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依據聯合國水資源統計數據可知淡水僅佔整體水資源的2.5%,淡水資源中68.6%為山區冰層及積雪、31.3%為地下水、淡水湖及河流僅占全球淡水資源的0.3%。生態系統及人類可用淡水資源總量僅佔所有淡水資源1%。就目前已知魚群物種中,生活在淡水領域的佔51%,可見淡水生態系統的破壞不僅對人類的生活及經濟活動造成重大影響,同時對於淡水領域生物多樣性亦會造成巨大衝擊。因TCFD架構僅關注氣候變遷風險,較為侷限,所以TNFD架構應運而生,將自然風險評估以大氣、淡水、海洋及陸地四個面向逐一展開討論。而本篇將以淡水領域這個面向為中心,衡量各產業的自然風險等級。
延伸閱讀:從減碳轉向關注自然環境!一文了解什麼是TNFD,與TCFD有何差異?
淡水類型有哪些
淡水領域包括永久水體、臨時淡水水體及不直接與海洋相連的鹹水水體,主要依據頻率、持續時間、流速、深度及淹沒範圍定義水情。
日常飲用水主要源自地下水體與地面水體兩種。所謂地下水體係指埋藏在含水層的泉水,而地面水體係指河川、湖泊、雨水、冰川、融冰等,即水質皆在地面汲取,暴露於空氣中。地面水會透過降雨、融雪及地下水進行補充,而地下水會降雨、融雪及河流滲透等方式進行。
對於地面水體而言,河川及湖泊與森林及海洋會共同產生不同的生態系統,河川及湖泊所孕育的主要以魚群及兩棲類為主的河流生態系及湖泊生態系統,在森林與河川或湖泊交會時,其物種豐富度更優於單一領域所孕育之物種豐富度。
對地下水體而言,地面水會間接補充地下水,而地下水亦會補充地面水水量,因此兩者存在互補關係。多數地下水體會產生地下河,而地下河同時孕育出較為特殊的地穴生態系統。在資料無法取得之情況下,本研究就並未探討地穴生態,僅討論地下水鹽化之效應。
日常飲用水來源(資料來源:TEJ整理)
如何衡量淡水領域的自然風險等級
本研究依據經濟部水利署之河川河道、地下水鹽化等資訊,計算不同自然環境影響構面佔各村里之面積大小,並將之區分為6個等級,如表一所示。當自然影響構面佔比為0時以等級0為表示,後續以每20%劃分等級,藉以表述各村里中不同生態類型合計面積佔各村里的面積佔比,等級越高表示企業若在該村裡設置營業場域時破壞到自然生態類型的機率越高。
表一、構面等級衡量 面積佔比 等級 面積佔比 等級 0 0 40%≦X<60% 3 0 <20% 1 60%≦X<80% 4 20%≦X<40% 2 80%≦X≦100% 5 *註:X為不同自然環境影響構面佔各村里之面積大小
本研究以公開發行以上公司工作場域村里位置進行檢視,因部分公司場域位置並未完整揭露至村里,因此,本資料集的建構同時以鄉鎮區位置進行檢視。表二為本資料集依據證券交易所產業分類之上市(櫃)公司場域位置數量分布表。由場域樣本分布觀察,可以發現樣本集中在貿易百貨及居家生活兩產業,貿易百貨場域以統一超、三商購及阿瘦所開設之門市為主,而居家生活則以全家便利商店、寶雅及詩肯設置之門市為主。
表二、營業場域之產業別樣本分布 村里 鄉鎮區 村里 鄉鎮區 產業名稱 場域數 % 場域數 % 產業名稱 場域數 % 場域數 % 水泥工業 81 0.3% 81 0.3% 電子零組件 524 2.0% 583 1.9% 食品工業 446 1.7% 537 1.8% 電子通路業 671 2.6% 744 2.4% 塑膠工業 616 2.4% 876 2.9% 資訊服務業 61 0.2% 71 0.2% 紡織纖維 269 1.1% 297 1.0% 其他電子業 312 1.2% 350 1.1% 電機機械 486 1.9% 652 2.1% 建材營造 143 0.6% 200 0.7% 電器電纜 107 0.4% 128 0.4% 航運業 262 1.0% 321 1.1% 化學工業 348 1.4% 471 1.5% 觀光餐旅 824 3.2% 979 3.2% 生技醫療 810 3.2% 943 3.1% 金融業 3,721 14.5% 4,672 15.3% 玻璃陶瓷 37 0.1% 42 0.1% 貿易百貨 6,752 