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網路長久有流傳「吃一顆普拿疼,會殘留在身體5年,有人經痛時就吃普拿疼,30歲就洗腎」。對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日旅達人林氏璧在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臉書專頁指出,網路謠言根本是沒有根據的說法,普拿疼是存在百年以上的老藥,醫界長期作為第一線解熱鎮痛藥物,相比其他止痛藥是比較安全的。
林氏璧指出,普拿疼的主要成份是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有充分的使用經驗,且對於NSAID(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會有過敏狀況的朋友,因為藥物結構不同,止痛藥物的首選就是乙醯胺酚。
針對乙醯胺酚的機轉,林氏璧直言,目前尚未完全明瞭,一說是透過中樞神經的作用,一說是通過抑制cyclooxygenase (COX)環氧合酶,比較確認的是他退燒和止痛的效果都比較有限,也不像NSAID一樣有抑制發炎的作用。
而乙醯胺酚為肝臟代謝,NSAID多數主要為腎臟代謝。他進一步說明,乙醯胺酚主要要小心的是傷肝,NSAID則要小心過敏、傷胃、傷腎,但乙醯胺酚的肝毒性主要是和劑量有關,過量才會傷肝,正常成人每天建議安全劑量是4公克,也就是市售包裝的8顆。只要每天不要使用超過8顆,超過此劑量可能引發肝毒性,嚴重時可導致肝功能衰竭,且不要長期服用,原則上是安全的。
另外,許多人擔心吃止痛藥或是一些藥物會有藥物殘留,林氏璧也解釋,藥物的代謝主要是經由肝臟或腎臟,藥物的代謝時間會看他的「半衰期」,顧名思義就是多少時間血中的藥物濃度會下降到一半,以乙醯胺酚來說,如果是肝腎功能正常的人,半衰期大概是2到3小時,因此他大概4到6小時就可以吃一次。
一般在算藥品排出身體的到底需要多久的時間,會以4到5個半衰期來看,所以普拿疼在大約12到15個小時之後,濃度就極低了,再過更久就會完全排出體外,所以網路流傳殘留5年是沒有根據的說法。
林氏璧也提醒,若是肝腎功能比較不好的人,許多藥物代謝的時間可能會延長,排出體內的時間也會增加,相對也比較容易出現副作用,服用藥物前請記得諮詢專業醫師和藥師,且乙醯胺酚因為是肝臟代謝,也可能有肝毒性,有飲酒習慣或B型、C型肝炎、嚴重肝病或肝硬化者應謹慎使用。
此外,有慢性腎臟病的病人,則建議盡量避免使用NSAID,就算要使用也要調整劑量,長期吃NSAID後來導致腎臟衰竭的機率,應該是遠大於乙醯胺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