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碳權高峰論壇】無碳電力成未來顯學 一次看完童子賢演講全文

鏡週刊

更新於 09月02日05:05 • 發布於 09月01日21:28 • 鏡週刊 Mirror Media
長期以來關心環保議題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本次特別擔任鏡週刊2024年碳權交易元年高峰論壇的主題演講嘉賓。
長期以來關心環保議題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本次特別擔任鏡週刊2024年碳權交易元年高峰論壇的主題演講嘉賓。

為防止地球暖化,讓台灣盡地球村公民的一份心力,長期以來關心環保議題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本次特別擔任鏡週刊2024年碳權交易元年高峰論壇的主題演講嘉賓,並且準備充分的資料,向各界說明,各國減碳之路所做的努力,他並且強調,未來「無碳電力」的發展將成為顯學。此外,他也點出未來「每一度不排碳的電都很珍貴。」因為,對抗地球暖化才是重中之重,暖化才是現代文明的敵人,而核電不是敵人,反而是綠電可以合作的盟友。

「如果地球暖化,氣候變遷導致海水上升,極端氣候肆虐現代文明,地球村的成員沒人可以回避,大家都深受其害,這是個跨國界,不管亞洲、歐洲、美洲、非洲都必須攜手合作解決的全球課題。」28日出席鏡週刊2024年碳權交易元年高峰論壇,身為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在主題演講中開宗明義地說。

童子賢先以簡單資訊讓各界理解,各國在防止地球暖化的努力是怎麼做的。他先從目前排碳最多的交通工具說起,1885年德國賓士發表第一部汽車,象徵著工業革命的具體落實,不再只有火車、輪船等大眾交通工具,開始有屬於個人的交通工具。直到了20世紀初,1908年亨利福特發明用流水線方式生產Model T,他所創建的福特汽車,不但改變汽車業,也改變工業管理跟生產方式,世界開始有了流水線分工生產,等於是製造方法的大躍進,成為產業非常重要的一個典範。

他進一步指出,現代的汽車大約消費全球石油產出的25%,所以龐大的空氣污染就是來自汽車廢氣排放,燃油不只變成二氧化碳,裡面還有不少PM2.5跟其他的有害物質。

電動車發展改變世界

「但這25%在未來的10年到15年就會有很大的轉移,原因是電動車的發展,就像幾十年前鐵路或高速鐵路等公共運輸逐漸電氣化,火車不再燃煤或燒柴油,未來汽車也即將電動化,這象徵現代文明的決心跟良心。」童子賢說。

因為汽車產業產值一年高達2兆到2兆5千億美元,是比半導體產值大4到5倍的龐大產業。但擁有汽車百年工藝的德國卻願意承諾放棄燃油車,然後轉向電動車,這是件不容易的選擇,值得向他們致上最高敬意,正因電動車崛起帶來新力量,讓特斯拉在2020年疫情期間,一年內股價上漲了7倍,因為它從原來很小的十幾、二十萬輛規模,然後變到50萬輛,現在又要往100萬輛去突破,這大約是BMW跟賓士品牌,每年銷量快要一半的規模。

童子賢告訴大家未來加油站會慢慢消失不見了。
童子賢告訴大家未來加油站會慢慢消失不見了。

童子賢拿出一張加油站景觀的照片,告訴大家未來加油站會慢慢消失不見了。為什麼呢?「因為2035年全球主要工業國家,都要禁止燃油車的生產,有些國家,甚至美國有些州更積極,2030年就不讓你生產了。10年後,大家開車到加油站去加油,就會像聽黑膠唱片一樣古典趣味。」他笑著說。

童子賢表示,加油站雖凋零,但充電站會逐漸崛起,以後公路旁的休息站,或是大街小巷旁的加油站,都會由充電樁取代,形成另一個非常龐大的產業。到2050年,歐盟將有1,630萬座充電樁,換算這些充電樁的產值,就是上兆新台幣。「歐盟希望2030年有350萬座充電樁,台灣先前還沾沾自喜地說突破3,000座,這樣確實要加油。」他說。

