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寶寶見面前,孕媽咪應該了解的生產知識有哪些?圖/shutterstock)
在產前,孕媽咪可多了解生產的相關知識,為自己做好心理建設。
即使仍有許多的顧慮,不管是害怕生產痛、要催生、打減痛分娩、擔心產後出血等,但無論如何,都要相信自己,也同樣相信醫護人員。
認識催生與減痛分娩
面對生產,孕媽咪有必要認識「催生」與「減痛分娩」。
催生
在醫學上,催生可分為「引產」和「催生」。
引產,指的是若孕婦沒有任何產兆,婦產科醫師會以藥物或人工破水的方式,來引發產兆,進展到生產階段。催生則是已出現產兆,但子宮收縮的強度不足讓產程繼續有所進展,此時,醫師會給予藥物以加強子宮收縮的強度,幫助生產的進展。
然而,若遇到以下情況,醫師便會評估催生的可能性:
1.過期妊娠:預產期超過一週後,可能會出現羊水量減少、胎盤鈣化、胎兒窘迫症、胎兒體型大,造成媽媽生產不易等狀況,都大幅增加了母胎的危險性。
2.母體問題:若媽媽有子癇前症、妊娠糖尿病控制不佳、妊娠高血壓、子宮或羊膜遭受感染等的情況,為了避免產婦發生意外,通常評估催生的必要性。
3.胎兒問題:藉由監測裝置發現胎兒心跳不穩、胎兒過大、發展遲緩等,多會建議進行催生。
但催生後並不會馬上出現反應,劉政賢醫師說明,一般催生的平均時間為1至2天。若是初產婦,平均時間為15~20個小時左右,而經產婦的時間可能會比初產婦來得短,「不過,仍視產婦的身體狀況及胎兒大小而異。」
減痛分娩
若將疼痛分成0〜10級(第10級最痛),自然產的產痛算得上是最高等級。由於疼痛會對生理及心理造成不良影響,為了幫助產婦有效緩解疼痛,「減痛分娩」被運用的機會越來越廣。
關於施打減痛分娩的時機點,劉政賢醫師說,「每間醫院的時機會有些許差異,原則上,當孕婦發生產兆並到院待產時,會由護理人員評估產程進展狀況,了解病人需求後,通知麻醉單位人員。進行時,麻醉醫師會於產婦背部插入注射針,將細導管置入硬脊膜外腔。而當產婦出現規則性宮縮的疼痛感,且子宮頸大約開3至4公分左右,此時的疼痛感加劇,麻醉師則會協助調整劑量。」
雖然減痛分娩無法讓產婦完全不痛,否則無法配合生產時的用力,但至少可以減輕產婦7~8成以上的疼痛感,以更舒適的狀態迎接新生命誕生。
(減痛分娩無法讓孕婦完全不痛,但可以幫助孕媽咪以較舒服的狀態生產。圖/shutterstock)
產程4階段
終於來到迎接寶寶前的最後一戰!臨床上,自然產產程可分為4階段,劉政賢醫師一一說明如下:
第一產程.規則性陣痛到子宮頸全開
又可分為「潛伏期」和「活動期」。潛伏期,是指開始規則陣痛到子宮頸開3公分,而潛伏期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一般而言,初產婦平均小於20小時,經產婦平均小於14小時。
至於「活動期」,則是從潛伏期後到子宮全開的階段(子宮頸開4~10公分),此階段的宮縮會更頻繁,陣痛感會更為強烈,約每3分鐘陣痛一次,每次持續60秒左右。初產婦的第一產程平均歷時小於4~6小時,經產婦則小於2~4小時。
第二產程.子宮頸全開到胎兒娩出
子宮頸全開後,則進入第二產程。這時,寶寶的胎頭會逐漸往下降,產婦也會不自覺地想用力,或是有強烈的便意感。此階段的產婦,必須配合子宮收縮來用力,讓胎兒能順著子宮收縮及子宮頸的擴張而出生。初產婦平均歷時約1小時,經產婦則是平均約0.5小時。
第三產程.胎兒娩出到胎盤娩出
當胎兒娩出並剪斷臍帶後,大約在5~30分鐘內,產婦的胎盤會被娩出。接下來,醫師會縫補產婦的會陰,以促進傷口癒合。
由於會陰部的傷口,會讓媽媽在產後的12~36小時內,出現較強烈的疼痛感,隨後,疼痛感才會逐漸降低。
第四產程.胎盤娩出後至2小時內
剛生完寶寶的媽媽,總算可以鬆一口氣。不過,醫護人員仍會密切注意產後的狀況,以維持媽媽的健康,「由於產後出血會發生在胎盤娩出後的1至2小時內,所以,此階段就要注意是否會出現產後大出血的現象。」
醫護人員會觀察產婦的宮縮是否良好、出血量是否正常等,以預防產後大出血的發生。
緩解產前的宮縮痛
越接近生產的日子,子宮收縮的頻率與強度都會增加,可能讓孕婦疼痛不已,劉政賢醫師分享緩解產前陣痛的方法:
1.運動:建議在孕期間,多運動、鍛鍊,如:提拉皮斯等,可增加肌耐力及肌肉的延展性,在生產的過程中,有助更容易進入狀況。
2.按摩:懷孕後期,腰痠背痛的情況相當常見,先生或家人可針對腰部的部位幫孕婦按摩,以舒緩疼痛。
3.生產球:透過生產球規律搖擺的動作來舒緩骨盆、調整呼吸或放鬆等,可減緩身體的不適感。
4.淋浴或短暫的盆浴:利用水的按摩作用及浮力,可以減輕身體的負擔緩解不適。水溫應接近體溫,時間小於15分鐘為宜。
(產前的宮縮痛,可以嘗試透過生產球舒緩不適。圖/shutterstock)
自然產後無不適.可下床活動
老一輩的觀念總認為媽咪產後應該要多躺著休息,不要到處走動,但其實在身體良好的情形下,適度且有計畫性的產後運動及補充營養,可以讓產婦更快復原,若經常躺著休息,很可能拖長復原的時間。
劉政賢醫師表示,何時下床因人而異,仍視每個人的體質。「一般而言,第四產程結束後,若媽媽沒有產後大出血、子宮收縮恢復良好,或沒有任何併發症的狀況下,則可以嘗試下床走動。」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延伸閱讀
.孕婦生產過程順不順利?不看骨盆看身高!醫曝自然產的3大關鍵
.我快生了嗎?快速認識3大產兆,有這些情況時,孕婦準備要待產
.讓陪產員陪妳一起迎接新生命!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