐違法 恐恐恐 我看比較像是恐龍新聞吧..? 擬開罰 擬擬擬 用擬就是不會的意思 最重罰 哪次罰最重了? 朋友們加油好嗎? 要知道長進 素質要提升 新聞不該是剪剪貼貼 沒深度探討及後續追蹤 淪為速食新聞 好可惜... 新聞及傳播系的學生看到如此之墮落 情何以堪 可悲新聞已淪為沒營養卻霸佔網路資源的象徵 未來的他們也將進入此糟糕惡劣的環境 沉痛筆
    2021年07月17日10:45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