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工業化迅速發展,化學物質的使用越來越普遍,化學災難事件發生風險與日俱增。醫療機構肩負著拯救生命、減少傷害以及防止二次污染的重責大任,為災害應變的重要一環。為因應潛在的化學災難風險,醫院需全面檢視災難應變計畫,並強化內部應變機制,確保在突發事件中能有效應對,守護民眾健康。
成大醫院急診部毒物科主任李忠勳醫師說明,醫院須強化應變機制,包括:設立緊急應變指揮中心,負責事件監控、決策與資源分配。並透過即時通訊系統,確保相關資訊能迅速傳遞至所有應變單位。此外,定期修訂標準作業程序(SOP),以確保每個應變計畫都切合實際需求。
醫療人員的專業訓練非常重要,除定期舉辦災難醫學課程,內容涵蓋毒性化學物質辨識、大量傷患檢傷分類及緊急醫療處置,提升醫護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應變能力;並舉辦模擬演習與情境訓練,如:透過模擬化學災難場景,讓醫療人員熟悉應變流程,增強辨識化災污染患者及檢傷分類能力,確保能迅速進行臨床處置。
再者,加強個人防護裝備(PPE)使用訓練,確保在高風險環境中提供最佳保護,降低傷害風險;還有除污區域設置與動線規劃,在急診區域設置專門除污區進行除汙及急救措施,規劃患者轉送的動線,訂定標準化除污流程,避免污染物擴散,減少醫院內二次傷害的可能性。
另外,積極推動醫院化學災難演習,包括:大型化學災難綜合演習、小規模部門專項演練、跨部門聯合演習。演習結束後召開檢討會,分析流程中的問題並提出改善建議。李忠勳醫師強調,災難無法預測,但透過完善的應變機制、專業教育訓練及跨部門協作,可以有效減少化學災難帶來的傷亡與危害。(陳婉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