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郭美懿
圖片 : 吳東岳攝、果陀娛樂提供
據內政部最新統計,2023年全國家戶數約924萬戶,較2022年成長約1.65%,其中一人戶數約有332.3萬戶,佔總數的36%,比例最高,成長也最快速。少子化、獨居化、高離婚率,讓「孤獨死」不再是新聞中的罕見案例,果陀娛樂與公共電視合作的影集《人生清理員》,正是探討這個社會現象。製作人楊凱婷希望,透過這齣劇給大眾啟發,正視死亡,學會好好說再見。
「在做這個劇之前,偶然跟一個30多歲的同事閒聊,他說如果有一天突然訊息沒回,大家要去敲他家的門,因為他可能死在裡面!」公視《人生清理員》製作人楊凱婷說。
一句閒聊,催生了2020年電視電影《人生劇場-人生清理員》,4年後歷經新冠大疫,「孤獨死」這議題更顯得深刻了。而由金士傑、鳳小岳、宋芸樺主演的影集版,便是希望透過一個個清理案例,看到每個生命的價值與感情課題。
「以前大家都以為『獨居』的是老人,其實年輕人也可能一個人住,也可能發生『孤獨死』!」楊凱婷說。
據內政部統計,2022年全台家戶「僅1名老人」的居住宅戶超過52.8萬戶,相較10年前(2013)的29.4萬戶,成長近8成。最新數據則顯示,2023年全國家戶數約924萬戶,較2022年成長約1.65%,其中一人戶數約有332.3萬戶,佔總數的36%,比例最高,成長也最快速。
少子化、獨居化、高離婚率,讓「孤獨死」不再是新聞中的罕見案例。從事特殊清潔9年的《人生清理員》顧問盧拉拉直言,大眾對獨居老人關注度高,有更多社會福利介入,因此他經手個案中,65歲以上案例是少數,反而大部分是40~64歲的壯年世代。
「突然失業、疾病纏身…因為身邊多半只有職場上的朋友,甚至只透過網路聯絡,他跟社會的連結是很薄弱的,等到真的有事情要找,才可能發現他死了!」
「一個人死亡」是孤獨死的結果,但許多人與家人同住屋簷下,卻仍可能被人群隔絕,「他不是沒有聯繫,而是沒有人注意他的存在。」有些人是不願主動接觸,有的人則是因為某些原因把自己封閉起來,尤其許多長者住在沒有電梯的高樓層裡,「那就跟住在離島差不多吧!」盧拉拉說。
如何預防孤獨死,固然可從加強社會安全網著手,但他認為「生者如何跟社會產生連結、不被斷聯,才是重點。」
透過遺物整理,讓生死和解
《人生清理員》探討的議題沉重,但楊凱婷並不試圖去給解方,而是透過劇中清潔社5位成員碰觸不同案子時的狀況,反應自身的人生課題,「也許有他的解法或感悟,而最終要講的就是『和解』這件事。」
▲影集《人生清理員》以輕鬆幽默方式,透過清潔社5位成員碰觸不同案子時的狀況,反應自身的人生課題。(圖/果陀娛樂提供)
盧拉拉也說,尋常認為所謂「遺物整理」或「死亡清理」,就是清空遺物、還原空間,但其實這是一個「和解與原諒」的過程。他解釋,許多孤獨死個案都是因故與家人分離,因此家屬來到現場,對往生者印象也往往負面,「我們在還原的過程中,讓家人比較釋懷,這是清理的第一個工作。」
其次,是在清理遺物的過程當中,慢慢拼湊出家人之間斷聯的原因。他曾遇過死者生前家暴導致妻離子散,清理過程才知當年這個爸爸突然失業,因老一輩傳統觀念不容對外訴苦,才有一些過激的行為。
「家人對他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雙方爭執、受虐的畫面,但陪著家人去整理,慢慢拼湊出來他承擔背負過的壓力,甚至是藉由以前他們相處留下的書信、相片,慢慢體會到,他們在此之前仍然有愛。」
盧拉拉強調,這不是要無條件原諒死者,而是希望留下來的人在理解過後,能夠試著放下,「對往生者不要有那麼多的恨意,甚至帶著它往前走!」
▲影集《人生清理員》帶觀眾走進孤獨死現場,是台灣少見的特殊清理職人劇。(圖/果陀娛樂提供)
耙梳孤獨死原因,還原愛與思念
