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樂齡學3C 活用網路翻轉生活

大家健康雜誌

更新於 2021年06月04日05:31 • 發布於 2021年06月04日03:52 • 鄭碧君、蔡睿縈
「生活小記者」學員們正聚精會神聆聽陳治安老師講解。圖/台北仁濟院提供
「生活小記者」學員們正聚精會神聆聽陳治安老師講解。圖/台北仁濟院提供

 

長年推動並關注各項銀髮照護議題的台北仁濟院,開辦老人身心活化課程已超過十年,其中便有著針對長者設計的「樂活學3C」、「生活小記者」兩堂課,提供年滿60歲的族群免費學習。

 

零基礎開始學,3個月就上手

 72歲的盧廷勳是「樂活學3C」課程的學員,他說過去雖手持智慧型手機,「只用來聽電話、打電話,其他功能完全不會用!」子女平日都在外地,想學也無法即時詢問。看到仁濟院有此課程,便決定參加。

上課時教師會詳細解講,全程有志工在旁協助,加上學員間相互幫忙與切磋,三個月課程結束後,盧廷勳已能嫻熟地使用相機功能,運用「美圖秀秀」與「無他相機」修圖或增加效果,如今子女們看到照片都說讚;也因學會Line和FB軟體,增加同儕間的交流機會,結交更多朋友,大大拓展人際關係;Google地圖也讓喜愛戶外活動的他,能夠查詢景點並更快抵達目的地;另外,像是雲端發票或超市購物APP等,也使他的生活更便利。

從一個智慧型手機的門外漢,到現在善用各種功能來解決生活問題、記錄日常,這位耳順之年的長者不但習出心得,更期許自己能繼續加強3C技能,「接下來我想報名生活小記者的課程,學會製作影片!」 (延伸閱讀:退休族學烏克麗麗,活化大腦抗失智

 

指尖享便利,提升熟齡生活品質

負責台北仁濟院「樂活學3C」、「生活小記者」兩堂課的老師陳治安表示,為了強化學員的學習動力,並使其學以致用,課程安排上會以和長輩生活切身相關、感興趣、能帶來好處的功能和軟體為主軸,例如「樂活學3C」會由基本的手機相機功能學起,讓長輩們具備拍照錄影的技巧,並教導後製美化生活照,變得更有設計感。另外,可存發票、兌獎的雲端發票,能定位導航、找地標或餐廳的Google地圖,可互動、做問候圖或創意小短片、看天氣與新聞的Line,或者用照片寫日記、用FB打卡,以及可自拍、剪接照片或影片的各式拍照修圖軟體等,都是教授內容。

圖/「樂活學3C」學員使用APP拍照編輯功能,製作令人會心一笑的有趣照片,與親友們分享。
圖/「樂活學3C」學員使用APP拍照編輯功能,製作令人會心一笑的有趣照片,與親友們分享。

 

化身報導者,用手機捕捉精彩故事

過去曾在媒體工作的陳治安特別設計了「生活小記者」課程,會指導訪問技巧,帶領學員到龍山商場體驗採訪要領,之後透過手機拍攝錄影,再重新編排、剪輯、插入背景音樂及增加特效,最後呈現完整影片。

有鑒於長輩間常流傳謠言丶假新聞,他每次上課都會提醒並介紹Line的官方帳號「MyGoPen」,讓銀髮族在遨遊網路世界時能清楚辨別真假。

擔任仁濟院3C課程志工已4年的黃玉貞提到,「這些內容真的很實用!」協助教學的過程裡,她學會了將發票存入雲端,不僅減少收集紙本發票的不便,上個月還從手機裡收到中獎通知!而課堂上介紹的愛料理APP也讓她隨時就能輕鬆找到各種食譜,輕鬆上菜;當前往郊外踏青時,形色APP使她透過拍照就能立刻識別花草樹木。同時為了讓大家增加真正練習使用的機會,老師還會帶學員們到超市購物,學習操作店家的APP,像是如何綁定信用卡、將發票存入載具等,「當下學員就像小孩般,開心得不得了!」雖然她以前就對手機功能頗為熟悉,但也是直到擔任生活小記者課程志工後,才了解原來透過手機就能完成一篇生活報導,將自己日常見聞變成影片分享給大家。

