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到印度來念書,到底有什麼好?我的印度交換經驗

換日線

發布於 2018年01月23日06:37 • 安雯/讀者投書

作者前言:碩三的這年,我來到印度理工學院交換一學期。出發前,許多人就帶著質疑的語氣問我:「到印度唸書幹嘛?到底有什麼好的?」

如今寫下這篇文章前,也真的猶豫了好久,心想自己到底要不要分享「在印度念書的好處」──因為大多數人對印度的印象,似乎仍只停留在「印度很危險,不要去!」,而我似乎也永遠都做不好心理準備,準備被抨擊、被質疑、被不認同。

但如果不分享這個經歷,我想我一定會後悔。說不定,千萬分之一的某個人看了這篇文章後,他/她開始對世界感到好奇,他/她願意相信,人生真的有很多很多的可能性:

印度理工學院(I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 IIT)其實就是電影《三個傻瓜》主角們念的學校──這間學校,如今據說比美國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還難申請進去,畢業後學生的出路,也有很多元的發展機會

因為覺得自己在台灣的碩士班,沒有學到什麼新東西,對未來沒有多一些想像,也沒有變得比大學剛畢業時更有競爭力,更沒有培養出任何值得讓我驕傲的專業能力。所以,我選擇來到印度理工學院孟買分校,交換一學期。

結果,來到這裡短短的時間,便讓我有很大的收穫──我常跟身邊朋友笑說,對我自己而言,在台灣唸碩士的那兩年,遠遠比不過在印度念書的兩個月。

原因主要分以下三個層次來說明:一是上課氛圍,二是課堂教材,三是表達能力的精進。

印度理工學院(I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 IIT)其實就是電影《三個傻瓜》主角們念的學校。圖/3 Idiots Movie 臉書專頁

上課氛圍:在 IIT,上課不問問題不發表意見,才會被笑被瞧不起

我在台灣唸商管,多半時候是學生上台進行個案報告,再由老師帶動課堂討論。

但我遇到的大部分狀況是:每當老師希望學生發言問問題時,底下學生總是一片安靜。或許是沒想法、或許是真的沒問題、或許是有問題想問卻不敢問、或許是不覺得這個議題有什麼好討論、或許是授課老師不是很擅長帶動課堂討論……等等。

不論是哪個因素使然,沒有討論,很難有進步。我們花了那麼多時間跟學費在這裡,難免覺得有些可惜。尤其是當別人問我們:「你們那個所到底是在學什麼?」自己卻只能搬出官方說法來應付對方時,真的覺得很對不起自己。

但在印度理工學院的商學院上課時,沒有一秒鐘是可以發呆放空的──老師會不斷拋問題出來,所有學生都搶著回答,學生也會不斷舉手主動問老師問題,你問我答佔據課堂至少一半以上的時間。

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直接應用理論跟知識,老師會要求學生預習課堂教材,並給很多的作業與補充文章──所有學生必須要先把該堂課的教材研習過,再帶到課堂上彼此討論甚至激辯。

個人在台灣上課的經驗中,還有一種風氣——那就是舉手發言或問問題時,若自己的問題被認為「很愚蠢」或「自以為是」,一定會被笑或被瞧不起、被排擠。這造成包括我在內的許多同學,總是寧可沈默以對──

但在印度理工學院,上課不問問題不發表意見,才會被笑被瞧不起。

所以我強迫自己每堂課都要問問題,我知道因為我是外國人,我的一言一行都會被特別關注,一開始每次舉手前,心都跳超快、手汗流超多,每次都在想舉手發問,是不是錯誤的舉動。

但現在想想,當時怎麼有那麼多時間,想那些有的沒有的啊?!那些猶豫的時間,都可以拿來想更多的問題了。

在課堂上舉手這個舉動,還不是最困擾我的。往往最讓我「心力交瘁」的是,我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太習慣於記住「課本上正確答案」的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培養問問題的能力──但如果不會問問題,又怎麼能學會解決問題呢?

上課教材:探討新興市場的個案提升我看世界的視野

舉手發問、參與討論的習慣,或許在其他國家或者台灣其他學校系所,同樣可以培養出來。

但在印度 IIT 中最特別的是,這裡的上課教材,是你在印度以外的地方找不到的。

聽過很多台灣商學院或某些歐美商學院,多半以《哈佛商業評論》等歐美期刊作為教材。個案討論的,也多是已開發國家中,各產業前幾大的國際級企業。

不可諱言,上述這些個案都有很多很值得學習的地方,但印度商學院所提供的教材,大都是以「新興市場」為主,對我而言顯得更加新鮮而富參考價值。包括:探討新興市場的本土企業,如何跟已開發國家的國際企業競爭或合作?在印度有很多超過 50 年以上的企業,這些各產業的「地方」龍頭,是如何「走出去」經營新興市場?新興市場的消費文化,跟已開發國家有哪些不同?……等等。

這些新興市場的個案中,有太多太多有趣的、我過去從沒想過的觀點。也讓我能藉此跳脫出過去「從歐美觀點看世界」的侷限。

例如:常常聽到很多人說印度市場很大、又有「人口紅利」,在印度做生意潛力無窮等等言論,但如果印度市場真的這麼容易開發,那為什麼有這麼多國際大企業在此地失敗的案例?又如我在來印度前,非常好奇為什麼印度的發展與市場開放,在亞洲是屬一屬二的早,可是如今經濟發展速度,卻比中國緩慢?

