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精緻生活大師,2025 Hyundai KONA Electric EV450-C

CarStuff人車事

更新於 02月01日09:38 • 發布於 02月01日09:38 • Jason Hu

Written by: Jason Hu

雖然在新能源這塊 Hyundai 以 IONIQ 家族站穩腳步,不過對於其他車型來說的擴充 Hyundai 也沒有閒著。Kona 以其獨到的造型設計成為 Hyundai 全球戰略小型休旅的核心。

第二代則以「Rule Breaker」為核心,導入 K3 第三代模組化底盤平台,不但支援一般的內燃機動力,更可兼容油電、PHEV與純電動力車型,不過很可惜的是因為台灣市場消費習性、以及過往油電車與內燃機規格銷量不算突出等因素下,這次 Hyundai 僅有導入純電版本、訴求入門等級的電動休旅來搶攻市場。

宛如機器戰警的前衛設計

有別於其他車廠所著重的「家族風」,Hyundai 可說是在「同中求異」的方式進行新世代車款的改款,這都要感謝在設計總監SangYup Lee的帶領,讓 Hyundai 於設計領域上更為突出、新潮,同時符合年輕世代的需求。

IMG_2417.JPG
IMG_2417.JPG
IMG_2420.JPG
IMG_2420.JPG
IMG_2427.JPG
IMG_2427.JPG

Hyundai 新世代語彙 Parametric Pixels參數化理念也延續到了 Kona 車系上,三角幾何狀分離式LED燈組搭配Seamless Horizon Lamp無縫水平燈組,遠看根本就是經典電影「機器戰警」的頭盔樣貌,非常吸睛。

IMG_2432.JPG
IMG_2432.JPG
IMG_2431.JPG
IMG_2431.JPG
IMG_2424.JPG
IMG_2424.JPG

尺碼方面,Kona 車長 4,350mm、車寬1,825mm、車高1,580mm、軸距2,660mm,而車側同樣導入 Parametric Pixels參數化設計,採用三角幾何肌理線條的它讓其有著非常前衛的設計,而那個刻意交叉的銀色飾條也是視覺上的焦點;車尾則是採用前後對稱的設計,如果不仔細看還會以為是車頭,但斗大的 HYUNDAI 廠徽與 KONA 字樣還是讓人可以順利分辨出來,同時下方後保桿的Pixels數位像素裝飾雖然不會發亮,但細看卻是很有設計感。

雖然 Kona Electric 對比 IONIQ 家族在市場上的話語權比較弱,但那極其吸睛的外觀還是可以吸引到「設計至上」的消費者注意。

DSCF5168-編輯.jpg
DSCF5168-編輯.jpg

駕駛者導向的數位化座艙

IMG_2337.JPG
IMG_2337.JPG

有別於那「特立獨行」的外觀設計,Kona Electric 的內裝反而一如其他家族成員一樣走實用化路線,但不得不說質感方面較現行款相比進步不少,塑料壓花材質處理更好,同時合成皮質的加入讓內裝鋪成不會太過陽春。

IMG_2393.JPG
IMG_2393.JPG

而雙12.3吋的數位儀表與中控螢幕、延續 IONIQ 的四點「H」方向盤與方向機柱換檔撥桿也是新世代 Hyundai 的特色,這也讓沒有傳統排檔桿的設計下,讓中央鞍座下方增加了置物空間,開放式設計讓空間感更為開闊,結合一鍵式旋轉開放置杯架,放飲料或是手機等都相當方便。而前方則包含兩組USB-C充電孔及12V電源插孔,而手機無線充電板是EV450-B以上等級的標配。

gifmake_1738347810.gif
gifmake_1738347810.gif

如果覺得還不夠,開放式中央扶手更可以放進大型的水壺(目視一公升應該可以),上方另設有一組托盤,不需要使用的話也可移除;而副駕駛座前方中央也有小的置物空間可以放置物品。

