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新唐 (4919) 晶圓代工漲價 15%,這 3 檔二線晶圓廠同樣「錢」景光明...

CMoney

發布於 2021年08月17日09:07 • 邱冠倫
新唐 (4919) 晶圓代工漲價 15%,這 3 檔二線晶圓廠同樣「錢」景光明...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華邦電旗下的MCU廠新唐(4919)本周傳出,9月起將調升晶圓代工報價,漲幅高達15%。由於新唐主力產品為微控制器(MCU),而非以晶圓代工,根據2020公司年報,晶圓代工業務的營收比重僅10%,產能方面,年產能約46.2萬片,產值13.26億,且該公司的晶圓代工產能主要以6吋廠為主,因此新唐大幅調升晶圓代工報價,凸顯晶圓代工市況火熱,就連非主流晶圓代工廠也搭上漲價列車。

資料來源:新唐2020年報

 

因此市場上除了新唐以外,還有哪些二線晶圓代工廠,無疑成為市場投資人關注的焦點。

 

為什麼二線晶圓廠出頭天?

在近期的法說會上,包括;代工大廠鴻海(2317)、仁寶(2324)、廣達(2382)、終端品牌廠蘋果、華碩(2357)等,無獨有偶均表示缺料影響的期間將較原先所預期的來得更長久,恐怕將一路缺到明年上半年,其中又以成熟製程相關的電源管理IC、驅動IC等最為緊缺。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對應到上游的晶圓代工業,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龍頭台積電、聯電與世界先進等一線大廠,由於成熟製程單價偏低,對於一線代工廠營收獲利助益有限,但對二線業者來說則有如天降甘霖,因此不少訂單已外溢到二線的晶圓代工業者手中,使這些過去連年虧損的二線晶圓代工廠重獲市場目光。

 

除了成熟製程的供給緊缺,隨著5G、電動車、工業4.0、新能源等蔚為趨勢,對於功率半導體的需求大幅提升,進一步推升成熟製程晶片的重要性。舉例來說:傳統燃油車中,半導體的成本約320美圓,其中功率半導體比重約20%,純電動車的半導體成本大幅提升至720美圓,功率半導體的比重過半達55%,MOSFET與IGBT兩項元件更是車用半導體的核心。IGBT由於具有高頻率、高電壓、大電流、易於開關等性能,受到電動車的強勁需求所帶動,是近年來功率半導體元件中成長幅度最大的產品,根據市調機構預估,2021年IGBT的產值將達52億美元,

 

前些日子大漲的電源管理IC、二極體、MOSFET、MCU、IGBT等,目前均仰賴成熟製程(8吋廠、6吋廠)生產,代工龍頭鴻海先前與國巨合資成立的國創半導體、自行買下旺宏的6吋廠均是著眼於這一波功率半導體的產業發展趨勢。因此這些先前在先進製程大幅落後的二線晶圓廠,由於手握成熟製程產能並搭上產業趨勢,在缺料持續延燒之際,霎時翻轉成為市場的寵兒。

 

二線晶圓廠除了新唐,還有誰?

 

在我們先前的文章就曾提過二線晶圓廠茂矽(2342),背後大股東為中美晶集團與強茂,近年來重心放在車用功率場效應電晶體(Power MOSFET)及絕緣閘雙極電晶體(IGBT)晶圓代工市場,車用MOSFET已於去年中完成產品認證,並自第四季開始小量試產,近兩年車用產品營收比重已經攀升至10%,由於成功搶搭車用IGBT熱度,茂矽股價自6月23日帶量衝破季線後,一路飆漲至7月13日的55.6元波段高點。

資料來源:籌碼K線PC版

 

元隆(6287)也是國內另一檔6吋晶圓代工廠,背後大股東除了日月光(目前元隆為日月光投控子公司)還有晶圓代工大廠世界先進(持股6.85%)與二極體大廠強茂(2.64%),由於純6吋晶圓代工廠的競爭力不足,已連續虧損13年,然而受惠這波MOSFET、電源管理IC及分離式元件需求熱潮,使其產能滿載並調漲價格,第2季營收達3.81億元,季增20.95%,單季EPS0.04元,寫下近年來首次單季獲利的紀錄,股價也從5月中的低點6.11元飆漲至7月30日的18.2元波段高點。