在印度上過商學院的課後,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已慢慢有些頭緒了──我非常珍惜在這裡所學到的一切,因為這些知識,在別的地方是學不到的。

表達能力的精進:讓印度人無法打斷你的話,才是真的「英文好」

很常聽到身邊朋友抱怨、甚至嘲笑印度人說英文「口音很重」。但難道台灣人說英文沒有口音嗎?聽不懂印度人說的英文,會不會其實是因為我們的英文「不夠好」呢?

語言,無非是為了溝通──反問自己,我們曾幾何時,嘲笑過美國人說中文時的口音太重?會不會是因為台灣人的母語是中文,所以對方說中文時,外國人的口音不會是溝通上的障礙?那又為什麼跟印度人無法溝通時,就要責怪他們口音重,而不是反省自己?

英文能力的落差,其實是我在印度遇到的最大挫折──有一次我跟印度朋友說自己在台灣是英文家教老師,印度朋友直接說:「你說謊!」當下真的很受傷,甚至想把托福的語言能力證明撕掉,那段時間,也特別害怕聽到台灣朋友誇讚我英文好。

我有不少出國旅遊跟外國人用英文交談的經驗,也曾經在大學的時候交換。但這個事件讓我反思,我去過的歐美或亞洲國家,都有很多中國人或華人,所以在國外大部分的時間其實都是在「練中文」。加上在學校跟朋友聊天或出去買東西時,簡單的生活用語就很夠用了,很多時候只要講出幾個英文單字,對方就能大致理解你想說的,不太有人會要求你精確地說出一個完整的英文句子。

但在印度理工學院這個沒有太多華人,又十分重視課堂討論的環境裡,必須強迫自己用英文去快速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論點。尤其,在學校的印度同學英語十分流利,講話速度又是台灣人說話的四倍速,有口音,且印度人總是能滔滔不絕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換句話說,在印度課堂討論或辯論時,想要「說贏」印度人,你必須要能一分鐘內一口氣講完十幾句「完整的英文句子」──這真是我過去未曾遇過的挑戰。

因此,我在印度給自己的任務之一,是每天都要跟印度人聊天,訓練自己的英語表達能力,同時也從印度人那學習,如何用不同的英文語句表達同樣的概念。

表達能力的培養,我粗略分成三個等級:level one──聽懂對方所說的「每一個字」,而不是拼湊出句子大概的意思;level two──用完整且文法正確的英文句子一問一答;level three──隨時都能出口成「章」,一開口就可以洋洋灑灑說出好幾句的英文,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還要做到言之有物,讓聰明的印度人不能不服了你。

印度理工學院沒有太多華人,又十分重視課堂討論,必須強迫自己用英文去快速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論點。(示意圖)圖/Flickr@Prentsa Aldundia CC BY 2.0

這世界不只一種價值,真的還有很多的可能性

不知道為什麼,很多沒來過印度的人,都能在瞬間說出很多印度的缺點。

來到印度後也確實發現,印度料理吃不慣;孟買街道很髒亂、交通超恐怖;印度人很愛跟你辯論……等等。

但很多時候,每一個國度正如每一件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甚至多面向的,有不好的一面,當然也有其優點。尤其,如果能適應那些讓你備感不適的生活、文化挑戰,就能成長非常多。

以我自己來說,我在印度的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有好多的「為什麼」想問;有好多的挑戰等待克服,有好多的東西,都是我第一次看到。加上印度人很聰明,每天的日常對談,開闊了我的視野,讓我能用以前沒想過的角度去思考事情,讓我學習到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

很多人都說:「如果你能在印度生存,你在任何地方都能活得很好。」;很多人對印度的印象,仍只停留在「印度很危險,不要去!」

只希望能藉由這篇文章,透過分享一些在印度理工學院孟買分校交換的經驗,能讓或許千萬分之一的某個人,至少開始對印度感到好奇、想進一步認識印度,更願意相信,人生真的有很多很多的可能性。

執行編輯:鄧紹妤
核稿編輯:張翔一

Photo Credit:CRS PHOTO@Shutterstock(示意圖,非當事人)

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

合作推薦最新影音

關聯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建中
    難得機會,好好把握
    2018年01月23日07:3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