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秋、冬為流感好發季節,不過今年夏季也是感染高峰,防範、治療流感儼然成為民眾的新課題。近期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更新治療指引,納入新型抗病毒藥物,其療程僅需服藥一次的特性,對治療兒童流感是一大利多。
免疫負債影響久,流感不分季全年化!
2020 年新冠疫情爆發,大眾養成戴口罩的習慣,嚴格落實各項防疫規範,但也造成「免疫負債」的情況——免疫系統沒有機會接觸病毒,缺乏刺激免疫力,導致現今生活回歸常態後,多種傳染疾病流行不絕。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政洵提到,流感正是「免疫負債」後的顯著傳染病,有別於過往在秋、冬流行,今年夏天流感疫情也相當嚴重。
邱政洵強調,「以往夏天較盛行的腸病毒,目前在門診也看到相當多案例,RSV 和黴漿菌也不在少數,原本預期疫情後會有 2 年的免疫負債時期,目前看來可能要明年中、末才會回歸正常。」因此,他建議民眾施打疫苗、建立抵抗力,保持良好衛生習慣,洗手、避免觸摸眼鼻口,是預防小朋友感染最有效的方式。
兒童為主要流感患者,應嚴防交互傳染
據統計,兒童為流感感染患者大宗,學齡前兒童、在學兒童共佔感染族群約60%。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成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沈靜芬表示,兒童免疫系統尚未發展完全,不但發病期較長,甚至還有無症狀但有傳染力長達一個月的案例。
此外,兒童生病時需要照護者的陪伴,但在密切接觸與照護的過程中,照護者常連帶中標,與手足互動時也會產生傳染的機會。沈靜芬指出,國外調查顯示,每 100 個兒童會發生 28 次感染,家長的工作缺席也會高達 20 天,顯現出預防及治療兒童流感的重要性。
兒童流感治療指引更新 新型口服藥物只需服用 1 次
以往治療流感的藥物共有 3 種——口服藥丸、靜脈注射劑與吸入型藥粉。對兒童流感患者而言,常因副作用、忘記服藥而停藥影響療程。
沈靜芬表示,兒童治療順從性是一大重點,不論因疏忽按時服藥,或藥丸體積大不易吞嚥等,都是家長常見的挑戰。流感的藥物多為每日兩次、一共 5 天的療程;而單次靜脈注射及吸入型藥物,可能因害怕注射或吸入困難,影響治療,每一次餵藥對家長及不會吞藥的兒童都是一次挑戰。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近日更新治療指引,新增新型口服抗病毒藥物——帽依存性內切酶抑制劑,成人與五歲以上兒童皆適用。由於藥物的作用機轉不同,一次療程只需要服用一次,減去忘記服藥及多次吞要的困擾,是治療流感的自費藥物新選擇。
台灣今年迎來流感防護的重大突破,兒童流感治療指引也睽違五年更新,專家呼籲,兒童因其免疫力弱、病毒排放量高,極易成為家庭內流感傳播的源頭。及早採取預防與治療措施,疫苗是預防流感及重症的首選,若不幸感染,使用抗病毒藥物,避免嚴重併發症及家戶傳染也是必要之事。
文/林亭、圖/楊紹楚
諮詢專家:
1.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
2.成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沈靜芬
參考資料:
1.流感預防與藥物治療簡介—臺大醫院
2.兒童流感治療建議—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
延伸閱讀: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