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護腎從小開始!小兒腎臟科醫師解析兒童腎保健該怎麼做

Heho健康

更新於 05月16日04:01 • 發布於 05月16日08:00 • 黃慧玫

小孩的「腎病變」稱為「腎病症候群」,致病原因目前不明,常見於 2 到 9 歲的兒童。據統計,在小於 16 歲的兒童及青少年中,大概每 10 萬個就有 1 到 3 個小朋友會得到腎病症候群,若未接受治療,最嚴重可能致死。

「腎病症候群」定義為有嚴重蛋白尿(24 小時尿蛋白超過 3.5 克、或單次小便尿蛋白與肌酐酸的比值大於 3,或每小時每單位體表面積尿蛋白大於 40 毫克),常合併有低白蛋白血症、高膽固醇血症及水腫。

認識腎臟的重要性

花蓮慈濟醫院小兒部腎臟科主治醫師陳明群表示,每在學童一、四、七健檢之後,都會出現 9% 上下、甚至近一成的尿液篩檢異常比率,讓人深感憂心,也顯示兒童護腎相關衛教對於孩子健康相當重要。

腎臟是人體最重要器官之一,正常人有 2 個腎臟,位於肋骨架下脊椎兩側及其他腹部器官背面,如蠶豆形狀,大小和拳頭差不多。其組成單位為「腎元」,每個腎臟約有 100 萬個腎元,它是由腎絲球(微小動脈)及腎小管所組成。

腎臟的主要功能是透過過濾血液並製造尿液來排除體內代謝廢物。全身的血液每 5 分鐘就通過此過濾系統一次,將身體不需要的廢物,經由血液攜帶,在腎元的過濾管中,把廢物排泄;約有百分之一液體變成尿,經輸尿管排到膀胱。

腎臟 4 大功能

  • 清除體內廢物:食物、藥物等,各種代謝產生的廢物,會經由腎臟過濾並產生尿意後排除。
  • 調節體內水分:一天約能過濾 160〜90 公升的液體,大部分的水分會回收至體內,僅 1〜2 公升會形成尿液排出。
  • 維持體內酸鹼和電解質平衡:維持體內酸鹼值和鈣、磷、鈉、鉀、鹽分等電解質平衡
  • 分泌荷爾蒙:分泌腎素及血管張力素以調節血壓、刺激紅血球生成素分泌製造紅血球、活化維生素 D3 以健全骨骼

腎不好就長不高,注意腎病 5 症狀

陳明群說:「腎臟功能若受損超過 3 個月就無法恢復原有功能,將進入慢性腎臟疾病」。提醒腎臟病高危險群者,應隨時注意腎臟健康,尤其是正處於發育期的孩童,若腎臟出問題,恐影響生長發育。

他解釋,腎臟病會造成體內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或者即使有分泌也不敏感,無法有效刺激孩子的骨骼成長,容易長不高。此外,罹患腎臟病會發生活性維他命 D 合成減少,或代謝性酸中毒和電解質異常、貧血等問題,都會影響成長。

腎臟病高危險群

  • 糖尿病患者
  • 高血壓患者
  • 痛風患者
  • 65 歲以上老年人
  • 藥物濫用者
  • 有腎臟病家族史者

陳明群提醒,小朋友在生活中即可自我觀察尿液,隨時注意慢性腎臟病的 5 大症狀「泡、水、高、貧、倦」,就是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貧血和倦怠。當孩子出現這 5 個症狀,就可能是腎病變的警訊。

兒童護腎這樣做!

兒童如何做好保健?陳明群建議,要注意陰部清潔,減少便秘、預防泌尿道感染之外;要避免高鹽、高油脂飲食,如薯條、洋芋片、炸物;不濫用偏方藥物、不用非醫師處方的藥物,以及不憋尿,更重要的是補充適量的水分。

更應維持理想體重,沒有鮪魚肚等「四不一沒有」,以及「五控三避」控制血糖、血壓、蛋白尿、血脂肪、尿酸,以及避免感冒過度勞累、接受會傷害腎臟的檢查、抽菸等防治腎病的知識。

陳明群強調,如果晨起第一泡尿液出現深黃色表示水分不足,同時也要注意尿意是否有茶色尿、紅色尿、泡沫尿,及高血壓症狀如頭痛,若有異常,要儘早就醫;若家中有慢性腎病遺傳性病史的孩童,建議每半年作一次尿液篩檢。

諮詢專家:花蓮慈濟醫院小兒部腎臟科主治醫師 陳明群

文 / 黃慧玫、圖 / 孫沛群

延伸閱讀:

洗腎前怎麼吃?慢性腎臟病飲食 5 原則!不可以吃「這些」食物

慢性腎臟病為何需要補充維生素 D?不只能顧骨本還能延緩腎臟惡化

>>追蹤實用健康新知!馬上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