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小朋友就像是一個火爐,怎麼都不怕冷,事實上,醫師在臨床的確很少碰到小朋友因為寒流失溫而送醫,反倒很多是因為錯誤的保暖衣物穿搭,讓小朋友散熱不易,或是因為不當使用保暖用品而導致傷害。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小兒科醫師陳韻茹指出,過去曾碰過在寒流期間,父母以為小朋友發燒而送醫就診,結果僅是衣物穿得過厚所導致的體溫過高;此外,也曾碰過一些意外事件,例如戴圍巾結果因為勒得過緊造成呼吸不順暢,也有小小朋友套上棉手套,卻沒注意到手套裡面的線纏住了手指頭。
出生到六個月左右:最好採用洋蔥式穿法
陳韻茹說,一歲以下的小朋友還不太會表達冷熱的感覺,的確需要父母親更仔細的觀察,尤其是脖子與後背是人體最主要的散熱部位,如果感覺已經有點輕微流汗,代表衣物穿得過多,建議應該可以減少厚重衣物。
陳韻茹指出,從出生到六個月左右的新生兒,散熱機制較不成熟,因此建議內著應以輕薄透氣材質為主,以利散熱,同時最好採用洋蔥式穿法,進到屋內時,就應該將外套脫掉,以免體溫過熱反倒容易引起皮膚過敏、皮膚癢的症狀。
至於保暖電氣用品的使用同樣需要特別注意,有時候甚至容易釀成意外。陳韻茹說,電暖器、電暖爐的使用應該以空曠的空間為主,同時應避免小朋友過於接近,最好周邊有防護措施;此外,電器的電線經常造成小朋友跌倒意外,也應該注意將電線收妥。
不是所有人都能使用暖暖包
陳韻茹提醒,特別是還不會自我移動的嬰幼兒,應當避免將這些熱源直接面對小朋友,更不應該長時間的接觸,以免產生低溫燙傷的狀況。此外,像是電毯、暖暖包等較為貼身的保暖用品,使用時也應該特別注意。
陳韻茹分析,通常這些比較貼身的保暖用品,並不建議一歲以下的小朋友長時間貼身使用,因為嬰幼兒面對熱源無法做出反應,一旦太熱他們也無法自己做出動作去避免,因此,不建議與身體肌膚直接接觸;至於暖暖包則是建議三歲以上的小朋友再來使用,同時要注意產品包裝的完整性,隨時注意暖暖包的溫度,千萬別造成低溫燙傷的狀況發生。
陳韻茹說,兩歲以下的小朋友保暖主要還是靠衣物為主,以洋蔥式穿搭隨著溫度變化進行調整,如果室內開啟電暖器,就要注意做好上述的安全措施。若是使用圍巾、手套等保暖物品,也要隨時注意鬆緊度的調整,例如手套最好不要直接綁在手上,而是選擇綁在袖子上,避免過度纏繞的狀況發生。
熱水袋保暖也可能造成低溫燙傷
陳韻茹還提醒,還在穿著包屁衣等全套式衣物的嬰幼兒,外層以包巾捆覆時,應特別注意雙腳應該維持像青蛙腿一樣的彎曲角度,讓小朋友有足夠活動空間。一旦雙腿過於伸直加上包巾緊緊的捆住,研究顯示可能會影響髖關節發育,不得不慎!
林口長庚兒童急診科醫師吳昌騰就曾分享一個案例,家長擔心小朋友手腳冰冷,以熱水袋為其保暖;即便熱水袋溫度看似不高,但是小朋友因為手腳冰冷長時間使用,沒想到還是造成腳背低溫燙傷,因此在使用保暖產品時,一定要特別注意低溫燙傷問題,千萬不要長時間直接接觸。
吳昌騰建議,發熱物千萬不要直接接觸皮膚,例如暖暖包應該貼在衣服上方,電毯或是熱水袋可以用毛巾隔絕,避免直接與皮膚接觸;同時不要長時間於同一個部位使用,最好每30分鐘就要換位置,此外,睡覺時盡量避免使用保暖產品。
(責任編輯:秦嘉彌)
更多保暖相關的文章: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