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的小雯長得白白淨淨,隨身帶著一本厚厚的推理小說,與媽媽劉小姐(化名)一同前來受訪。令人意外的是,她並不避諱在陌生人面前談論自己拒學的事,涉世未深的笑容裡看不出對未來的憂慮;媽媽劉小姐卻長期被「4點魔咒」綑綁,只要孩子上學期間,下午4點前必須返家,甚至為防臨時出狀況要去帶女兒回家,任何約會都先說「隨時可能取消」。
之所以如此緊張,起因來自性格偏「高敏兒」的小雯,小四就曾患恐慌症,半夜心跳加速、呼吸困難必須送急診,連續好幾天頭痛、頭暈、想吐,一直反胃和乾嘔,沒辦法吃任何東西,一口都吃不下,父母緊張的帶著她一路從身心診所、中西醫看到兒童心智科,確診後持續用藥至今。
適應困難,想要有一個朋友的希望也落空
上了國中、進入青春期,孩子們情緒更容易動盪,加上班上有小團體,人際關係變複雜很多,「就算是國小同班過的同學,也覺得已經是個不一樣的人了」,劉小姐感慨,當初特地搬來經過土地重劃的新北市,讓孩子唸這所知名的九年一貫學校,就是希望能無縫接軌,一路從國小念到國中,想不到還是發生適應困難,「那陣子最讓我煩惱的是,她覺得被班上同學集體排擠,可能跟其他同齡女生的特質比較不同吧。」
劉小姐舉例,因為坐在小雯旁邊的同學很喜歡VTuber,她也強迫自己喜歡VTuber,跟隨「所謂的V圈」很多規矩和語言邏輯,也被鼓吹花大錢買VTuber的周邊,甚至創「小帳」屏蔽自己的爸媽,種種觀念不同,最終還是跟那個唯一的好朋友吵架,想要有一個朋友的希望也落空了。
國中的課業壓力也造成小雯說不出的心理重擔。媽媽劉小姐是北一女畢業,身邊的朋友大多很優秀,雖然劉小姐強調,並沒有要求女兒一定要考上北一女,也不羨慕朋友的孩子功課多好,但小雯很直率地說「我知道你沒有羨慕他們,可是我羨慕啊!」來自精英家庭的獨生女,隱隱擔心自己到不了父母的高度,要求完美、有潔癖的小雯雖然笑容爽朗,身體頻頻出狀況卻是無法忽略的警訊。
每周日晚上的小雯:「想到明天要去上學我好痛苦」
七下開始又是一場驚濤駭浪。小雯上學愈來愈不開心,導師管理風格較缺乏彈性令她不適應,遇到問題不敢說出口;跟同學相處也不愉快,總覺得大家的眼光很不友善,「每到周日晚上她說『想到明天要去上學我好痛苦』,早上起床身心狀況就出來了,我們感覺又回到小四的惡夢……」,劉小姐回溯這段經歷,還是需要深呼吸,「畢竟國中課業壓力比較重,我們希望她在學校覺得不舒服時,不要立刻回家,至少再撐撐看」,為此小雯一直不間斷服藥和做心理諮商,而媽媽也壓力大到必須求助精神科。
劉小姐始終對女兒很愧疚,當年忙於工作經常加班,沒能在孩子最需要給予充分陪伴,後來她決定辭職、在家工作,嘗試過身心科看診、跟親朋好友聊、加入網路上的相關社群如「拒學和懼學互助團體」、報名運動課程強迫自己放空大腦、追劇看電影……其中她覺得最直接有效的,是服用身心科藥物改善睡眠品質,也推薦由專業的心理師協助轉換認知模式、盡情的傾吐。
曾經小雯連續請了三天假,劉小姐很擔心女兒缺課太多,鼓勵她「今天無論如何都試試看,換上制服、背著書包,陪妳走到校門口」,結果好不容易快到了,小雯眼淚卻掉下來,說「媽媽對不起,我真的沒有辦法」。劉小姐嘆口氣,「無論如何我們都盡力了,只能默默再走回家。」
讓小雯走不進校門的主因,在於每次踏進教室那刻,同學全都轉過來注視著她,讓她覺得不舒服、很痛苦,身心倍感煎熬,但愈常遲到、愈少出席,愈容易引來關注的目光,惡性循環下只能勉強撐到學期末,同時申請在家自學,由媽媽來安排女兒學習的節奏。
被問到會不會擔心小雯以後更難回到體制內、甚至無法融入社會?劉小姐坦言,當然是會,目前這個決定還不敢告訴所有的親友,因為別人也不清楚,他們經歷過的這場家庭風暴。但無論如何父母都會給予小雯最大的理解與支持,就算不上學,仍督促她保持學習,使用線上資源、坊間補習班和媽媽陪讀,輔導與生活科技則回原校上課,希望平安度過青春期後,小雯還是有機會重新擁抱校園。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