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愛吃北京烤鴨,不過台北有餐廳端出老菜香酥鴨,外皮酥香,從零到有要花兩天,再搭配刈包一起吃,蝦仁也有新吃法,融入西餐嚐用的松露,味道如何一起去嚐嚐。
金黃香酥鴨,還沒拆開,香醇鴨油四處飄散,有多脆,聽聲音就知道。外皮脆,肉卻嫩到輕輕一撥,就骨肉分離,變身滑嫩鴨絲,放進口感宛如刈包的荷葉夾,九層塔、黃瓜、青蔥,增添清新香氣。
吸飽滷汁的鴨子,看來滴滴入味,還要經過熱油洗禮。一碰到300度高溫,鴨子慢慢穿上金黃外衣,瞧瞧師傅來回澆淋熱油,讓鴨皮毛孔收縮,鎖住肉汁,變的酥香,一隻香酥鴨從零到有,要花上整整兩天。
鮮味十足的,可不是龍井蝦仁,師傅中西合併,加入西餐常用的松露。活跳跳的河蝦才下鍋,師傅怎麼立刻離火,原來要用低溫油泡,蝦子才能保持鮮嫩,清爽蝦子,遇上濃郁的松露醬,味道一濃一淡,起鍋前還要淋上這個,才夠味。
就連蓮蓉包也變得繽紛,整整八種顏色,打開來蓮蓉香甜、蛋黃鹹香,還有少見的桃膠甜蜜蜜,經典中菜做法、外型加入巧思,吸引不少饕客來嚐鲜。
(民視新聞/林嘉玫、吳東懋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