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康芮颱風 1104》池上稻米倒地超慘,農民損失動輒破百萬,集團產區虧損,重創生計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2024年12月31日11:20 • 發布於 2024年11月04日04:57 • 上下游新聞
康芮颱風 1104》池上稻米倒地超慘,農民損失動輒破百萬,集團產區虧損,重創生計

以往第二期稻作收割之際,池上伯朗大道兩側滿片金黃稻浪,總吸引大批遊客朝聖。如今大道兩側「稻浪」依舊,但不再是稻穗亮麗。細看田間,部分稻株色澤暗淡、垂頭喪氣;有些東倒西歪,甚至整片服貼在地,稻穗在土上發芽發黑,與過往美景對比鮮明。

康芮颱風從台東過境,目前農損統計至今(4)日 11 時,已達 12 億 4858 萬元,其中花東二期稻作是主要受害作物,個別稻農損失數十萬甚至破百萬,契作集團也苦於後續無米供應通路,恐要賠款。

因應颱風衝擊,農業部公告花東地區稻米可申請天災現金救助,然而,農業部自 2022 年推動水稻收入保險來取代天災現金救助,如今有保險又加開天災現金救助,是否將對後續推動農業保險產生影響?有待後續觀察。

三個颱風連環爆,康芮收割所有稻作

田間「稻浪」四起,乍看都是康芮惹禍,實則在凱米、山陀兒颱風肆虐時就種下禍根。池上稻農顏廷材種植約 11.5 公頃稻作。他解釋,凱米襲台時,池上正值插秧期,部分稻農延後插秧;山陀兒颱風帶來雨水,稻作在開花至結穗期,植株更多水而增加倒伏機率,也較會出現未授粉的「空包彈」,當時就預估產量會減少約 20%。

顏廷材表示,池上好不容易熬到稻穗成熟,稻農準備收第一批稻作,便逢康芮襲台,「連搶收的機會都沒有」,稻子紛紛倒地。尤其越光米等品種不耐風吹、易倒伏,幾乎無一倖免。而像高雄 147 等尚可撐過蹂躪,傾倒率也超過一半。

顏廷材分析,經過強風豪雨,稻葉與稻穗互相摩擦、植株充滿傷口,後續恐有延遲性損害,稻穗可能逐漸發黑、染病率提升,米含水量也會偏高、顆粒更破碎、口感變差,降低收購價。另外池上接下來日照變短、氣溫下降,稻作生長會變慢,減少供應稻穗養分,晚收白米品質也不會太好。

康芮颱風 1104》池上稻米倒地超慘,農民損失動輒破百萬,集團產區虧損,重創生計
顏廷材二期稻作至少虧損近百萬元,今年務農勢必負債,難以展開笑顏。(攝影/孫維揚)

損失以數十萬計算,今年恐負債收場

康芮颱風收割二期稻作,稻農損失多以數十萬計算。顏廷材以自身為例,他與池上鄉農會契作,以越光米、高雄 147 號為主,每公頃生產成本至少 15 萬,淨利約 4 至 5 萬。今(2024)年第二期他種植 6.5 公頃越光米,在康芮過境後全倒;而高雄 147 也多半倒,折損率至少 30%,「頂多收支打平」。換算下來,第二期作他至少虧損近百萬元。

顏廷材表示,近日池上陰冷,土壤濕度高,倒伏稻作「三天就可能穗上發芽」,甚至發爛、發酸,但倒伏稻株收割難度高,池上收割機也有限,稻農不可能短時間就排到,越光米產量無法挽回。而高雄 147 因水分高、多數受傷,稻穗易發芽或敗壞,收割後也難為良質米,虧損只會更多。

他指出,康芮走後,稻農還要清理田間稻作、整田、噴藥控制病害等,仍要先支付一筆開銷才能重新耕作,「如果再來 1、2 次,誰撐得下去?」認為這可能讓青年擔憂風險過高,不願務農,加劇農業斷層。

稻穗吸收太多水分或泡水後,更易穗上發芽,品質降低甚至失去食用價值。(攝影/孫維揚)
稻穗吸收太多水分或泡水後,更易穗上發芽,品質降低甚至失去食用價值。(攝影/孫維揚)

山區稻作損失更劇,卻常不被關注

鄰近池上的海端鄉稻作損失也不遑多讓。農民 Haivuang Soqluman 解釋,強風在山脈間形成強烈旋風,包含洛神、花生等旱作都折損,稻米更是大受影響,而且雨水造成山區土石流,許多稻田區被砂石淹沒,連進出道路都坍方,「現在也無法去勘災、搶救」。

