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美食

古早味的秘密:烤玉米的門派之爭,全台店家大車拼

旅讀

更新於 06月04日14:24 • 發布於 05月29日16:00
古早味的秘密:烤玉米的門派之爭,全台店家大車拼

台灣人熱愛烤玉米,還烤出各家流派。

有烈焰燃燒的炭火派、熱石助攻的石頭派、當代科技加持的電烤派;還有「燒烤兵器」發展出的旁門與左道:馬達自轉的電動派、捨身火坑的鐵管派⋯⋯

看似簡單的烤玉米,攤下暗藏洶湧,各顯奇招。

以前家鄉的老榕樹圓環下,晚上都會有個和我阿公同款的老人,在微弱的路燈下賣燒番麥。

映著小方爐裡淬滿霞光的炭火,在黑乎乎的鐵網上烤黑乎乎的玉米,時而蒲扇大力拍兩下,爐口瞬間噴出火蠅子,慢慢飛逝在黑暗裡⋯⋯我阿公很常吃飽晚飯來買,假借買給孫吃,卻故意在榕樹下坐很久,把餐後點心買成了宵夜,但我還是相當期待地愛吃。

或許是這份回憶,拒絕排隊美食的我格外願意給烤玉米很多時間,也不時在工作途中停下,嘗嘗當地的烤玉米,想知道他們錨定記憶的味道,是否和我的相同。

來台三百年的神奇番麥

原產於中南美洲的玉米,推測是在十六世紀初傳入同為西台味江湖班牙殖民的菲律賓,再輾轉來到台灣。一六八五年編纂成冊的《台灣府誌》卷十七便記載:「番麥狀如黍,實如石榴子。一葉一穟,穟數白粒」。一七四四年清朝官員考察台海,命畫師所繪〈六十七兩采風圖〉亦記載玉米,寫為「蕃麥」,形容「蕃麥,幹似高糧,花開幹杪,實生葉間,色黃,味淡而香,四時常有」。從文獻推測,玉米登陸台灣至少有三百三十年以上。

由於是外來食物,所以先人以「番」字命名為「番麥」,也因此料理中的玉米總給我一種西餐感,像是天女散花往沙拉撒上的甜玉米,如同工筆水墨上了金箔,使那盆葉菜也顯得不那麼素,容光煥發了起來。以及,早餐店的玉米蛋餅、玉米濃湯、自助餐的名菜——噢,令人「恨恨」交加的三色豆,玉米、蘿蔔、碗豆組成的萬惡樂隊,簡直唱出美食家魂斷餐桌的哀歌。

還好,這萬惡世紀發明並非出自台灣人之手,而是美國Birds Eye食品公司創始人伯德賽(Clarence Birdseye)於一九三〇年代推出。在此平衡報導,伯德賽身為現代冷凍食品行業之父,對於世界其實很有貢獻,望各位勿以小惡而恨之。

北中南門派各有真功夫

相比中南美洲食用玉米長達五千、七千年的歷史,台灣人對於玉米的料理方式還在「探索」階段,無論玉米料理如何改頭換面,烤玉米簡單粗暴,還是最吸引人。

玉米武林盟主多,北中南各有名門,北部都會區講求無煙,瓦斯火焰配合自轉串燒機,烤得一個冷靜酷炫,切合時興的環保風;中部有「炳」字號的大炳、炳叔信仰鐵管教義,使用獨門烤爐內有一個個筒子,一支玉米放入一個筒子,放入瓦斯火焰內煉成金身,又隱忍又禁慾的烤法,「到底烤得如何」的好奇總是搔得買客心癢癢。

獨孤於雲林宗教聖域馬鳴山鎮安宮的「九姊妹」,自產自銷蒜頭與玉米,橫跨數格的攤位很霸氣,還分成水煮玉米與烤玉米兩部門,在廟埕上相當顯眼。九姊妹是鐵管派的鐵桿份子,先初烤,再刷醬,二次烤便出爐,動作俐落,速度極快,自行打造的圓形爐很吸睛,內部燒著熊熊炭火,火大煙多,買完也染上一身氣味,偷買必被人知。

生烤與熟烤的世紀之爭

到了台南,發跡於此的「石頭鄉」改良火攻術式疊加了熱石燜烤,用獨步江湖的新招一爪撕開老傳統,從此烤玉米界有了「生烤」與「熟烤」之爭。

自古以來,烤玉米就如字面意義──把生玉米放到火上烤到熟。這種「生烤」手法在台語叫做「生烘」,玉米在火上烤的時間長,表皮焦厚,囓來有韌度,是練咀嚼肌的好物。

至於石頭鄉的做法,是先把玉米燜蒸到熟,再放到火上刷醬烤出焦香,玉米在火上的時間大幅縮短,表皮只淺淺烤出焦色,便裹上厚厚醬汁保護,內部保留更多汁水,口感有Q,成為「熟烤」的一大特色。

