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道路塌陷深到可裝一台車 為何台北半年內出現八個天坑?

天下雜誌

更新於 2024年01月22日09:33 • 發布於 2023年09月26日09:49 • 蔡立勳
道路塌陷深到可裝一台車 為何台北半年內出現八個天坑?
道路塌陷深到可裝一台車 為何台北半年內出現八個天坑?

9月14日,台北市中山區聚集不少特色小店的赤峰街,路面突然出現長度2公尺、深度1.5公尺的坑洞,附近14戶民眾緊急疏散。

這已是台北市四個多月來的第八起道路塌陷事件。「多半是人為疏失,」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直言。

台北以往的道路塌陷頻率遠不及今年高,去年僅兩起道路大規模塌陷事件。

是氣候因素導致,還是人為疏失?

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回覆《天下》,主因應是氣候因素,極端降雨頻率增加,大幅提升水系管線被沖刷的強度與次數,加劇管壁受蝕程度。原已老舊的管體提前損壞,接頭鬆脫,溢流的水導致周遭土層鬆軟。

但極端降雨並非今年才有,台北市在前年6月也曾有時雨量209毫米的紀錄,創下近20年新高,因此造成路面塌陷的原因不只氣候。

施工作業不夠確實就是其一。埋在道路下的管線,通常有瓦斯、電力、電信、自來水、污水以及雨水下水道等不同單位管理的線路。

偏偏台北市人口密集,道路施工頻繁,一年約有7000件,「路面下5、6公尺受到人為的擾動非常厲害,」台灣大學新碳勘科技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文山解釋。

北市今年路面塌陷案件,中山區發生頻率最高

時間 行政區 影響 備註 5月13日 信義區崇德街 疏散10名住戶 新建工程連續壁滲水,地下水湧入基地 7月8日 大同區南京西路315號附近 附近2天內又出現1起天坑 台北自來水北區分處2月曾在附近開挖 8月18日 南港區南港路三段47巷、昆陽街60巷   台電台北北區營業處5月曾在同一處開挖 8月19日 中山區民生東路二段159巷   台北自來水東區分處4月曾在隔一個街區的巷子開挖 8月20日 萬華區昆明街320巷   一旁有建案施工中 9月9日 中山區大直街94巷 疏散367人,周邊民宅1樓變成地下室 建案施工因素 9月11日 中山區合江街180巷及錦州街305巷   台北市衛生下水道工程處1月曾開挖 9月14日 中山區赤峰街 疏散14戶住戶 台電台北市區營業處6月曾開挖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媒體報導 研究整理:蔡立勳

重做路面,未使用規定材料回填

道路開挖後必須復原,中華民國土木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拱祥生指出,通常先以材料回填,再反覆利用重物自由墜落,夯擊地基或填築的土石材料,提高密實度,接著進行路面刨鋪。

過去常見的回填材料是砂及砂石級配料,但若材料品質不良、未循規範夯實,材料不夠密實,會提高路面塌陷機率。因此各主管機關逐漸規定,必須以「控制性低強度材料」(CLSM)回填。

美國於1991年公布CLSM使用規範,台灣隔了20年開始使用。這種材料的好處是不用夯實,減少因此壓壞管線的機率,且作為路面的承載強度,與壓實過的土壤相當。

回填CLSM的成本至少高出一至兩成,有些廠商會選擇其他材料,卻也增加風險。如雲林縣前年9月重新通車的165縣道,啟用半年就發生路面塌陷,正是因為施工單位未以CLSM回填。

回填後的監控也未必完全落實。台北市平均每天有20處道路施工,台北市政府工務局道路挖掘管理中心主任陳昭志指出,各管線單位會派駐一人在道管中心,監看該單位當時所有的施工案件。在現場端,各單位則有各自監督的做法。

但選區有五起塌陷的台北市議員陳怡君則觀察,施工單位常常僅拍照回傳,主管單位沒有派人到現場檢查,監督流於形式。

台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地面塌陷-天坑
台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地面塌陷-天坑

台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315號附近,7月發生地面塌陷事件,經過緊急搶修,已供人車通行。(王建棟攝)

中央應制定出道路養護標準

要解決道路系統性安全問題,首先是管線回填確實並加強監控。拱祥生強調,即使是小型的管挖也應比照路平專案監督。

其次是調查並建立管線的3D圖資。拱祥生說,目前管線僅有2D圖資,但施工單位必須清楚管線的口徑、深度與位置,才能提升施工精準度,降低不慎挖破管線的機率。

「坑道形成是日積月累,雖然地表看不出來,但有許多手段可以進行調查,」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特聘教授董家鈞強調。

經過連串的塌陷事件,台北市政府已啟動因應措施。新工處將優先針對3年內,管線單位搶修位置半徑5公尺範圍曾發生路面坑洞凹陷,或隆起的位置列為風險熱區,以路面透地雷達探勘。

事實上,道路維護雖屬地方權責,但中央亦不能卸責。

監察院早在2019年的調查報告載明,現行道路養護制度僅止於平時巡查的緊急養護,後續的一般及大型養護資料建置仍付之闕如。

依「地方制度法」規定,市區道路改善及養護由縣市政府自行辦理,但地方預算有限,更彰顯系統性道路養護作業的重要性,內政部卻未制定相關市區道路養護規範,供地方管理機關遵循。

台北市-台北盆地-天坑-路面塌陷
台北市-台北盆地-天坑-路面塌陷

台北市人口密度高,道路施工頻繁,若施工未謹慎確實,無疑提高天坑發生機率。(王建棟攝)

當極端氣候已深切影響日常,許多縣市也陸續發生道路塌陷,此刻更要有一套全國一致的道路養護標準,建立更具韌性與安全的環境。

【延伸閱讀】

實支實付險風暴》癌症標靶藥物難賠、30歲女性保費暴增

成功的人 每天下班時做6件事

●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782期《馬斯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3

  • 李婉玲
    出事就推中央,台北市民難道沒繳稅,可分配款項全台最高,單純的做地下工程沒看點,沒政績罷了,GGYY一堆。
    2023年09月26日23:59
  • 黃申在
    柯債,留蔣….
    2023年09月26日23:37
  • 𝓐𝓝
    可以跟高雄比賽了
    2023年09月26日17:01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