Haivuang 表示,海端因為日照時數較短,稻米產量本就不比池上平地,加上康芮攪局,稻米產量粗估「至少折一半」,如果無法及時收割、稻穗發芽或發爛,損失將更慘重。但產銷班在山區,班員人數較少,更難快速排到收割機。他坦言,許多班員為了務農,身上仍背負貸款,看著第二期作虧損更多,內心相當煎熬。

但在勘災、討論救助時,幾乎不會安排到海端。Haivuang 指出,海端位址較偏遠,務農面積與人數都不如山下,然而山上從農環境更具挑戰,遇到天災後損失更多,卻無法獲得關注與協助。他擔憂這次康芮若虧損龐大,水稻保險理賠等救助無法及時給付,他只能借貸度日,一家生計將更艱難。

海端鄉稻田多位在山區,康芮颱風過境造成的損害甚至比平地嚴重。(圖片提供/Haivuang Soqluman)
海端鄉稻田多位在山區,康芮颱風過境造成的損害甚至比平地嚴重。(圖片提供/Haivuang Soqluman)

集團產區無米可賣,恐需對通路賠款

池上稻米集團產區也是這次苦主。池上鄉農會推廣部專員莊武憲說明,這次康芮巨幅折損池上稻米產量,集團產區將面臨無米可賣的壓力。

莊武憲解釋,池上米銷路穩定,農會等個集團主也多有與大型量販通路簽約、供應稻米,每一季米庫存量並不多。今年二期稻作收成量大減,各集團產區都將庫存見底,且池上米有建立產地認證,集團不能拿外地稻米混充,若無法交付足量米「可能會違約,要賠款」。

莊武憲近日加班到契作稻農的田區幫忙勘災,相當擔憂第二期作生成慘烈。(攝影/孫維揚)
莊武憲近日加班到契作稻農的田區幫忙勘災,相當擔憂第二期作生成慘烈。(攝影/孫維揚)

計算災害穀收購,契作集團主、農民共擔損失

收購稻農稻穀也令集團產區傷透腦筋。莊武憲表示,經過康芮蹂躪後的稻作,因含水量高不易烘乾、米型破碎、食味值低等品質劣化,變成良率差的「災害穀」,集團主會依照劣化程度降低收購價,但收購後因白米量少質差,也多是虧本。另外若是穗上發芽、稻穀產生異味等,契作主體只能想辦法賣至動物飼料市場,價格更低。

莊武憲以池上農會舉例,若稻米受損程度輕,農會將依據品質下降程度減少收購價,但都會超過公糧收購價格。今年池上災害穀太多且良率低,池上集團產區的契作主體研擬設置災害穀收購制度,定價參考農糧署的災害穀價格換算方式辦理,不過會再跟農民協議實際收購價。另外如池上農會若收下災害穀,將不跟稻農收取烘乾費用。

但這樣不是壓低稻農收益?池上鄉農會推廣部秘書陳雨禎說明,此舉是今年稻作損害嚴重,集團主在兼顧稻農與集團生計下的折衷辦法。因稻農若改繳交公糧,會失去集團產區的保險理賠,「對農民更不利」,農會等集團用較低價格收購災害穀,稻農固然收益較少,但不至於血本無歸;集團主也會負責災害穀後續的銷售、去化,不會因為不符經濟效益就拒收。

莊武憲(左)與 Haivuang (右)近期持續聯繫,以掌握海端鄉稻作損失實況。(攝影/孫維揚)
莊武憲(左)與 Haivuang (右)近期持續聯繫,以掌握海端鄉稻作損失實況。(攝影/孫維揚)

水稻保險不受青睞?理賠精準度受質疑

這次池上稻作產衝擊相當大,農業部在「康芮颱風救助方案」中,破例允許花東地區稻米可申請天災救助,給予農民及時雨,卻可能造成後續水稻保險的推動難度。

莊武憲表示,水稻保險著重於稻農的收入損失,並以收成量變化為主要基準。但天災來臨,稻作不僅減少,品質也會下降,稻農後續要付出更多成本恢復田間環境、添購資材等,而保險理賠都不會考量,自然讓農民覺得效益不夠大。

他並坦言,除了今年氣候詭譎,近年的天候多風調雨順,池上稻米多為豐收年,也降低農民加保意願,「加強型保險,大概只有保兩至三成」。

以顏廷材為例,他僅有水稻基本型保險,並未加保加強型。他解釋,水稻保險理賠計算原則是看稻作年均產量,但是隨機抽樣數個區域,以「坪割」方式估算產量,讓稻農覺得數據失準率高。他與數個稻農試算後,發現若加保加強型保險,要多付一筆保費,但若真的啟動理賠,「可能只多給 1000 多元」,增加金額低、還可能不會理賠,讓他們不願加保。