不過呢,面臨熟烤派的輾壓,生烤派並不示弱,不少講究的攤主發展出折衷的二段式烤法──第一次先把玉米烤到表皮微焦,然後移駕到一旁的烤盤,用毛巾或蓋子罩住,利用自身熱度把玉米燜熟,最後才二次上爐,烤到入味。像是四湖參天宮廟口的「吉品」,便是此派。

有樣學樣跟著長輩買烤玉米,總習慣交代老闆要「烤乾一點」或是「烤濕一點」,終於在一次請教師傅後,才知這是迷思。原來,玉米的含水度並非靠「烤」的功夫可以決定,而是取決於玉米本身的熟度:最佳成熟度在七、八分之間,太過則乾硬,太少則軟爛。採購時便已決定了玉米的滋味。

古早味的暴力美學

而在小吃界擁有至高地位的「古早味」封號,也同樣為烤玉米愛好者所追捧。早年,烤玉米使用白玉米與簡單的醬油醬汁,但時代流行的口味與食材畢竟不同了──如今常見的古早味烤玉米通常以「生烘、豬油、炭火」三要素組成,盛行紅白交錯的珍珠玉米以及沙茶醬,還要用鋼刷破壞表面,使醬汁更容易吸附,這才真正造就烤玉米的暴力美學。

古法生烤派的直火強攻

紅白珍珠玉米是燒番麥界新寵兒

鋼刷破壞表面更入味

刷醬後繼續烘烤程序

------

烤玉米涮嘴密碼

烤玉米攤的醬料會有三桶:第一刷基礎醬、第二刷沙茶醬、以及加辣用的辣椒醬或辣椒粉。其中,沙茶醬調入少許豬油是最重要的關鍵──豬油在高溫下會產生半烤半炸的效果,小油泡一個個冒出又炸裂,為玉米鍍上強烈香氣,使人吃到難分難捨,連玉米芯也要吮味到底才捨得丟。

各路烤玉米大車拼

一生二熟派 吉品烤玉米

採用折衷的「兩段式」烤法,一次烤與二次烤之間用毛巾覆蓋來燜熟玉米,嚴選最佳的七分熟玉米,濃濃芝麻香的沙茶醬也添加豬油配方,賣到可以冷凍宅配,不用遠赴現場也能吃得到。

地址_ 雲林縣四湖鄉保安路27 號654

電話_0931-236793

時間_13:00-19:00,週一休

石頭燜烤派 石頭鄉燜烤香味玉米

改良式的熟烤派,把包葉玉米放進石頭堆裡燜烤到熟,再剝除葉子、插上筷子、放到爐火進行入味程序。從基礎醬、沙茶醬、辣醬,邊刷邊添豬油,直到醬料收乾附在玉米表面,獨門沙茶醬是本店驕傲,並有奶油、香蒜、椰香等特色口味。

地址_ 台南市中西區保安路98 號

電話_06-2220098

時間_14:00-21:30

生烤功夫派 老擔烤玉米

正宗古法的生烤派,低貼炭火的烤網,玉米直面超高溫火源,必須靠大量手工來控制:一烤表皮極為焦黑,用鋼刷破壞表面;二烤刷醬入味。特色醬料不是三桶,而是「一醬到底」,反覆刷上十次左右的功夫,充滿了動感。

地址_ 南投縣草屯鎮博愛路662 號

電話_0937-553254

時間_14:00-22:00

鐵管地獄派 九姐妹烤玉米

歷史悠久的九姊妹,使用自製鐵管烤爐,把玉米裝入鐵管,坐「電梯」降入地獄炭火裡加熱,360度無死角烘烤,速度極快,第一次烘烤至熟,再刷沙茶醬二烤,玉米遭受火焰深吻,焦香味特濃。

地址_ 雲林縣褒忠鄉鎮安路31 號

電話_0939-571455

時間_ 週六日09:00-17:00

編輯私藏派 阿伯烤玉米

嘉義最馳名是阿婆烤玉米,但如果不想從日等到夜,推薦隱藏火車站巷裡的阿伯。嘉義阿伯也是傳統炭火生烤派,三桶醬料層層入味,口感較為濕軟,與醬料充分融合。

地址_ 嘉義市西區中山路532 巷53 號

電話_0935-846702

時間_16:00-22:30

****************************************

更多內容請詳旅讀《海南Escape》

2024年6月號 第148期

https://www.orchina.net/product/503

****************************************

延伸閱讀: 【五月精彩封面】開啟沙漠紅塵之門──南疆,千年趕集!

加入旅讀LINE好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3

  • Liying
    真的是一篇超有內涵,細膩的好文章!
    06月20日14:05
  • Emily Hung
    難得一見的烤玉米美食文章,還研究這麼透徹 佩服佩服
    06月20日02:13
  • 樊雅祺
    精闢用心!!👍👍
    06月20日19:46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