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在轉瞬間,遇上外貌令你砰然心動的對象,而墜入情網?你是否也曾因為和某人之間有著熟悉感,友情悄然昇華成愛情?或者,你是否曾深深被一個與你迥然不同的靈魂所吸引,總覺得對方某些特質讓你更完整?
外貌的吸引力的確是不少人擇偶的條件之一;而彼此的熟悉性,心理學稱之為「單純曝光效應」,即表示一個人出現在自己眼前的次數越多,越容易對其產生好感,也因此雙方很容易自然而然地走在一起;而對方與自己互補的條件,也往往成了達到彌補自身內心某種缺憾的平衡。這些所謂的「吸引力」的確造就不少浪漫愛情故事,但光靠這些吸引力就想讓關係幸福美滿,恐怕與現實有出入。
美國擁有三十多年婚姻輔導經驗的華倫博士根據其研究就曾指出:「關係或婚姻想要穩定幸福,關鍵在於兩人是否有許多相似性。」
也就是說,當伴侶彼此共同程度高時,也較容易連結彼此、產生歸屬與安定感,讓磨合頻率降低。至於哪些面向的相似程度對關係的穩定性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我歸類出兩大核心:「心靈的契合」與「條件的相配」。
「心靈的契合」:兩人在形而上的精神與思想層面是否相似、有默契
要維持關係長遠的動力,光只有愛並不足夠的,一個連結而穩固的愛,需要兩人思想及表達有共通性。兩人能否溝通,在精神上是否有著相似的觀點與期待、有著懂我們的心靈,才有可能增添愛的燃煤,維持穩定美滿的關係。
- 相似的看法與價值觀
價值觀,即是我們對於人生所看重的事,包含如何看待家庭、工作、不同的生活模式、對孩子教育的看法(或是要不要有孩子?)、是否有相似的信仰(此信仰不一定是宗教,而是彼此行走人生所抱持著什麼信念);或者,對金錢的處理與觀念等等。
華人一向對金錢的談論較為含蓄,總覺得愛情裡談錢俗氣又傷感情,所以常在婚前忽略了彼此對錢財的態度一致的重要。然而,回到人本主義大師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所提到:「人類最基底的兩大需求就是生理及安全感需求」;財務的處理影響著生理的滿足,同時也影響著安全感的著床,所以是否有相似的理財觀,對婚姻關係的維繫,實不可小覷。
- 足夠的言語親密度
言語的親密度指的是雙方都能適度表達愛意、分享彼此的生命與感受。這裡的「適度」指的是雙方都要有機會表達,如果兩人中有一個表達特別多,另一個特別沉悶安靜,雖然這樣的互補模式在一開始時看似處在平衡上,但時日久了,說者會抱怨自己的心聲沒有被回饋,聽者也會感到失衡,認為另一方過於喋喋不休而更關閉耳朵及嘴巴。
- 對婚姻生活角色有共識的期待
現在的社會非常多元,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角色觀念已不一定適用現在的時空背景;但無論是什麼樣的角色分配組合,若雙方都能對彼此的角色工作感到自在,也不對另一方有超乎現實的期待,便能減少很多壓力與摩擦。因此,在婚姻中,彼此在角色期待上有足夠的相似程度,也是讓關係和諧的重要因子。
「條件的相配」:兩個人在看得見的生活面向上是否相似
古時門當戶對的條件說,是指雙方成長背景要相似,應用在現代關係的維繫上,也不過時,因為可以省下不少沒經歷過而須猜測的磨合。然而,我認為「條件的相配」在當代應有著更寬廣的解釋,且是真正在生活層面影響著關係的,如具體的興趣,精力與生活習慣,這些的相似性,也同樣的影響著伴侶彼此的幸福感。
- 興趣的相似
兩人若能有相似的興趣,即使職場領域各有擅長,在卸下職場角色後的家居休閒生活中,依然能一起享受共同主題與活動的分享。所謂琴瑟和鳴,夫唱婦隨,莫過於夫妻雙方都能有同樣的熱情,投注在相同的事物上。
- 精力的相似
除了身體的體能與健康狀況外,我認為「精力」也包含個人對新事物的好奇探索心。親密關係需要身體與心靈相融才能具象出美好,若一方體力欠佳,另一方體能過剩,或者一方喜歡新鮮事物,另一方卻表現興趣缺缺,長時間下來可能會影響關係的緊密程度。
- 個人習慣的相似
婚姻的開始,最受考驗的不外乎是兩人的個人習慣。伴侶各自從單身狀態、成長背景所帶來的個人習慣,看起來不起眼的差異,卻往往累積成婚姻情緒的爆點,因此,兩人的個人習慣越相近越能避免相處中的衝突。
相似對於伴侶如此重要,難道互補就真的不可行嗎?
事實上,互補並非完全不成立,但必須建立在雙方相似價值觀的基礎上,以做角色分工的調整,並發展補償彼此的優缺點。互補的真相,並不是淺薄的指一冷一熱、一快一慢,或是一動一靜,而應該更進一步去看雙方是否能接納對方與自己在個性上的差異、是否滿意自己在關係或婚姻中的角色分工,並好好承擔與享受其中。也就是說,想在親密關係中讓互補成立,關鍵在於兩人必須在一定的共識下,持續尊重與接納彼此的不同,也接納及善盡自己在不同角色裡的呈現,甚至兩個人都願意為此差異各退後一小步,保有彈性地做適度調整,這也就是所謂的「變通性」。
因此,我建議單身的你,可以先從自己最在乎的面向去尋求相似同溫層族群,最重要的,是得觀察這個對象在相處與互動過程中是否能保有彈性、懂得變通,並且願意適度妥協。一個有彈性不僵化的對象,在彼此磨合差異性時,才不會因我執而導致衝突。當然,自己本身也須學習變通與妥協,畢竟親密關係是場雙人舞,彼此跳著互相一進一退的舞步,才能持續舞出關係的價值。
關係的經營是很不容易的功課,但每一個單身者,如果能在事先做足準備,在足夠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有的特質、哪些經歷與在乎的前提下,選擇一位與自己多方面相似且遇差異能變通的對象,這門功課就算中途被老天出了難題,也終究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馬上追蹤《單身戀愛學》LINE好友,不再錯過最新戀愛知識!
留言 14
王永豪
最終還是物以類聚
2021年10月07日15:30
紫鈴(政謙)
結果最後各走各的人多,時間久了情就淡了,走著走著就散了
2021年10月07日23:42
只有一方妥協
2021年10月08日12:53
Matthew Su
不錯的報導!這些是擇偶時很需要考慮的事情,也真的是長遠來說能不能共處的重要因素!
2021年10月11日12:51
巫駿豪
現代人太會裝了,什麼相似互補都能演給你看,總要相處個兩三年後才會露出本性,有同居的話是能加速認清…所以閃婚還是帶球走啥的都有很大風險
2021年10月11日10:06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