無碳電力成重要顯學

談完汽車排碳問題之外,童子賢直言,現代能源的消費中,「無碳電力」將成為重要顯學,誰能夠掌握更有效率,又高品質的無碳發電方式,誰就可以掌握新能源的財富。

話鋒一轉,童子賢笑說,上述所講的一切,假如美國川普當選的話,就不一定了。因為川普宣稱要把電動車都廢掉的,還要大量使用石化燃料,這跟俄羅斯普丁的想法一樣。

確實有些主流科學家,不承認有地球暖化這回事,還有很多石化界的大老,也眾口一致告訴你,地球暖化只是冰河期到冰河期間的氣候變化,與燃燒石化燃料無關。「私底下曾想過西伯利亞挺冷的,暖化沒什麼不好,但這只是玩笑話,因為西伯利亞如果暖化,極端氣候就會降臨,地球將不再適合人居住。」收起笑容的他嚴肅地說。

要談到減碳,就不得不談到「電」。童子賢拿出數據表示,目前台灣排放的二氧化碳有56%就是來自於發電,而且很快就會超過60%,就算石化業受到壓制,在工業領域的碳排會減少,但現代文明越來越依賴電,包括汽車要充電,高鐵、火車也要電氣化,讓電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如果電的生產都是排碳的話,那電氣化的減碳有用嗎?「比如說電動車的充電,是來自排碳的電,等於繞了一圈,把汽車排氣管的排煙,轉變成發電廠的排煙。」童子賢生動地形容,所以減碳必須全面性的努力,包括發電本身也必須要減碳。

童子賢說自己最近關切的主題,就是當不排碳發電成為防止暖化的手段時,很多人仰賴的風電、光電,能否提供足夠的電力?

他拿出一張分析表,數據顯示全球不排碳發電已達39.2%,台灣卻遙遙落後,因為台灣目前不排碳發電,包含核能在內只剩16.3%,其中有5-6%是核能,如果把核三廠的一號機拿掉,就只剩下13%不到。「台灣風力發電只占2.2%,太陽能光電4.6%,兩者加起來6.8%,其他還有如古老的水力發電2.5%,生質燃料1%多一點。」

對綠能悲觀提核綠共存

從全世界的角度來看,目前全球的風力發電占7.8%,太陽能5.5%,加總只有13.3%,這是人類努力30年的結果。這就是童子賢悲觀的由來,「因為這13.3%人類努力了30年,接下來到2030年,離現在只剩6年,就要大躍進到全球電力的一半,我是沒有辦法相信的,所以才會提出『核綠共存』的呼籲跟主張。」童子賢說。

就算有其他的綠電支持,像是全球水力發電比例達14.2%,但童子賢直言,要再高也不太可能,因為全球能用來發電的河川,幾乎都已經攔截掉,所以不會有大量的水力發電可以大成長,就算有些增加,也只能擠出些零頭而已。

對於童子賢積極倡導的核能,從數據顯示,經過全世界20到30年的反核,過去核電曾貢獻世界15到20%的電力。現在核能對全球的貢獻只剩下9.1%,如果與水力加起來合計還有23.3%,相較於努力30年的光電跟風電的13.3%,核電加水力仍貢獻良多。

根據童子賢的觀察,全世界最新潮流,就是重新思考要把核電找回來,前陣子全球25個主要工業國聯合起來,要讓全球核能成長3倍,就是要達到27.3%,「接近我先前提出333(綠電30%、核電30%、排碳30%)的能源黃金比例,而且不只核電要成長3倍,綠電也要成長3倍。」童子賢笑說。

日前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中有26個國家聯手提案,希望在2050年前,全球核電用量要翻3倍。雖然很多人會說,這又不是COP28大會通過的,但其實這26個聯合提案的國家,已占了全球GDP的70%,等於他們才擁有主導力量。

對抗地球暖化核能非敵人

此時童子賢大聲呼籲,未來「每一度不排碳的電都很珍貴。」因為,對抗地球暖化才是重中之重,暖化才是現代文明的敵人,而核電不是敵人,反而是綠電可以合作的盟友。

談到綠能不得不談起,環保人士常奉為圭臬,由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TCG)、碳揭露計畫(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CDP)於2014 年共同發起的國際再生能源倡議RE100。童子賢不客氣地公開批評,「RE100太好高騖遠,雖然非常有理想,但也像是空中樓閣。」原因是什麼呢?以台灣為例,製造業用電佔65%,民生用電只有19%不到,其他農業用很少,如果未來所有服務業跟製造業都要加入RE100,又只用所謂的綠能,那麼綠能的供應就要到74%以上,大家加入才有意義。「請問現在台灣只有不到18%的綠電,卻要企業承諾RE100,請問這些綠電從那來供應呢?」他不客氣地說。