資料來源:籌碼K線APP

 

漢磊(3707)的全名為漢磊先進投資控股公司,旗下有漢磊科技及嘉晶電子兩家主要的子公司。漢磊科技的主要業務是晶圓代工,旗下擁有 1 座 5 吋及 2 座 6 吋晶圓廠,根據公司年報揭露,月產能約6.8萬片,主要也是提供功率半導體及類比元件的晶圓代工服務,另一家主要子公司嘉晶電子的主要業務是磊晶產品製造及代工,受惠二極體及 MOSFET 等分離式元件需求大增,加上車用功率半導體接單暢旺,如同前面幾家二線晶圓代工廠,漢磊直到今年第二季方才終止連十季虧損,上半年每股賺0.07元,股價也自去年11月的起漲點29.65元飆漲至125元。

資料來源:籌碼K線PC版

 

獲利續航力是關鍵

由於這一波成熟製程晶片的短缺外溢效應之大,讓許多虧損連年的二線晶圓代工廠都能轉虧為盈,股價因而翻了好幾番,然而時至今日,究竟未來的前景為何,需求能否延續,獲利能否延續,恐怕將是這些二線晶圓廠下一個必須面臨的關卡,並攸關其股價的續航力。

 

我們認為,需求面呼應前面所提到的,不管是電動車、5G、工控等,都是顯而易見的產業趨勢,如同許多市調機構樂觀預期的,功率半導體的產值將隨著應用領域更為廣泛而加速攀升。供給面,前面我們也曾提到過,功率半導體市場對台積電、聯電等一線業者來說,相較於先進的邏輯製程產品,大舉投入的誘因相對有限,因此從需求面來看,市場有望持續放大,供給面,一線業者在此市場的著力較輕,二線代工廠面臨的競爭相對有限,以當前電子供應鏈上下游均認為缺料會延續至明年上半年來看,相對有利的市場環境有機會持續至明年上半年。

 

併購題材想像空間大

除了產業的基本面,對於這些二線晶圓廠的營運有所助益,供應鏈的整合或許是另一個更加值得注意的產業趨勢。如同這一兩年台股行情大好,讓證券商的身價水漲船高,晶圓代工市場的榮景讓許多二線晶圓廠轉虧為盈,迎來許久不見的好光景,從鴻海出手買下旺宏的六吋廠,宏碁入股敦泰,威盛與聯發科參與樺漢的私募,都反映出電子業上下游整合的趨勢,尤其後疫情時期,經歷過這一年多的缺料之痛,提高對零組件的掌握度,儼然成了各家電子大廠的燃眉之急。

 

加上近期台灣幾乎所有的OEM/ODM大廠均表態要投入車用市場,掌握關鍵零組件如:MOSFET、IGBT,如同國巨與鴻海合資的國創半導體,中美晶集團入股朋程、茂矽,均為顯例。尤其車用零組件與消費電子不同,車用產品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認證,因此對於想要打入車用供應鏈的代工廠來說,藉由併購除了能夠發揮整合供應鏈的效益外,更能節省冗長的認證程序。今年以來多家終端硬體業者,如電源管理龍頭台達電、光寶科,都在法說會上表示將藉由M&A來擴展車用相關業務,因此我們認為著眼於車用市場的大餅,上游功率半導體領域的整併有機會在下半年在傳好消息。

 

快速結論

總結來看,二線晶圓代工廠將受惠於近期成熟製程晶片的持續吃緊,從目前新增產能開出所需一至兩年的時間,以及供應鏈各大業者的說法,成熟製程晶片的榮景至少看到明年上半年,至於股價表現,3檔二線晶圓廠多已拉出一波兇猛的漲勢,因此下半年能否延續這波多頭行情,除了密切留意基本面能否延續獲利,產業的整併或許是另一個可以留意的題材。

 

點開加入→CM財經日報 FB社團,解析第一手股票內幕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Andrew
    廢文誘騙養套殺無誤,錢留在身邊等大盤跌不痛不養
    2021年08月17日11:46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