26.4% 8,005 26.2% 造紙工業 62 0.2% 69 0.2% 文化創意業 124 0.5% 145 0.5% 鋼鐵工業 222 0.9% 241 0.8% 農業科技 8 0.0% 11 0.0% 橡膠工業 37 0.1% 42 0.1% 綠能環保 63 0.2% 68 0.2% 汽車工業 365 1.4% 473 1.5% 數位雲端 31 0.1% 35 0.1% 電子工業, 44 0.2% 48 0.2% 運動休閒 179 0.7% 213 0.7% 半導體 418 1.6% 503 1.6% 居家生活 4,124 16.1% 4,837 15.8% 電腦及週邊 257 1.0% 299 1.0% 油電燃氣業 232 0.9% 275 0.9% 光電業 343 1.3% 385 1.3% 其他 1,035 4.0% 1,189 3.9% 通信網路業 1,564 6.1% 1,752 5.7% 合計 25,578 100% 30,537 100% 資料來源:TEJ本研究整理
以村里為評估單位
下表三為以村里為單位,檢視企業淡水構面考量地上水體與地下水體之風險等級。由結果可發現,自然風險等級最高的為橡膠工業(4.86),其次依序為鋼鐵工業(4.58)、綠能環保(4.37)、化學工業(4.1)及塑膠工業(4.05)。
將企業各場域所在村里位置或鄉鎮區位置與淡水領域自然風險評估進行配對,藉以取得目前所在場域與淡水領域相關之自然風險及產業平均自然風險等級。表三中之百分比即為代表各該產業超過其產業平均自然風險之密集程度。
總體而言,超過各產業平均場域數約佔整體48.2%,即在企業場域位置約有半數會集中在相對會影響淡水領域之區域位置。其中,佔比最高的產業為資訊服務業(62.30%),其次依序為數位雲端(61.29%)、建材營造(60.84%)及橡膠工業(56.76%)為佔比較高的產業。
表三、產業別樣本分布平均自然風險等級(考量地上水體及地下水體):村里 產業名稱 平均自然風險等級 % 產業名稱 平均自然風險等級 % 水泥工業 3.51 45.7% 電子零組件 3.54 44.1% 食品工業 3.86 53.8% 電子通路業 2.90 45.3% 塑膠工業 4.05 45.8% 資訊服務業 3.92 62.3% 紡織纖維 3.75 49.8% 其他電子業 3.39 47.1% 電機機械 3.11 37.5% 建材營造 3.83 60.8% 電器電纜 3.56 42.1% 航運業 3.86 53.8% 化學工業 4.10 47.1% 觀光餐旅 3.32 55.3% 生技醫療 3.16 44.4% 金融業 3.10 51.9% 玻璃陶瓷 4.03 43.2% 貿易百貨 3.23 47.2% 造紙工業 3.85 40.3% 文化創意業 3.35 53.2% 鋼鐵工業 4.58 54.9% 農業科技 3.75 50.0% 橡膠工業 4.86 56.8% 綠能環保 4.37 55.6% 汽車工業 3.63 50.9% 數位雲端 3.81 61.3% 電子工業, 3.23 43.2% 運動休閒 3.22 44.1% 半導體 2.97 45.2% 居家生活 3.19 47.7% 電腦及週邊 3.68 52.5% 油電燃氣業 3.46 44.4% 光電業 2.92 42.3% 其他 3.23 48.8% 通信網路業 3.07 46.7% 合計 3.58 48.2% 資料來源:TEJ本研究整理
下表四為僅考量地上水體時,以村里為單位檢視企業淡水構面之風險等級。由結果可知,自然風險等級最高的產業為玻璃陶瓷(2.08)、其次依序為橡膠工業(2.03)、造紙工業(2.02)、塑膠工業(1.78)及水泥工業(1.71)。
總體而言,超過各產業平均場域數約佔整體39.61%,即企業場域位置約有40%集中在相對會影響淡水領域之區域位置。其中,佔比最高的產業為光電業(63.27%),其次依序為半導體(62.68%)、電子零組件(61.83%)及鋼鐵工業(61.26%)。