IMG_2345.JPG
IMG_2345.JPG
IMG_2344.JPG
IMG_2344.JPG
IMG_2348.JPG
IMG_2348.JPG
IMG_2350.JPG
IMG_2350.JPG

另外 12.3吋數位儀錶具有多種簡約主題可變換,可隨駕駛模式切換時連動或是在系統中自訂;另外源自於 IONIQ 家族的全新中控主機,不僅有繁體中文、同時在功能設置與速度反饋上都相當好,並且能連接 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皆可無線)來解決導航問題。

gifmake_1738347901.gif
gifmake_1738347901.gif

在電動車最重要的相關資訊方面,電量運用、充電設定、電池狀態、電耗紀錄、電力使用占比及充電時間、充電限制等資訊都可以從EV選單中可查看,只是因為原廠圖資並沒有一併附上,所以剩餘電量預估等充電相關資訊就沒得顯示了。

IMG_2405.JPG
IMG_2405.JPG

而 Hyundai 電動車主打的 V2L,在新世代 Kona Electric 也有導入。不過該功能並非全車系標配,僅EV450-B以上等級才享有。當然使用 V2L 肯定也要用所謂的休閒模式,一開下去能讓電池持續為多媒體、空調及燈光等供電運作!

其他比較特別的,就是空調系統已經不再是單區、而是雙區恆溫獨立設定,而且還有「DRIVER ONLY」的功能,如果只有一個人開車就能節省能源消耗。

IMG_2572.JPG
IMG_2572.JPG

Kona Electric 也具備完整的 ADAS 系統,像是 SCC智慧型主動車距維持(附Stop&Go)、LFA全速域車道維持輔助、LKA車道偏移輔助、LDW車道偏移警示、FCA前方主動煞停輔助、FCW前方撞擊警示、FCA-JX對向來車路口煞停輔助、FCW-JX對向來車路口安全偵測、BCA盲區碰撞避免輔助、HBA智慧型遠近光燈調節系統、BCW盲區偵測警示、RCCA後方交通防撞輔助、RCCW後方交通防撞警示、LCA車道變換後方警示、LVDA前車駛離提醒、DAW駕駛疲勞警示及ROA後座乘員未下車提醒等。

不過EV450-B以上等級才標配BVM盲區影像輔助(儀錶整合)與實用性高的SVM環景影像輔助系統等,是有點遺憾。

全新平台

優化空間佈局

IMG_2382.JPG
IMG_2382.JPG

乘坐空間以前座而言,EV450-B以上等級具備雙電動調整功能,駕駛座另附有電動腰靠,無論是包覆性與支撐性都處於水準之上。

IMG_2387.JPG
IMG_2387.JPG
IMG_2408.JPG
IMG_2408.JPG

上一代 Kona 由於空間過於狹窄、僅適合小家庭乘坐的狀況導致銷售狀況不甚理想,但新一代 Kona 最厲害的就是依舊提供三種不同動力來源、但空間相比過去可說進步許多,畢竟軸距2,660mm 搭配電池組優化底盤佈局,以及後座椅背可以調整角度之下(二段),以 168cm 的乘客而言無論是在頭部或是腿部空間等,都有相當寬裕的空間;加上平整化處理下中間乘客也不會顯得相當憋扭。

而EV450-B以上等級於前方另設有空調出風口及一組貨真價實的AC插座,可直接為 3C 用品供電。

IMG_2400.JPG
IMG_2400.JPG

前行李廂的27公升容積可當備用;後行李箱空間部分未打平狀況下為466公升,不過全打平的空間並沒公佈,但因為椅墊較為厚實所以會變成傾斜的平面,掀開底板則可看到下方還有隱藏置物空間,可將充電線、V2L轉換接頭等放置其中,只是EV450-B以上等級才有 Smart Trunk感應式電動尾門,這點是較為可惜的地方。