志工是樂齡課程上,協助長輩順利學習智慧型手機不可或缺的要角。(身著黃色背心為志工黃玉貞)圖/台北仁濟院提供
志工是樂齡課程上,協助長輩順利學習智慧型手機不可或缺的要角。(身著黃色背心為志工黃玉貞)圖/台北仁濟院提供

 

愛心、同理心、耐心

幫助銀髮族跨越科技學習障礙

 儘管三個月12堂課下來,大部分學員都能有不錯的成果,但長輩們在學習智慧型手機上確實存在各種不盡相同的困難與迷思。

陳治安說明,不少長者擔心照片的分享上傳或Google地圖的標示功能,會洩漏隱私,這些觀念必須釐清。而有些長輩不熟悉電腦,欠缺檔案總管和圖層的概念,也記不清楚手機圖示代表的功能;加上有些功能只要輕點、有些要長按、有些則需拖曳滑動;有時根據不同的狀況,還必須個別教導他們包含手寫、語音等各種輸入法,課堂上也曾碰過不識一丁與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長輩。

黃玉貞笑說,常有學員表示上課時都會用,但回到家就忘了。「畢竟銀髮族無論是眼力、反應、手的靈活度和記憶力,都不如年輕人,更需要反覆練習操作才能學會。」

針對學習困境,授課老師和志工也都各自發展出解套方法來因應。譬如陳治安上課時會隨時重複、強化圖示的意涵;藉由投影機將正在操作的手機畫面秀在螢幕上,讓學員能清楚看到、按圖索驥;也會介紹簡單的遊戲APP,讓學員閒暇時多活動手指、訓練思考。他說,「每個人的手機廠牌或系統不同,且目前軟體更新速度太快,較無法透過制式講義來達成有效的學習。」因此他在課堂外的時間,會針對部分內容將操作過程做成影片;上課時則讓長輩親手把每個步驟抄寫下來,做成一份專屬於自己的筆記,便於他們在家對照練習。(延伸閱讀:退休後樂當志工!從服務中找回自我價值

老師正在教導學員如何用電腦搭配手機編輯影片。圖/台北仁濟院提供
老師正在教導學員如何用電腦搭配手機編輯影片。圖/台北仁濟院提供

仁濟院3C課程一班約20~25位學員,面對需從頭學起的人,陳治安表示,確實很需要志工協助,他也會指派學習速度較快或稍具基礎的長輩當小老師,讓同儕間彼此互助。而志工黃玉貞,在課堂裡不但要隨時注意有沒有進度落後、需要幫忙的學員,也會在長輩認真做筆記時提點條列式記錄等訣竅,當學員舉手發問時在能力範圍內協助解決,幫忙老師更順利地進行課程。

許多學員常反映,「老師你脾氣真好耶,都不會兇我!」陳治安說自己也是在授課後才逐漸認識到銀髮族的獨特之處,教學現場不乏「才講完馬上就忘」的情形,唯有具備三心──愛心、同理心、耐心,才能成功解鎖。他也提醒年輕人可多為家中長輩找資源,透過所在地域的社區大學或長青學苑等課程,幫助長者學習智慧型手機的運用。

隨著年歲增長,銀髮族的體能、記憶力或許不再像過去那般靈活強健,但仍可以做很多美好的嘗試。誠如樂活學3C課堂中一位90多歲的爺爺學會通訊軟體後,自此便能透過視訊隨時和身在國外的兒孫互動,既為親子關係增溫,也成為「活到老學到老」的最佳學習典範。現在就走出家門、參與團體共學,打造自己快樂自在的黃金年華吧!(延伸閱讀:退休生活規畫學習新玩意,樂齡抗老原來這麼精彩!

本報導由台北仁濟院協助製作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