表四、產業別樣本分布平均自然風險等級(僅考量地上水體):村里 產業名稱 平均自然風險等級 % 產業名稱 平均自然風險等級 % 水泥工業 1.71 54.3% 電子零組件 1.64 61.8% 食品工業 1.22 45.3% 電子通路業 0.73 38.5% 塑膠工業 1.78 57.6% 資訊服務業 0.70 44.3% 紡織纖維 1.34 55.0% 其他電子業 1.15 45.5% 電機機械 1.40 57.4% 建材營造 1.10 39.2% 電器電纜 1.29 55.1% 航運業 1.36 49.2% 化學工業 1.54 58.6% 觀光餐旅 0.79 37.3% 生技醫療 1.07 39.9% 金融業 0.47 26.7% 玻璃陶瓷 2.08 48.7% 貿易百貨 1.08 37.7% 造紙工業 2.02 25.8% 文化創意業 0.57 37.9% 鋼鐵工業 1.44 61.3% 農業科技 1.13 50.0% 橡膠工業 2.03 45.9% 綠能環保 1.45 52.4% 汽車工業 1.18 47.4% 數位雲端 0.9 54.8% 電子工業, 1.00 45.5% 運動休閒 1.03 40.2% 半導體 1.55 62.7% 居家生活 1.01 35.2% 電腦及週邊 1.30 47.5% 油電燃氣業 1.49 55.6% 光電業 1.59 63.3% 其他 0.87 41.3% 通信網路業 0.77 36.8% 合計 1.25 39.6% 資料來源:TEJ本研究整理
倘若能取得企業場域位置的村里資訊為單位,可統整各產業在淡水領域的自然風險,並依據風險等級與密集程度,排序出前三高的產業,結果如下圖。
以鄉鎮區為評估單位
表五為以鄉鎮區為單位檢視企業淡水構面考量地上水體及地下水體之風險等級。由結果可發現,自然風險等級最高的為鋼鐵工業(5.81),其次依序為綠能環保(5.51)、數位雲端(5.46)、農業科技(5.45)及橡膠工業(5.38)。
總體而言,超過各產業平均場域數約佔整體63.45%,即企業場域位置約有六成集中在相對會影響淡水領域之區域位置。其中,佔比最高的產業為農業科技(75%),其次依序為建材營造(72.73%)、航運業(70.61%)及觀光餐旅(69.42%)。
表五、產業別樣本分布平均自然風險等級(考量地上水體及地下水體):鄉鎮區
產業名稱 平均自然風險等級 % 產業名稱 平均自然風險等級 % 水泥工業 4.84 56.8% 電子零組件 4.60 50.4% 食品工業 5.16 59.6% 電子通路業 4.84 58.3% 塑膠工業 5.30 65.6% 資訊服務業 5.03 59.0% 紡織纖維 5.20 52.0% 其他電子業 4.77 58.9% 電機機械 4.52 64.8% 建材營造 5.25 72.7% 電器電纜 5.02 54.2% 航運業 4.98 70.6% 化學工業 5.27 58.6% 觀光餐旅 4.88 69.4% 生技醫療 4.66 60.9% 金融業 5.13 66.6% 玻璃陶瓷 4.81 48.7% 貿易百貨 4.87 65.5% 造紙工業 5.04 46.8% 文化創意業 4.98 68.6% 鋼鐵工業 5.81 61.7% 農業科技 5.45 75.0% 橡膠工業 5.38 56.8% 綠能環保 5.51 61.9% 汽車工業 5.05 53.7% 數位雲端 5.46 61.3% 電子工業, 4.42 56.8% 運動休閒 4.77 62.6% 半導體 4.04 37.3% 居家生活 4.85 65.0% 電腦及週邊 4.90 68.5% 油電燃氣業 4.73 56.9% 光電業 3.95 59.2% 其他 4.82 63.4% 通信網路業 4.91 62.5% 合計 4.90 63.5% 資料來源:TEJ本研究整理
表六為以鄉鎮區為單位,檢視企業淡水構面考量地上水體之風險等級。由結果可發現,自然風險等級最高的為玻璃陶瓷(3.00),其次依序為電腦及週邊業(2.87)、水泥工業(2.84)、塑膠工業(2.80)及電子零組件(2.78)。