IMG_2411.JPG
IMG_2411.JPG
IMG_2395.JPG
IMG_2395.JPG
IMG_2397.JPG
IMG_2397.JPG

K3 平台加持

動力夠用、操控水準之上

DSCF5024.jpg
DSCF5024.jpg

台灣導入的Kona Electric 僅有一種電池與馬達規格,也就是前方配置永磁同步馬達搭配48.6kWh鋰電池模組(可用),最大動力為133hp/26kgm,而鋰電池模組容量為48.6kWh,以WLTP 標準測試下的最大續航里程為342 公里。

IMG_2413.JPG
IMG_2413.JPG

前方充電孔採J1772/CCS1規格,以功率100kW的DC直流快充充電樁由10%充至80%可在43分鐘內完成,不過為了跟 IONIQ 車系做區隔,Kona Electric 還是維持 400V 平台,這當然就是成本上的考量了。

DSCF5018.jpg
DSCF5018.jpg

上路後其實感受上最明顯的是:怎麼這麼溫馴。雖然這種輸出對於一般用戶來說無傷大雅,在市區行駛相當愜意,只是上一代那種稍微猛烈的加速力道很明顯「回不去」了,正當我認為應該是駕駛模式問題,從 Normal 切換至 Sport 之後,沒想到感受上也差異不大。

DSCF5113.jpg
DSCF5113.jpg

而在高速行駛上倒是動力輸出充裕,只是全電門下去你還是感受不到那種久違的貼背感,或許原廠就是刻意將 kona 調校成如此來跟 IONIQ 家族做區隔吧? 而另外一個驚艷的地方就是水準之上的座艙隔音,風切聲與外界噪音不甚明顯。

gifmake_1738347762.gif
gifmake_1738347762.gif

Kona Electric 同樣具備動能回收系統,除了熟悉的 Lv0、Lv1、Lv2、Lv3 外還加入 i-PEDAL單踏板駕駛模式與自動調節再生煞車強度的Auto模式(可調整其強力、中度及和緩和)。要使用也很簡單,只要用方向盤後面的撥片調整即可,而且使用起來就如同 IONIQ 家族一樣,不會有急煞的不適感,而且煞車力道可以將車輛完全靜止,如果熟悉控制方式甚至不用一直踩煞車。

DSCF5104.jpg
DSCF5104.jpg

而畢竟 Kona 當初的開發原點是來自於歐洲,因此開過幾次之後我對其印象最深的就是操控表現。升級到二代車型上同樣也將這個優點保留下來,不過畢竟車格有所調整、他不再是那個硬派小子,反而多了點柔和感,在顛簸路面上阻尼吸收碎震流暢、車身晃動控制得宜,但在高速過彎時側傾較為明顯,不過轉向反應還是一貫的精準,所以整體而言他還是那個歐風十足的小型 SUV,只是變得更大眾味了!

DSCF5037.jpg
DSCF5037.jpg

特立獨行依舊

駕馭體驗更符合大眾通勤需求

DSCF5145-編輯.jpg
DSCF5145-編輯.jpg

要將如此有開創性的車子進行改款,對於車廠來說一直是個非常艱難的工作。初代 Kona 推出時驚艷全場、無論是設計或是動態層面,都可以說是 Hyundai 在歐洲市場的「Game Changer」。不過二代車型在「Change」這方面保留了外觀與內裝設計的前瞻性與未來感,骨子裡反而更貼近大眾,像是寬敞的空間、更偏向舒適的操控性等,而動力設定上也同樣更為溫馴、但不會給人不夠用的感覺,續航力也在同級車型的平均值。

DSCF5225.jpg
DSCF5225.jpg

依照目前原廠提供的三種車系而言,150 萬以內的電動純電休旅車其實對手不多,這也讓 Kona Electric 有更好發揮的地方,對於那些只需要都會通勤代步、同時又對外在形象非常敏感的消費者而言,Kona Electric 確實是一款值得考慮的車型。

DSCF5198.jpg
DSCF5198.jpg
DSCF5231.jpg
DSCF5231.jpg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