因此,童子賢非常清楚的呼籲,「不讓核能來幫忙,RE100是根本沒有機會的。」不僅是台灣,全世界也一樣,也難怪會出現新的組織CFE(全天候無碳能源),是由聯合國能源組織(UN-Energy)提出每週7天每天24小時全時使用無碳電力(Carbon Free Energy, CFE),也就是使用無碳能源來取代RE100的作法。「此次COP28 (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在美國的帶領下,已有25個國家聯手倡議要採用CFE。」童子賢說。

RE100太好高騖遠

對於RE100為何是空中樓閣,童子賢又提出一點來證明,就是台灣半夜4點的用電量,是中午12點到1點用電的60-70%,為什麼提這個,因為半夜用電是白天高峰的65%,但半夜沒有太陽,萬一又沒有風,電要從哪來呢?

他拿出2024年5月13號從台電官網調出來的資料顯示,太陽下山時風力發電還有一點點,但是太陽發電馬上就不在了,反倒是一直被外界折騰的核電,就是穩定的一條直線。「對於半導體來說,是最歡迎這樣子的能源,只要一接上去就不會掉下來,反倒是太陽光電,必須看上天臉色吃飯。」他笑說。

也有人告訴童子賢說,「半夜沒有太陽能光電,可以白天發電,把它儲藏起來。」童子賢立刻反駁,「這必須裝兩倍的太陽能才行,因為一半白天用,另一半才能儲電儲起來給半夜用。」

童子賢坦言,整個儲電系統,當電網的救援裝置是OK的,但如果當作全國所有電力的供應,必須投資4兆到6兆左右的電池,而且三元鋰電池只能充電1,000次,3年後就得報廢。磷酸鋰鐵電池好一點,可以充電3,000次,但用7到8年也要全部報廢,又得全部重來。況且鋰礦的開採,還是個高污染行業,一點都不環保。

電費飆漲產業不可承受

還有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電費,現在台電向太陽能業者購電,一度電價是4.5元起跳,而且一簽就是20年,目前台電賣給消費者的電,每度只有2到3塊錢,就已經讓台電在賠錢,如果用儲能裝置,就得要增加1.5倍到2倍的錢來儲電,「到時候台電告訴民眾,一度電要假9塊錢,大家能夠接受嗎?更何況,台積電一年用掉230億度的電,很快一年就會用掉350億度,每度如果貴3塊錢,就要貴1,050億元,對產業是個不可承受之重。」他搖著頭說。

對於近期台積電被講成好像是台灣用電的元兇,童子賢也跳出來幫忙澄清並非如此,因為台灣工業用電中,包括鋼鐵、水泥、石化、玻璃等大咖傳產加起來的占比,仍高達6成到6成5,高科技只占了3成5到4成,台積電認真算起來,排名只有第3到第4,並非全國最耗電的,但護國神山帶給台灣的附加價值,並非其他企業所能比擬。

另外,臺灣目前一年的用電度數已達2,821.4億度,童子賢預估未來三年內就會提高到3,000億度,如果每度貴個1塊、2塊,甚至貴3塊,就是個天文數字。「台灣健保的財務破洞,一年300億元,就已讓大家哀哀叫了,但我算了一下,光一個台電,過去兩年,一年就虧了5,800億元。」童子賢拿出數據說。

沒想到,中油卻公開反駁,說台電一年只有虧3,500億。「我不客氣地說,那2,000億元看不到的虧損,其實是躲在中油,原本中油該賺錢,卻因這一躲就變虧錢。另外,能源發展基金早被掏空,就是能源發展基金給台電300億補貼,才讓台電虧損降到3,000多億元,對台灣都是不可承受之重。」童子賢嚴肅地說。

