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項蘭雯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
編按:與人溝通時,光是換位思考可能還不夠!有時候,你需要第3與第4視角,讓你轉換對人、事、物的看法,也比較不會糾結己見與當下的情緒。本文藉由一對單親母女的日常故事加以說明。
法國小說家普魯斯特說過,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僅在於尋找新的風景,更在於擁有嶄新的視野。
換位思考你一定不陌生。你可能經常聽到另一半說「你換位思考一下,從我的角度考慮考慮」,部門主管也經常提醒我們「不能只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也得考慮其他部門的利益」。每個成年人都知道換位思考的重要性,可是從知道到做到,真的不容易。接下來我將透過4個視角的轉換,來幫助你轉換對人、事、物的看法。每一次視角轉換,你所見的世界就會大有不同。
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體驗視角轉換的力量,我以一個例子貫穿始終。
小慧是一位單親媽媽,獨自照顧12歲的女兒小紅。小慧是自由工作者,大多時候在家辦公,最近她工作非常繁忙。女兒下午放學後回家,小慧為孩子做飯。她們一起吃完飯,就各自開始忙碌了。平時都是小紅負責洗晚餐的碗筷,這一天晚上9點了,小紅寫完作業,卻開始在沙發上看起書來。小慧看到時間不早了,放下手頭工作,打算準備第2天的早餐。
一走進廚房,小慧發現水槽裡的碗筷還堆放在那裡,她瞬間感覺到崩潰。一邊嘆氣,一邊洗碗。雖然碗洗完了,但是小慧心裡有很多不舒服,第2天她找我溝通。我就用了視角轉換的方式幫助她從這件事中發現有價值的部分,也支持她更好地和女兒相處。
第 1 視角:自己的視角
這個視角根本不用練習,我們每時每刻都會自然地從自身出發看待事情。
這個視角的本質是「我怎麼看,我認為,我感覺……」。
我問小慧:「這件事讓你感覺如何?你是怎麼想的?你發現了什麼?」
小慧說:「我覺得女兒沒有主動洗碗,故意偷懶。」
第2視角:對方的視角
從第二視角開始,你便會感覺到觀點是如何透過視角的轉換而發生神奇的變化。
對方的視角,就是你所處場景中與自己相關的重要一方的視角。舉些例子:你為孩子輔導作業,孩子就是對方;你和上司吵架了,上司就是對方;你和老公觀點不一致,老公就是對方。
要從自己的視角轉換到對方的視角,就好像你真的穿上了對方的鞋子,進入了對方的身體。你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都會發生改變。
對方視角的本質是:假如我是他,我會看到什麼?我會聽到什麼?我的感覺是怎樣的?我是怎麼考慮的?我認為什麼是恰當的?我會採取什麼行動?
我問小慧:「假如你是小紅,你看到了什麼?你的感覺是什麼?你怎麼想的?」
小慧說:「我看到我花了2個多小時寫完作業,有點累,想放鬆一下,就看會兒書。我完全忘記了要洗碗的事。」(相關閱讀:渴望和家人相聚,相處時卻常有情緒?資深薩提爾講師李崇義:不要解決問題,從問題看到後面的人)
第3視角:攝影機視角
在任何有關係互動的場景中,互動的雙方都會有各自的觀點和思考,怎樣才能更全面、更客觀地看待人、事、物呢?
當我們透過旁觀的攝影機來觀察時,客觀、全面、系統的觀察行為就產生了。
我們可以想像自己是屋頂的一台攝影機(也可以是屋頂本身,或者房間裡抽離在外的任何一個物品,比如吊燈、投影機、牆上的畫、空調等),然後去觀察事情發生的經過。
我問小慧:「如果你是房頂的那盞燈,你看到了什麼?又聽到了什麼?你有哪些發現?」
小慧閉上眼睛大約10秒鐘,接著說:「我看到媽媽和女兒都做了很多事,她們各自忙碌,沒怎麼說話。我還看到媽媽有些疲憊,她一邊嘆氣一邊洗碗,看到女兒非常安靜地躺靠在沙發上看書,很專注。」
第4視角:穿越時間的視角
很多時候我們看待一件事是從當下出發的,這個時間節點讓自己不舒服、不開心,想不通;如果我們可以超越當下,看看過去,或者展望未來,就會完全不一樣了。那感覺就像是一個人從一個黑暗的盒子裡跳出來,一下子看到廣闊的天空。
穿越時間視角是帶著我們在時間線上自由穿梭,從而能洞見智慧。
思考的角度可以是:如果回到過去,在這段關係中,你看到了什麼?有哪些瞬間讓你記憶深刻?如果時間可以去往多年以後,你們的關係最理想的狀態是怎樣的?
小慧聽到這個問題後,思考了一會兒說:「我看到我和女兒的感情非常好,女兒已經很懂事了,她幫了我很多。我看到我們的互動很親密,有很多難忘的時刻,我們一起玩遊戲、遛狗。當我展望未來,我看到女兒長大後,我們依然非常親密,我是她的知心朋友,她還是很願意和我分享她的秘密,遇到困難的時候也願意敞開心扉向我尋求支持。她快樂、健康,是一個自信幸福的孩子,我也越來越能綻放我自己。」
小慧在這個問題的思考中開始滔滔不絕地表達,她繼續補充:「我突然有個發現,我需要和女兒直接溝通,她還小,不像大人那麼會察言觀色,其實她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我需要溫和地和她溝通,讓她了解我的想法,我也可以和她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共同商量決定。」(相關閱讀:家人如何好好說話?賴佩霞×李儀婷:溝通不是為了贏!把在意的事說出來的技巧)
這個過程是不是很妙?跨越時間線的視角,常常能帶給我們全新的洞見和啟發。
這4個視角轉換的過程,帶給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收穫,根本的原因是我們可以透過不一樣的眼睛重新看待人、事、物,而不是自動從自己的單一視角出發。
(本文摘自項蘭雯著,《轉念,就會有奇蹟:練習不糾結,換個角度思考,創造全新可能》,高寶出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