Haivuang 則說,水稻保險都要等到稻作年均產量統計完畢,評估是否啟動後,稻農才有可能獲得理賠,此時都已離災損出現一段時間,完全無法即時彌補損失。他並提及,如海端鄉的稻作出現農損,嚴重程度往往較高,縱使水稻保險給予理賠,也常跟損害實況差距甚遠。

莊武憲認為,政府近年才積極推廣水稻保險,農民可能還沒將思維從「賺錢」改成「彌補損失」,且理賠計算方法可能數據仍不充足,理賠結果與農民實損偏差大。他強調,水稻個產區樣態差異大,水稻保險需因地制宜。如同保險公司調查投保人基本資訊,農業部應在保險推行過程不斷針對各稻作產區地形、產量與品質等,更細緻調整不同的理賠計算方法。

整片稻田的稻株全部倒伏、貼在土表,是現在池上不難見到的慘狀。(攝影/孫維揚)
整片稻田的稻株全部倒伏、貼在土表,是現在池上不難見到的慘狀。(攝影/孫維揚)

水稻有保險,農業部為何開救助?

2022年,農委會取消水稻災害現金救助,改以水稻收入保險基本型取代,為何此次天災,農業部要開辦稻米的現金救助?

農業部輔導司副司長陳怡任回應,因農民希望儘速領取,才因此開辦現金救助,現金救助為每公頃 1 萬 8 千元,與水稻收入保險基本型理賠額度一樣,稻農不得重複領取,只能救助、保險理賠二擇一。他並強調,開辦現金救助與保險政策並不衝突,因為農業部想推的是水稻收入保險加強型。

楊明憲:趁此提高保額,更能鼓勵農民投保

楊明憲分析,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公告、開辦後,並不代表農民馬上就能領到錢,公告後農民申報、公所現勘、彙整資料上報中央,接著要抽查、辦定是否真的減產兩成,才會造冊撥款,所有流程也需要時間,「不一定真的比較快,也不一定拿得到錢」。

以今年為例,《上下游》訪問時發現,凱米颱風重災區如屏東縣,許多農民直到山陀兒颱風來襲,都還未收到現金救助,且雲林縣也有農民等待一個月後,最後判定未受損超過兩成、無法領取救助金。

楊明憲表示,康芮颱風來臨時,花東水稻已成熟、可採收,且目前水稻收割數據可精準至坪割,採收後便能得知產量,並結算出減產、今年收入數據,只要達到起賠門檻便可入帳,「搞不好更快」。

楊明憲指出,天災現金救助的爭議極大,儘管辦法明定減產兩成才達標,但公所勘災時,經常有民代陪同、施壓,導致公所人員非常為難,農業保險有明確、客觀的數據,可減少爭議,唯獨部分氣象參數型保單,因為農地所在位置和氣象站會有微氣候差異,但這可透由增設氣象觀測站來解決。

楊明憲直言,農業部考慮到生產成本提高,在 2021 年底已調整部分作物的天災救助金額,尤其雜糧類作物如:黃豆、玉米從每公頃 1.6 萬元上提至 2.8 萬元,但水稻救助金卻紋絲不動,依然是每公頃 1.8 萬元,建議農業部不妨趁此機會把水稻收入保險基本型保額從 1.8 萬元提高到 2 萬元,與天然災害現金救助金額區隔,更能鼓勵農民投保。

楊明憲認為,無論是現金救助、保險理賠,農業部都要支出公帑協助農民,「既然這一大筆錢要花,不應是維持現況,或變成改革阻礙」,農業保險能搜集更全面的農業數據,提高保險的保障,才能讓轉型更加順暢。

池上農會:希望長期刺激遊客支持花東農業

針對這次稻作嚴重受損,莊武憲希望政府可提供更多元的救助方案,如提供農業資材補貼、農民貸款利率要更低並延長還款期限、甚至先前颱風時已申請貸款的農民又需要借貸,可考慮免利息借貸「至少到下一期作」,以利稻農可以撐過近期困境,直到隔年第一期作收成,恢復金流為止。

莊武憲補充,今年花蓮大地震後接續數個颱風,導致花東農產業觀光客群減少,政府應多協助北部光觀客有多元且穩定的交通方式造訪花東。另外農粉幣等政策對農產品消費助益大,但目前較偏向短期補助,他建議農業部調整成中、長期政策,持續刺激遊客支持花東農業。

延伸閱讀:

康芮颱風1103》農損高達 12 億,雲林掃到颱風尾最慘,重創蒜頭、洋蔥、食用玉米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曾姿音
    農民真的是看天吃飯 ,一場天災一整年的收獲都沒了..... 辛苦了
    2024年11月05日01:22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