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看藍白亂台產生不安不是壞事 李忠憲:全罷藍委是歷史必然

自由電子報

更新於 01月15日16:42 • 發布於 01月15日16:42
台灣多地在進行罷免連署活動。(資料照)
台灣多地在進行罷免連署活動。(資料照)

黃筱薇/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藍白聯手於國會毀憲亂政,加上中共對台動作頻頻,讓不少民眾對台灣未來感到擔憂。成大教授李忠憲表示,台灣如今面臨的局勢如同一首不安的旋律,台灣人不能以平靜自欺,亦不可逃避責任,「全面罷免藍委不僅是道德的召喚,更是歷史的必然!」

李忠憲15日在臉書發文,「台灣與香港一線之隔,中國對香港的手段很多都用在台灣上。當世界變得混亂時,對待局勢的正確態度不是平靜,而是焦躁。只有焦躁不安才能幫助我們保持警覺,從而克服危機,我從小到大都焦躁不安,但總是可以一再克服難關。 」

他表示,「當前的台灣,因藍白聯手掌控立法院的局面,使社會仿若進入了被中國併吞的危機深淵。這種局勢更讓我重新審視『不安』作為一種人生的根本狀態,這種不安並非完全負面的,人最害怕的是平靜對待危機,視若無睹或以為自己毫無辦法,不安促使我們直視危機、承擔責任的驅動力。」

他說:「道德生活源於對『他者』的責任,而這份責任並非源自我們的舒適,而是來自他者存在對我們內心的呼喚,有同理心不是件好事,很麻煩也容易令人疲累不堪,但習慣於事見機先,預做準備,往往可以化解危機,不管是個人或眾人的危機,常常因為不安而得到解救,而非平靜。」

李忠憲指出,「從這個角度看,不安不再只是危機的結果,而是引導我們重新思考個人與社會角色的動力。不安是一種內心的警報,督促我們不要輕易信任簡單的解答,因為這些簡單的解答常是對於深層危機的逃避,例如藍綠一樣爛,這樣思考的方式表示自己不用做任何選擇的決定,也躲開相對的痛苦。」

他認為,「這種不安,能幫助我們突破自我中心的界限,意識到『他者』的存在與需要,超越自我中心的責任感。對台灣而言,這個『他者』可能是下一代的民主自由,或是那些在壓力下仍然奮戰的弱勢群體,我們的責任不僅是為了自己而活,而是為了這些無聲卻不可忽視的存在。」

李忠憲表示,「當我們看到台灣在藍白聯手中的政治危機,我們也許會感到恐慌與無助。然而,這種不安是人生的基礎旋律,提醒我們,不能以自滿或逃避來對抗危機,而是應該迎接這種不安,將其轉化為對社會的積極參與與責任的承擔。真正的意義並不在於舒適與安逸,而是在不安中找到與『他者』共存的責任。我們需要接受這種不安,讓它成為繼續奮鬥的力量,並以此抵抗任何外來的侵略與內部的敵人。」

「台灣今天面臨的局勢是一首不安的旋律,需要的是承認這種危機的存在,並讓它激發我們對社會的更深層次的責任感。唯有如此,才能在看似絕望的情境中,重新塑造未來,並抵抗來自內外的雙重威脅。焦躁並非弱點,而是對危機的最深刻回應。當前台灣面臨藍白聯手的政治困局,正如一曲不安的旋律在我們心中迴響,唯有保持警惕,勇於直面挑戰,才能在黑暗中尋得光明。不安不僅是對危機的反應,更是引導我們突破個人局限、承擔社會責任的驅動力。」

最後他直言,「我們不能以平靜自欺,亦不可逃避責任。全面罷免藍委不僅是道德的召喚,更是歷史的必然。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時代,台灣有一群願意以焦躁為燈塔,守護民主價值的人民。這份焦躁,正是我們抵抗侵略、改變命運的無盡力量。」

點開加入自由電子報LINE官方帳號,新聞脈動隨時掌握!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