總體而言,超過各產業平均場域數約佔整體47.26%,即在不考量地下水體下,企業場域位置約有半數會集中在相對會影響淡水領域之區域位置。其中,佔比最高的產業為塑膠工業(75.16%),其次依序為造紙工業(70.97%)、化學工業(62.36%)及電腦及週邊業(60.70%)。
表六、產業別樣本分布平均自然風險等級(考量地上水體):鄉鎮區
產業名稱 平均自然風險等級 % 產業名稱 平均自然風險等級 % 水泥工業 2.84 48.15% 電子零組件 2.78 59.35% 食品工業 2.34 35.65% 電子通路業 2.61 48.73% 塑膠工業 2.80 75.16% 資訊服務業 2.23 36.07% 紡織纖維 2.47 45.35% 其他電子業 2.62 52.56% 電機機械 2.48 53.91% 建材營造 2.40 48.95% 電器電纜 2.37 51.40% 航運業 2.47 51.91% 化學工業 2.64 62.36% 觀光餐旅 2.41 39.56% 生技醫療 2.58 49.26% 金融業 2.24 33.81% 玻璃陶瓷 3.00 18.92% 貿易百貨 2.60 50.07% 造紙工業 2.74 70.97% 文化創意業 2.31 37.90% 鋼鐵工業 2.31 33.78% 農業科技 2.36 50.00% 橡膠工業 2.55 56.76% 綠能環保 2.66 55.56% 汽車工業 2.56 58.63% 數位雲端 2.77 58.06% 電子工業, 2.63 43.18% 運動休閒 2.31 33.52% 半導體 2.71 60.29% 居家生活 2.58 47.84% 電腦及週邊 2.87 60.70% 油電燃氣業 2.62 56.03% 光電業 2.60 44.31% 其他 2.51 45.99% 通信網路業 2.55 44.31% 合計 2.53 47.26%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倘若只能取得企業場域位置的鄉鎮區資訊為單位,可統整各產業在淡水領域的自然風險,並依據風險等級與密集程度,排序出前三高的產業,結果如下圖。
以鄉鎮區為單位之平均自然風險等級(資料來源:TEJ整理)
TNFD工作小組推行TNFD建議指南,期望敦促企業重新檢視其經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亦同時檢視企業經營活動與自然環境之相依關係。透過TNFD架構之LEAP評估法,將自然風險評估以大氣、淡水、海洋及陸地,區分為四種。企業可以進一步了解當企業的營業場域是否已對自然環境造成影響,並評估當自然環境改變時企業經營績效的受損程度。
結語
淡水領域為自然風險評估之一部分,場域的位置也會納入影響程度的考量。本研究將淡水領域區分為地上水體與地下水體進行考量,研究結果發現若僅考量地上水體時,平均而言企業營業場域對於淡水領域之影響程度較低,但也有部分場域位於影響程度較高之區域。但加入地下水體之分布區域及地下水鹽化之影響後,影響場域增加數量約提升10%以上。總的來說,淡水領域之風險等級仍端視企業所處產業對於淡水之依賴及廢水之處理問題。
哪裡可以獲得更多資訊
企業透過LEAP評估法能有效評估企業營運活動自然相關風險因子,而企業營運活動所在之「地點(Locate)」是評估自然風險的第一步!
TEJ依據國際間衡量方式及我國農業部之評估自然風險之方式,建立TNFD自然相關風險解決方案,協助您面對不同自然風險衡量方式,從評估LEAP評估法中「地點(Locate)」評估階段著手,確保企業能夠全面了解並應對其所處地點的自然風險。透過TNFD解決方案,企業不僅能提升其自然風險管理的能力,還能加強其永續發展的競爭力,從而實現更高的環境和經濟效益。
欲了解TNFD解決方案內容,請參考ESG 永續發展解決方案!
https://www.tejwin.com/insight/tnfd-leap
如果各位讀者對於本文、TEJ 資料庫有任何問題,或是想進一步獲取關於 TEJ 資料庫的操作權限,歡迎留言、來電或來信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