童子賢直言,電力成本,就是國家的成本。
童子賢直言,電力成本,就是國家的成本。

童子賢直言,電力成本,就是國家的成本。有人宣稱可以發展綠色產業,但如果賺的是自己的錢,沒有能力拓展外銷,去賺別的國家的錢,就只是內耗,有一點像麻將桌上,你虧錢,但我贏很多錢的零和遊戲,只是把老百姓口袋的錢,轉移到一些人的口袋裡去,這樣對台灣的競爭力與生產力並沒有幫助。

非核家園理想好困難多

臺灣在減碳上的努力,雖是現在進行式,但童子賢直白地說,「2025的非核家園,理想很好、困難很多。」就算達成非核家園規劃到2035年,20%用綠能、30%用煤炭、50%用天然氣來發電,這等於公開承認,台灣有高達80%要靠高碳排來發電,更何況天然氣貴鬆鬆,所以非核家園的理想很好,但台灣會面臨很多困難。

談起用核電,不少反核人士都質疑,台灣要發展核電,核廢料放在哪裡?童子賢毫不閃避,「我告訴各位,核廢料就放在核電廠,從核一到核四,目前留有的空間,都足以建立4到6座機組,現在卻只放兩座,空間還很大。」

更有人說,「裝核廢料的水池爆滿,沒有地方放了。」童子賢表示,問過前2任經濟部長,都說水池比一個奧運的游泳池還小,只有1/3到1/4。「為什麼不能再多蓋兩個水池,卻要自己嚇自己說,水池爆滿了。」

談到核廢料無處放的問題,童子賢也反過來質疑,如果台灣要全面用綠能,就需要鋪上12個台北市規模的大小的太陽能光電板,才供應全台的無碳電力。「反到是用核能的話,完全不需要找新的土地,光是核一到核四就可以了。所以我認為,把核廢料存在廠內,是一種負責任的方法。就像自己的垃圾自己收,放在廚房的角落,等待核廢料終極的處理方式。」他說。

至於核廢料是否有終極處理方式?童子賢表示,其實是「有」的,在科學上不難處理,只要是商業問題。「就像回收保麗龍跟空寶特瓶一樣,過去不願意回收,並非技術無法回收,而是回收一個就要花5塊錢,但買新的才買5毛錢。這是商業制度造成的困境,所以我認為,把核廢料存在核電廠內,才是一種負責任的行為。」他再度強調。

火電碳排大氣才不負責任

話鋒一轉,童子賢又質疑到底是誰不負責任呢?「我坦白地說,現在的火力發電通通不負責任,請問火力發電的二氧化碳怎麼處理?告訴大家,就是沒有處理就往大氣排放,台灣廢核卻重啟麥寮火力電廠,排放廢氣的代價就是全民健康。」他不客氣的說。

童子賢拿出數據點出,台灣每年因肺癌或肺病的死亡人數排名第一,是1萬人以上。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兩個月前公布15年來的研究報告顯示,台灣從中部到高雄、台南,PM2.5的濃度高達13.8.到17.1,只有臺北比較幸運10.1。中南部空汙嚴重的幾個月,每個人每天相當於吸一包煙的PM2.5,簡直拿人民健康開玩笑。

談起台灣的減碳困境,童子賢拿出過去的成績單,2015年馬英九總統卸任前幾個月,台灣的低碳發電是19.4%,但到蔡英文總統卸任時,台灣低碳發電剩下16.9%。「我講這數字,很多人不高興說,怎麼可以說小英倒退嚕。但確實就是『倒退路嚕。』並非小英總統不努力,她在推綠能確實很努力,但是把13%不減碳的核能拿掉,到2023年結束的時候,綠能只增加6%,一來一往減少了8%,抵銷了她8年來的努力。在碳排的問題上,全球都在進步,台灣不進反退。」童子賢不客氣說。

「更何況,能源有韌性,國家才有韌性。」明明核能可以減碳,卻故意把它廢掉,造成臺灣的碳排雪上加霜。未來產業要繼續,包括護國神山、護國群山要出口暢旺,讓台灣繁榮下去,未來包括AI、電動車也必須有高品質與穩定的電力。

「所以,我才會講2025非核家園這個目標,跟臺灣的進步、繁榮跟安全,還有能源韌性根本就是背道而馳。過去半年提這些,冒著被大家不同意、不承認的壓力,但沒有關係,我們就講真話。」童子賢笑說。

