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歷程檔案」在108學年度正式實施後,規定高中生需在就學3年間,每學期至多上傳3件課程學習成果、每學年至多10件多元表現,到了申請入學時,前者也僅能勾選3件、後者則至多10件繳交給大學端審查。統一規定回傳項目和件數,用意在展現學習軌跡、避免入學申請成「軍備競賽」。它與取代現行考招制度下的備審資料最大不同,在於全面電子化可供審查者上線查詢真偽,且不能集中在高三學測後才做,但也因此招致高一新生叫苦連天。
學習歷程檔案設計立意良善,但上路一年來仍有不少反彈聲浪。10月初,國家發展委員會推動「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便出現匿名「煞氣a阿鵬」民眾提議「要求108新課綱高中課程移除學習歷程檔案一項」。附議階段不到3天,便達成5千個附議門檻,截至10月13日更超過7千8百個附議。促使教育部需因應平台建置目標「政府與民間互動溝通」,需於12月8日前回應、提出改善對策。
▲附議階段不到3天,便達成5千個附議門檻,截至10月13日更超過7千8百個附議。圖片截取自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
學習歷程檔案可能會是白忙一場?
自稱高中生匿名網友「煞氣a阿鵬」在提議書表示,學習歷程檔案「不必要存在」。他提到,即便高中生在高一階段就開始準備學習歷程檔案,但也可能因為起初志向不明確,導致繳交內容無法對應未來有意申請的大學科系,辛苦做好的學習歷程檔案就派不上用場,根本是「白費力氣」。他更質疑,學習歷程檔案「就像是在比誰寫的故事比較精彩一樣,所以跟學業成績比起來,這些似乎更不能清楚了解學生的能力」、「只是交差了事罷了」。
不過,多位大學教務長卻已經公開宣示,學習歷程檔案不是一定得和申請科系對接。台大副教務長詹魁元日前接受《親子天下》採訪時曾回應,高中課程本來就無法完全對應大學科系,不需為此焦慮。交通大學教務長盧鴻興則說,交大並不限制學習歷程和申請科系是否能直接對接,更以蘋果共同創辦人賈伯斯為例,正因為賈伯斯曾修過「字型設計」,才能為蘋果電腦設計出漂亮排版、字型。
藍偉瑩:大人過於焦慮,孩子抗議很正常
曾有23年公、私校高中教學經驗、瑩光教育協會創辦人藍偉瑩長期推動翻轉教育,受邀參與多場學習歷程檔案相關講座,也擔任大考中心董事。她對「要求108新課綱高中課程移除學習歷程檔案一項」提議並不意外,她說,「大人過度焦慮的幫忙安排一大堆,孩子會提出抗議很正常」。但也點出提案者很可能受焦慮感影響,誤解學習歷程檔案,「學習歷程檔案研議是為避免軍備競賽,要看出學生除了成績以外的多元表現。」
藍偉瑩不諱言,近2年收到不少老師私訊反應:某些教育局處、學校行政端要求老師回報學生上傳件數統計、甚至進行公私校評比;也有學校要求老師在課堂多設計報告環節,以方便學生有素材上傳,無疑加重老師教學負擔、孩子學習負荷。「為什麼非得高一每個課程都要有課程學習成果?」藍偉瑩說,學習歷程檔案旨在透過歷程探索,讓孩子發現自己的能力特質,重質不重量,也絕非交差了事。
除了觀察教學現場遇到的困難,藍偉瑩也發現,部分保守派家長仍習慣報名「補習班」以減緩焦慮,但卻增加了孩子的升學壓力。她同理學生表示,「平常星期一到五都有補習,到了六、日,還要到學習歷程檔案補習班,當然會生氣、會抗議」。比起補習,她反而建議家長、老師,不單大人需要帶孩子掌握學習歷程檔案立意,更需要適時溝通、釐清課程目標、評量標準,這才有助學生掌握學習脈絡,後續進行檢討、反思。
不過在線上、線下皆有開設科系探索課程、講座的啟夢教育諮詢創辦人許匡毅,則呼籲政府應加強宣導,「自己(政府官員)不是執行者而已,而是帶領者。」面對家長、學生普遍不明確理解學習歷程檔案的情況,許匡毅說,家長很想了解教育新制度,但只能四處參加民間舉辦的講座,有些還要付費,實在不容易自其他免費管道、媒介與政府官員得知相關訊息, 更別提溝通互動,顯示政府的宣導力道實在有待加強。
高二生:都準備了一年,廢掉會不知所措
高中教學現場又是如何看待「移除學習歷程檔案一項」提議?高雄市中山高中老師葉秀娟上學期擔任舊課綱高三班級導師,她打趣比方,舊課綱高三生「學費繳了就像是貢獻給國家」,「舊課綱學生常常高三忙於個人申請備審資料,能專心進行課程學習的人真的有限,」因此,學習歷程檔案就理念層面,她認為是完勝「臨時抱佛腳」類型的備審資料,有助於學生高中3年學得更好。
在目前越來越多高中生結伴附議的氛圍下,台北市明倫高中二年級學生K表示,「目前身邊比較少支持(學習歷程檔案)的同學,大多沒意見或持反對」。北市西松高中二年級學生W本身是贊同學習歷程檔案的,但他理解多數學生反對理由,因學習歷程檔案佔用許多休閒時間,「交完報告又得準備段考,陷入這樣的無限循環,我也還在適應。」
在新課綱第一屆高一生已升上高二的此時,不少已上傳資料的學生也擔心,「我都在這上面(學習歷程檔案繳交平台)準備一年了,如果突然廢掉會有點不知所措,」學生W私下透露,自己並不同意廢除學習歷程檔案,除了個人私心外,學習歷程檔案其實也給了他「早一步」探索科系的機會,而不是待學測放榜後再做選擇。但學生W也期待,政策推動者能藉此次倡議,看見執行難處並有所改善,讓制度更完善的走下去。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