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偏頭痛吃止痛藥就好、還是該就醫?陳韋達:頭痛是自律神經失調警訊,「123」口訣讓它不再影響生活

50+好好

更新於 01月02日01:44 • 發布於 01月01日06:30 • 蔣德誼

文/蔣德誼 攝影/影巷26號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不少人都有偏頭痛的症狀,當疼痛來襲時,嚴重者更可能影響到正常生活。衛福部基隆醫院副院長陳韋達醫師指出,偏頭痛的發生和大腦神經有密切關係,吃止痛藥只是暫時抑制症狀,並無法從根本治療,什麼情況下該就醫?又如何預防緩解?

你有經常頭痛的困擾嗎?事實上,「頭痛」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症狀。

根據台灣頭痛學會統計,在台灣約有200萬人有頭痛的困擾,其中女性頭痛的比例甚至是男性的3倍。頭痛發作時若嚴重,不僅會影響生活、甚至可能是身體所發出的警訊;而我們常說的「偏頭痛」,又和一般頭痛有什麼不同?

不是只有單邊頭痛才是偏頭痛 如何自我觀察與檢測?

曾擔任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的衛福部基隆醫院副院長陳韋達醫師指出,很多人以為一定要「只痛一邊」才叫偏頭痛,事實上偏頭痛指的是症狀比較嚴重的中重度頭痛,不一定限於單側,也可以在兩側發生。

而頭痛嚴重時,除了疼痛感,還會有一種太陽穴周圍一跳一跳的感覺,也就是台語常說的「鬢邊嚇嚇叫」,除了一動就會更痛,還可能伴隨噁心、畏光、怕吵等連帶症狀。

那麼,要如何判斷自己的頭痛程度算不算嚴重?陳韋達說明,最簡單的判斷方式是:如果不至於干擾到生活、工作或是日常事務,大概就算輕微疼痛。如果痛到像是手臂夾到門,或是疼痛指數從0~10劃分,體感若是超過7分,就可算是「嚴重疼痛」。

疼痛的主觀感受程度和耐受度因人而異,因此「有一種痛叫做你覺得痛」其實並沒說錯:只要自覺影響到生活,或是頭痛發作太頻繁,就會建議就診以尋求醫療協助。

陳韋達建議,不妨可以使用「頭痛日記」來記錄自己的疼痛狀況,以30天為單位,每天分早中晚三個時段,記下自己發生疼痛的時間和程度。「即使只有悶悶脹脹的感覺,只要覺得有不舒服,就可以歸類為疼痛。」陳韋達說。

頭痛和壓力密切相關 痛到什麼程度該看醫生?

那麼,為什麼會有頭痛症狀,又有哪些原因可能導致頭痛?陳韋達說明,從先天的遺傳體質到後天的環境因素、荷爾蒙變動等都可能有影響。

目前有一些關於基因的研究發現,偏頭痛可能是一種遺傳性的體質,但並不是有這種體質就一定會頭痛,如果身心健康、所處環境也沒有什麼壓力,可能就會減少發生的機率。「壓力可以說是頭痛一個很重要的誘發因素。」陳韋達說。

另外,女生的頭痛發生率是男性的3倍,盛行率高達15%,其原因和女性荷爾蒙的變動較頻繁有關,因此,有很多女生是特別容易在生理期前有偏頭痛的情形。

但陳韋達也提醒,也有女性因為過度使用止痛藥,干擾大腦的平衡,導致即使在更年期結束後仍然持續發生偏頭痛的情形,使用止痛藥必須謹慎。「如果你一個月必須吃超過4次以上的止痛藥,也就是平均一個禮拜超過一次來緩解頭痛,那就建議可以看神經內科做評估。」陳韋達說。