談到能源新技術,童子賢表示,各界追求的核融合確實是未來的夢想,但並非現在,如果再給核彈之父歐本海默一次機會的話,可能十年就開發出來,可現在歐本海默不在了,未來台灣的核工系又沒有人讀的話,那這樣的夢想只會更遙遠。

能源決策是國策重中之重

「但任何一度電,只要是來自不排碳的發電,台灣都必須研究,包括氫能、地熱、海洋潮汐發電都要研究。」童子賢說,雖然它們成為主流發電的機會不高,但仍抱持希望繼續研究。

提起氫能發電,他認為,如果來自天然氣(甲烷)裂解的話,它的成本會是原本天然氣發電1.5倍到2倍,以新加坡為例,他們92.5%都用天然氣發電,每度電就是新台幣6.4元,如果再乘以1.5倍,就是將近10塊,如果乘2倍就是12塊多。「剛剛講過台灣一年用3,000億度的電,如果從3塊變成12塊,那可就是個天文數字啊。所以我說,「能源的決策、能源的品質與能源的成本,將是國家政策的重中之重。」他再次提醒。

談到綠能,不少人都會提起以風力聞名的丹麥,不少人都反駁童子賢說,丹麥就可用風力發電,占該國發電的53%。「但真相是,丹麥全國的用電,這有台灣新北市,生活加上工業6成左右的耗電,因為丹麥人口只有590萬人,整體用電也只有臺灣用電量的12.9%。」他笑說。

為何會如此?因為丹麥高達8成都是高階服務業,他們收入都很高,但就是在辦公室打打字,所以排碳很低。從數據上看,丹麥從1978年到2023年的耗電,之前大部分是燒煤炭,但最近10年,煤炭積極降低,然後發展綠能,但是同樣過去2到30年,丹麥的整體耗電都下降,因為製造業都搬走,所以平均每個丹麥人的耗電量,遠低於台灣。

也就是說,歐洲先進國家把高耗能,或高污染的東西拋給亞洲,在地球村裡,高所得的國家一直對低所得國家不公平,然後指責中國、印度甚至台灣排碳。「看到台灣在全世界的人均排碳很高時,我是替台灣抱不平的。」童子賢說。

至於擁有天然氣與石油全球第一儲藏量的美國,外界都誤以為世界第一是沙烏地阿拉伯,它只佔到全球第8,第2名是俄羅斯,第3名也是中東國家,像是伊朗或伊拉克,即便美國是擁有石油與天然氣第一,但仍然保有18.1%核電。至於為什麼美國保有核電?童子賢表示,因為如果美國依賴自己生產的石油跟天然氣的話,排碳的比例會非常高。

快中子技術核廢料大減

像最近比爾蓋茨就在美國蓋快中子反應爐,童子賢表示,這種快中子技術,是種火力非常強大的反應爐,可以把核廢料燒的乾乾淨淨。相比50年前設計、40年前啟用的核電廠,剩下的核廢料可能不到3%到5%,未來用了快中子技術,將不太會有核廢料,就算有也是一小桶、兩小桶,儲藏會非常容易。況且,快中子反應爐不只美國,中國大陸也在做,未來我們還可以把核廢料,賣給他們當燃料。

談起是最富理想性的歐盟,童子賢透露,歐盟的26成員國,加總起來的不排碳發電已達到將近7成,但整個歐盟還用了23.3 %的核電來減碳。

問到中國大陸的用電狀況,童子賢拿出數據解釋,中國正快速擴張核電,預期到2050年會有近28%是來自核電。同時間,中國也用了全世界55%的煤,這樣就出現了極端的情況,乾淨的城市用綠電很乾淨,但某些工業城市拼命燒煤就烏煙瘴氣啊。

不僅如此,中國的水力發電非常強,但也發展達極致。此外,中國的風力發電跟太陽能,分別占全球的38%與35%左右,也就是全球100%的風力發電裡有38%在大陸,100%的太陽能,也有35%左右在中國,正因龐大的需求,太陽能的製造已被中國掌握,全球9成的太陽能面板,都要跟他買,完全沒法迴避。