在他經手的個案中,類似的故事並不少見。「有時候家人不能理解為何會有分離?譬如夫妻離婚,一方帶著孩子走,小孩就可能不能理解:為什麼爸爸不見了?等到事情發生了,他才會知道,爸爸會離開不是因為跟孩子關係不好,其實(爸爸)對家人的愛還持續著,重點是如何找回過往的那份愛與思念。」
他有個委託者年幼時父母離異,很小就跟著媽媽移居國外,等到再接獲父親音訊,是警方要求來指認遺體。「那個小孩走進房間,發現爸爸的住處很簡陋,但放滿了一箱又一箱的照片,從跟媽媽認識、出遊、結婚到有了小孩;擺在最上面的一張,是他們一家人最後一次在餐廳吃飯的合照…」
「那時候他才體會:爸爸沒有忘了他、還想著他。」察覺到亡父的心思,委託人忍不住跪地痛哭,那個曾以為是自己不夠好,才讓爸爸不要自己的內心空洞,透過現場清出的家庭照被填補。
「以前同業會說,特殊清潔就是丟東西,但如果只是這樣,就只是個雜工,如何在裡面分析、找出生者與亡者之間的連結,那才是我們要去做的工作。」盧拉拉如是道。
死亡清掃只是附加,更重要是陪伴悲傷
從業9年,他看過各式各樣的現場,甚至因特殊的除味手法,受雇到日本、香港。「一度我也覺得自己好厲害,但現在會覺得這只是附加的技能。」
他舉例,有些自殺的案例,家人常無法理解往生者何以做出如此決定?但從遺物整理中,也許可以發現端倪。那可能是一張藥單、一張照片,甚至從一堆垃圾中找出的一張遺書。「清潔只是附屬的一個技巧,重點是在混亂中分析出來,甚至在交付時做一個陪伴與溝通,讓家屬走過悲傷的情緒。」
楊凱婷則認為,很多人忌談生死,認為不要談就不會來,但「其實它會來,而且它有時候是突如其來,會讓人很慌張!」有此感慨,源自楊凱婷自己的生命經驗。她的父親不菸、不酒、吃得健康,卻在她國中時突然過世,從發病到離世僅僅3個月。
楊凱婷的父親個性保守,討論死亡更是禁忌,因為毫無準備,事情發生時對家人造成極大衝擊,這也影響到她參與編劇、製作的《人生清理員》。「死亡在東方文化是禁忌,我希望大家看了這個劇,願意去開啟這個話題,也許可以先交代、或先整理好,跟還沒和解的人和解。」
「從小到大沒有人教我們好好道別,都是等到發生才措手不及或才去面對。」這幾年她經歷幾次至親離開,深深體會到不要讓自己留下遺憾。畢竟這世上太多前一秒還在吵架,下一秒天人永隔的故事,「我們應該盡可能讓自己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天都不要留下遺憾。」
人生清理員(影集版)播出資訊
■公視 9/7起每週六晚間9點 播出2集
■八大戲劇台9/8起每週日晚間8點播出1集
■Netflix 9/7起每週六晚間10點更新上架
■Hami Video 9/7起每週六晚間10點更新上架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她花半輩子照顧罹癌夫,卻不如外籍看護!1件事告訴我們:在這世上,最重要是自己
留言 7
T.Y
除了孤獨死,另外還有年輕人輕生案例增加,近日台灣社會新聞版面墜樓事件越來越多而且死者多數都是年輕學子,不過說的再多都這些社會問題不被重視又有什麼用?
09月03日16:57
不是權力腐敗,是腐敗的人朝權力前進
所以死的時候要一堆人圍在你身邊看你嚥氣的熱鬧死快樂死才叫有福氣?
媒體公式:有錢都是帥哥、露奶都叫美女、死者都是孝子、醫生都是名醫,現在又多一個沒人圍著看你嚥氣叫孤獨死!
09月03日11:11
Mac
反正獨生子女多或沒有子女,以後自己死掉沒人發現會很平常, 但死在自己房子的別擔心, 自然親戚會自動跳出來
09月03日23:54
chi
孤獨的離開是每一個人必走之途 佛曰 祇孤獨園 化載三千大千界 阿彌陀佛🙏
09月04日05:42
(崇宇)妮可阿毛
😭
09月03日06:49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