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二級關稅」嗎?即使不算是全新名詞,也是一個陌生的名詞,但未來大眾應該會越來越熟悉這個名詞,因為川普把它變成另外一個「制裁武器」,彰顯美國的恣意而為。
二級關稅逼走制裁對象的買家
上周川普先表示要對那些向委內瑞拉購買石油的國家徵收25%關稅,之後在俄烏停火談判不順時,又威脅如俄羅斯不儘快依美方提議達成停火協議,將對俄羅斯石油的買家徵收最高50%的「二級關稅」,目的都是要對這些美國的「不友好國家」、或是「不聽話」的國家」施壓,用此方式讓其它國家不敢向委、俄買油,斬斷其經濟來源、逼迫其就範。
買了委國近7成原油、同時也是俄油大客戶的中國固然首當其衝,大買俄油的印度、甚至向委國購油的西班牙、義大利、越南等都是可能受二級關稅制裁的國家。
這個所謂的二級關稅(Secondary tariff)一詞的來源其實是從所謂的「二級制裁」而來。當美國政府對某一個國家、實體或個人祭出制裁時,通常受約束要遵守者是本國的企業、實體、公民,這是所謂的初級制裁,非常單純。大部份國家如對他國祭出制裁,只能作到這步、即只能管管結束本國人。
彰顯霸權的二級制裁
但對美國而言,從初級制裁延伸出去還有所謂的「二級制裁」,那些與美國制裁對象有往來、交易的其它國家、外國實體、自然人,也要受到美國的制裁─例如美國制裁中國華為、實施高端晶片禁令時,不能對華為出貨者不僅是高通等美國企業,台灣的台積電也要一體遵行、不能對華為出貨,否則就要面對美國的怒火與制裁。
在國際法上,二級制裁時常引發爭議,因為這不僅涉及到美國法律的權限,還可能侵犯其它主權國家的主權,一般稱之為美國的「長臂管轄權」。不過,爭議歸爭議,現實則是美國的二級制裁越用越「順心」、範圍越來越廣、案例越來越多,每年制裁案件數以千計,讓美國成為「制裁王國」。因為長臂管轄權與國際法「關係不大」,倒與國家霸權能力關係更大。
熱愛關稅、自認是「關稅俠」的川普,這次搞出「二級關稅」,算是把美國行之多年的「二級制裁」、跟他最愛使用的關稅武器結合,既擴大關稅戰的戰場與領域,又把二級制裁再往前推進。
製裁武器庫增加新武器
二級關稅會不會有效果?尚待觀察,但有效果的可能極高。對那些購買委、俄等被制裁國家原油的中、印等國家,不理會歐美西方的制裁向委、俄購油,除了部份「支援盟邦」因素外,更多的是為買便宜貨;委、俄等國家的能源出口,因被西方制裁而買家少,必須降價求售。
但如果因向委、俄購油而要被美國加徵25%、或甚至50%的關稅,算盤一撥、這是百分之百的不划算,甚至可說損失慘重。以中國1年對美國出口超過5000億美元而言,其影響與損失之大,遠遠不是買便宜油的所得可彌補,絕對會讓中方對是否再向委、俄購油三思。
雖然任意對其它國家增加關稅,也會對美國的經濟、供應鏈、物價等有不利的影響,但如果其它國家衡量「二等關稅」的利益小而代價鉅,在碰到二等關稅威脅後即屈服不再向委、俄買油,相較現在的關稅戰總是引來貿易報復,「二級關稅」可能讓美國幾乎不用付出任何代價就遂其所願,這樣可能讓未來美國的「制裁武器庫」中又增加了一個選項。
當然,其它國家如果選擇不屈服,繼續向委、俄購油,對美國的二級關稅則比照關稅戰加徵報復,則又會是另外一種景況,不論如何,二級關稅這個新武器的出現,會讓已是烽火連天的關稅戰再添亂。
不過,川普是否真敢實施二級關稅,還是一個待觀察的問題,關鍵在油價問題。美國的通膨尚未回到聯準會設定的2%水準,川普一連串的關稅戰又被經濟學家認為必然助長通膨,而能源與糧食一樣時常被視為是「通膨之母」,因此川普政府、或是說產油國之外的任何政府,必然不樂見油價上漲。
帶動油價與通膨風險高
而二級關稅實施,如果「成效顯著」讓原先向委、俄購油的國家屈服,改向委、俄之外的國家購油,白話文講就是委、俄的原油被驅逐出全球市場,換句話說,等於是石油供應減少,油價必然上漲。俄羅斯是全球前3大原油出口國,委國出口量較少但也是每天百萬桶以上,川普如對委、俄祭二級關稅且成功達到效果,油價必然大漲、物價也上揚;如果無效而引來貿易報復,同樣可能引發物價上揚。
要作不作、能作與否,大概就在川普的一念之間吧。不過,美國近20多年來,已經成為全球第一的「制裁王國」,動輒對其它國家、實體、個人提出制裁,每年增加數千制裁案件、累積制裁超過1.5萬件。而且,美國的制裁手段不斷「推陳出新」,幾乎「萬物皆可武器化」、都可拿來當成打壓對付「敵對勢力」的武器─美元武器化、供應鏈武器化、SWIFT武器化、甚至「反腐敗」也可武器化,現在關稅也可武器化。
美國制裁的長臂管轄權完美的彰顯美國霸權的力量,有些制裁固然可視為「國際事務」,但有些制裁則是百分之百的干預內政,例如2年前拜登政府制裁非洲的烏干達,理由是烏干達通過並簽署了一個號稱全球最嚴厲的「反同性戀法案」。
濫用造成全球的制裁疲勞
而過多與過份的濫用制裁,其實也會扯入掉入經濟學所說的「邊際效益遞減」中,不斷增加、累積的制裁,讓制裁的效果越來越低、終而找不到可制裁的東西了。幾年前紐時就曾報導指「全世界陷入制裁疲勞」,再想要對俄制裁時,官員說「找不到什麼可以制裁」。
與此同時,許多國家、特別是如中俄等「敵對勢力」、或是潛在擔心美國制裁的國家,紛紛未雨綢繆的建構迴避美國制裁的機制(如去美元化、自建匯兌資訊系統)。(推薦閱讀:「我超火大!」川普怒斥普京拖延和談,威脅要對俄羅斯加重制裁)
川普的二級關稅看似再找到一個制裁武器,雖然是否實施、效果如何都尚待觀察,卻已十足彰顯美國(或川普)恣意而為、拿捏甚至欺壓他國的作為。其它國家咬牙承受之餘,大概只能加速尋求脫離美帝掌控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