相對兩岸的用電量,根據數據顯示,過去10年台灣用電成長了11%,但對岸過去10年成長了74%,高度工業化帶來能源的需求,但中國在綠能也努力發展。童子賢直言。台灣卻沒有中國的條件,像是一望無際的內蒙古與東北草原,或是新疆、甘肅的沙漠,「我曾去看過,一望無際的太陽能跟風力發電,蒙古包旁邊看會到一頭一頭羊看著你,旁邊就是風力發電,或者太陽能板,鄂爾多斯草原的羊跟光電或風力發電共存的景象。」

兩大因素刺激義大利返核

此外,童子賢又提起反核35年的義大利要恢復核電。就算反核,義大利過去也從法國進口18.4%核能,但為什麼要恢復呢?「義大利總理講了一句非常有趣的話,他說觀光客要來看好山好水,卻發現到處都是坑坑洞洞,還有太陽能板反光,讓觀光客說下次不來了。另個理由是如果依賴太陽能,就必須不斷跟中國進口,上個月總理公開講,中國會操縱商業跟政治間的關係,會刻意去抵制,讓他們覺得不安全,所以寧願回到核能。」童子賢說。

至於土地面積只比台灣大15%的瑞士,童子賢也拿出數據說明,據2023年聯合國統計,瑞士使用了34%核能,前一年更用到40%,但同時間,擁有豐沛水力資源的瑞士,2023年靠水力發電就多達55%。「瑞士有、台灣沒有的水力資源,擁有阿爾卑斯山的融雪,一年都非常均勻,所以湖泊非常穩定,讓它的水力發電變得非常穩定,成為穩定的能源。」他說。

不過,擁有豐沛水力發電的瑞士,只用了很少很少的太陽能,卻用蠻多的核電?「這就是我跟大家講的,瑞士想保有青山綠水,就不能大量用光電跟風電,否則少數的平原,就會被太陽能光電吃掉。」童子賢分析。

至於台灣鄰近的日韓,其中福島核災的受害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已宣佈2030年前,核電要從目前的7.8%恢復到22%。還有韓國,也是可參考的標竿,50年前台灣剛開始規劃核能時,韓國遠遠落在台灣之後,但50年後的現在,韓國自己用了快30%的核能,還可以到外國去蓋核電廠,價錢只要法國人的一半,興建速度則是法國人的兩倍,人家要蓋8年,他4年蓋好。最近韓國拿到捷克的核電標案,就連剛宣布重返核電的波蘭,韓國也在搶它的核電標案。

淨零碳排艱辛政策要正確

談起未來趨勢,童子賢直言,全球的石油用量會下滑,未來石油的重要性會下滑,據數顯示全球石油產值大概每年3兆美元,但電力的產值卻是6兆美元,世界各國正趁機在搶占有利位置。「像是誰能夠掌握商轉仍有點遙遠的核融合,或是掌握較為安全,又完全燃燒,沒有核廢料的快中子反應爐,只要能擁有這些技術的國家,未來都會贏,我認為美國沒有辦法忍受中國獨大,遲早為因為戰略因素,快速重啟核能研究。」他說。

此外,未來台灣要發展電動車、AI與高階晶片,都需要高品質的電力,童子賢坦言,如果都要靠綠電,台灣就得四處鋪滿太陽能板,照國科會統計資料推算,用一個臺北市面積的太陽能面板只能滿足2023年10%的電力需求,想要滿足100%需求,就需10個台北市的面積鋪設太陽能面板,以寸土寸金的台灣,要去哪裡生出來10個台北市呢?最後就是去摧毀農業。「就算在屋頂架太陽能板,我也算過,就算240萬人住的1萬棟10層大樓,架設屋頂太陽能板所產生的太陽能,只能貢獻0.184%,根本就是杯水車薪。」他搖著頭說。

演講尾聲,童子賢提出他最後的結論就是,淨零排碳是條很艱辛的道路,對地狹人稠的台灣更為困難,「我們需要正確的政策,如果政策方向選擇不一樣,有些路可能很艱辛,但也有些路,也許會比較快,能夠達到防止地球暖化的目標,台灣絕對該貢獻當一個好地球村民的責任。」他語重心長地說。

【碳權高峰論壇6】台科技大咖用綠電入前段班 童子賢:台灣整體排碳不該落後
【碳權高峰論壇3】6成民眾對不缺電沒信心 童子賢:討論缺電問題Low、重點是不排碳發電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沒有留言。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