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7旬嬤「該邊」鼓起腫塊 罕見股疝氣找上生產多胎婦女

NOW健康

更新於 2020年08月14日04:18 • 發布於 2020年08月14日04:05 • 陳盈臻 報導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台中73歲廖阿嬤洗澡時,發現右側「該邊」位置突然鼓起腫塊,雖然平躺或休息後腫塊便會自然消失,但每當久站或咳嗽打噴嚏時,腫塊又會突出,令她相當緊張。赴醫檢查後確診為罕見的「股疝氣」,透過微創腹腔鏡手術治療,廖阿嬤才放下心中1塊大石。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蕭子玄表示,透過病史詢問發現,患者生育過5名子女,後來因疏於運動,體型變得較為肥胖,加上年輕時從事勞動力工作,造成腹內壓增加,經理學檢查發現,患者腹部下壓用力時,在大腿與腹部的交接處,組織會從下方股骨窩處由上往下突出,所幸腸子、腹腔網膜等組織尚未穿過股環組織脆弱部份,免於腸子壞死的風險。

蕭子玄指出,鼠蹊部疝氣可分為腹股溝疝氣和股疝氣,但兩者突出所經過的孔徑不同。腹股溝疝氣突出位置較高、較內側;股疝氣突出於腹股溝外下側的股孔,從腹股溝外側、大腿上方突起。因股疝氣比腹股溝疝氣更容易出現絞勒的危險,故一旦確診應盡快進行修補,以免產生腸壞死等併發症。

▲蕭子玄指出,鼠蹊部疝氣可分為腹股溝疝氣和股疝氣,但兩者突出所經過的孔徑不同。(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提供)

蕭子玄提到,股疝氣常見於女性患者,尤其是生過好幾胎的中老年婦女,發生率占所有疝氣2%至3%,因股疝氣會造成鼠蹊部疼痛,常被誤認為腹股溝疝氣,需要由經驗豐富的醫師藉由觀察鼓起位置,以及觸診鑑別診斷,才能避免於術中開錯孔洞,造成更大的傷害。

蕭子玄介紹,當腹壁結構薄弱造成缺損時,無法透過藥物改善,雖然可以利用「疝氣帶」(穿戴式輔具)緩解症狀,但此舉治標不治本,且穿戴不方便,仍需依靠外科手術根治;透過微創腹腔鏡手術治療,於下腹壁小傷口進入腹腔內,將突出的疝氣囊拉回至腹腔中,並於缺損處補上1塊人工網膜,術後隔天即可出院。

不過蕭子玄也提醒,疝氣並非男性專利,若是多產婦、長期便秘、咳嗽不止、肥胖的女性,平時都應多喝水、多吃高纖食物預防便秘,並良好控制體重,提重物時施力要正確,才能預防股疝氣發生。

更多NOW健康報導
▸雷射撫平歲月痕跡再進化 脈衝時間從奈秒到皮秒快千倍
▸毛小孩中暑因為毛太長? 獸醫師:關鍵在於鼻子長短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原來多數乾眼症成因 並不是因為眼睛缺水?!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