而除了遺傳因素以及止痛藥不當使用,若本身有焦慮、憂鬱,或是處在壓力、創傷事件或失眠等狀態,也容易誘發偏頭痛。

每個月頭痛超過15天應就醫 喝咖啡也有效但需定時定量

陳韋達指出,市面所販售的止痛藥,大多數只是藉由抵抗發炎或是抑制神經來暫時緩解症狀,但治標不治本;目前在臨床上,已經有透過神經穩定劑等相關藥物,來有效防止頭痛的預防性療法。

另外像是抗憂鬱劑、抗癲癇藥或是血壓藥,也有穩定大腦神經的效果,否則如果只是吃止痛藥來暫時緩解症狀,並無法解決背後神經不穩定的問題,甚至可能因為止痛藥愈吃愈多,而產生抗藥性的惡性循環。

如果頭痛的情形一個月超過15天,並且持續3個月以上,就叫做慢性偏頭痛,若沒有及時求助給予治療,症狀就可能會持續到中老年之後甚至愈來愈嚴重,不可不慎。

此外,很多人在頭痛的同時,也會伴隨著耳鳴、頭暈等不適情形。陳韋達指出,這些其實都和自律神經失調,或是壓力的問題有關。當人處在壓力大的狀態下,若體質大腦屬於比較敏感者,需要適應、調節,就容易會出現這些症狀。(相關閱讀:暈眩、頭暈、耳鳴,門診常見民眾吃錯藥幾十年!耳科權威賴仁淙:避免3種食物,易引發頭暈頭痛

頭痛有可能根治嗎?陳韋達認為,若經過藥物等治療,可以達到發作頻率一個月少於4天的程度,就算是控制得很好。只要維持在一個禮拜發生頻率少於1次,並且可以透過服藥有效在2小時內緩解,那對生活的影響就已經很少,其實可以不用太糾結。

而若是突然發生的頭痛,除了止痛藥之外,喝黑咖啡來攝取咖啡因也有效果。但要注意的是,如果要透過喝咖啡來抑制頭痛,最好是在固定的時間喝,一天也最好不要攝取超過100毫克的咖啡因(大約是超商中~大杯的量)。

「有些病人會因為假日睡太晚,早上該喝的咖啡沒有喝,就會頭痛發作,有偏頭痛的大腦就是這麼敏感。」陳韋達說。

另外,因為偏頭痛發作時,會對外界的刺激特別敏感,因此像是強光、噪音或是強烈的氣味,可能都會讓人覺得不舒服,適時的休息一下,減少外界的感官刺激。陳韋達指出,有些嚴重偏頭痛的患者,連按壓到臉都會痛,這就是大腦高度敏感,而導致表皮易感化的現象。

保持穩定比沒壓力重要 「123頭痛free」口訣自我管理

雖然處在壓力環境下可能是導致頭痛的因素之一,但最理想的狀況其實是:把壓力維持在一個低度、不影響健康的範圍,並且藉由適度的運動、情緒管理來調節身心,都有助於增強大腦的抗壓性。(相關閱讀:頭痛靠喝咖啡緩解,久了不喝就痛!台灣頭痛學會:改善偏頭痛的每週運動菜單,有效又不會成癮

「有些男性患者反而是在周末、放長假時會出現頭痛的症狀,那就是因為壓力突然完全消失了,反而讓大腦神經失去平衡。所以重點並不是完全不能有壓力,而是要避免突然過大的情緒或身心狀態波動。」陳韋達說。

最後,陳韋達以台灣頭痛學會所提出的「123頭痛free」口訣作為總結:

1:每週頭痛超過「1」次要看神經內科,給予適當的治療。

2:每週止痛藥吃超過「2」次,可能導致頭痛惡化

3:預防偏頭痛有「3」招-運動、紓壓、預防性藥物。

做好壓力與健康自我管理,並留意避免可能引發頭痛的內外因素,就可以有效控制擾人頭痛的困擾!

相關閱讀:陳韋達著,《終結慢性疼痛的14堂自救必修課》,原水文化出版

加入50+好好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