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面分析( Stock Technical Analysis),為股市分析三大流派之一(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技術分析較為嚴謹的定義是「利用過往的資料(例如:成交價、成交量、 時間)等資料,以圖形、表格、指標等分析工具來解釋、預測未來的市場走勢」。白話而言,技術分析可以被理解為一門著重在分析投資標的之「價」、「量」指標,然後想辦法去預測股價未來股價怎麼走的分析方法。
技術分析之所以蔚為市場所趨,是因為他不用任何財務相關背景也能搞懂,我們的生活裡更有很多資源(書刊、影音等)甚至歸納出幾個常見的技術分析型態,很多投資朋友甚至用「背」的,就好像可以自稱為投資大師。
但是仔細想想,真的有這麼簡單嗎?
筆者認為,技術分析確實有其堪用之處,不過若是使用不當,反而會成為讓自己虧損連連的雙面刃。在學技術分析之前,究竟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項?又有哪些指標是技術分析的基本功呢?看完這篇文章讓你一次搞懂!
本文重點:
技術分析的基本原理與前提假設
技術分析的基本指標:K 棒、成交量、移動平均線
技術分析的使用時機與心法
技術分析的基本原理與前提假設
上文中有提到,技術分析是利用「過往」的資料去推測「未來」的市場走勢。投資朋友看到這邊是否會好奇:「這樣真的靠譜嗎?」其實,這句話已經隱含了技術分析最重要、最基本的原理與假設:
技術分析的根本,就是建立在「歷史會不斷重演」這個事實上。
就是因為技術分析篤信「過去發生的事將一再一再重演」,因此專家們才會(且能夠)利用大量的歷史資料(價格、成交量)去有效推估、預判行情的走勢。換句話說,若我們生在的是一個「曾經發生過的事都不可能發生第二次」的世界裡,那麼技術分析就將會瞬間成為 Non-sense。
然而事實是如何想必大家都有所認知吧!在金融的市場裡,「歷史」還真的會乖乖一而再地發生,因此也把「技術分析」的學問推向神壇,時至今日廣受市場投資朋友、金融專家們所採用。
技術分析的基本指標:K 棒、成交量、移動平均線
由於技術分析的重點就只有「價」與「量」,因此我們必須要先了解一檔股票的「價」與「量」到底會如何呈現在我們眼前!技術面分析有三大基本指標投資朋友一定要先搞懂,它們分別是「K 棒」、「成交量」與「移動平均線」。
1. K 棒
K 棒( Candlestick chart ),又稱為「蠟燭線」,是反映股價走勢的一種類似「長條圖」的圖示。K 棒隱含著 4 種價位的資訊,分別是:「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以及「最低價」。以下是 K 棒的示意圖:
▲ K 棒示意圖(來源:王則翰)
上方兩圖都是 K 棒的型態,大家可以觀察、思考看看以下問題:
為什麼 K 棒有紅、綠之分?他們相異之處在哪裡?
其實不論是紅 K 棒還是綠 K 棒,他們都是由四個基本資訊所構成,而造成顏色有紅綠之分的原因,是只取決於「開盤價」與「收盤價」之高低關係:
若是收盤價高於開盤價,當天就會收「紅 K 棒」
若是收盤價低於開盤價,當天的 K 棒就會是綠色的,俗稱為「黑 K 棒」
(註:這個 K 棒顏色的法則是適用於台灣喔!像是美國股市的顏色表示方法就剛好與我們反過來!)
? K 棒更詳細圖解在這裡 >> 技術分析之母 - K 線圖 !
除了「開盤價」與「收盤價」會影響 K 棒的顏色之外,另外兩個繪圖數據:「最高價」與「最低價」同樣有它們的重要性!
「最高價」與「實體 K 棒柱狀體高點」的連線,稱為「上影線」
「最低價」與「實體 K 棒柱狀體低點」的連線,稱為「下影線」
上影線、下影線有經過的價格,都一樣是當天盤中曾有觸及的價位(大家可以搭配上圖右方的股價折線示意圖來一起思考!)至於上影線、下影線、實體 K 棒柱狀體的長與短又透露著什麼關係呢?下圖一次告訴你!
▲ K 棒型態與意義(來源:股感知識庫)
2. 成交量
成交量( Trading Volume ),指的是某一時段內交易數量。各位投資朋友想必都有買過東西的經驗吧!所謂「成交」,意指的是有人願意買,同時還要有人願意賣,這樣「一買一賣」的動作合在一起才叫做「成交」!因此若今天某檔股票成交量是 100 張,指的是市場有「100 張買單」與「100 張賣單」成交了。
成交量到底多才好還是少才好?
這句話想必是很多投資新手朋友的疑問。「技術分析」之所以又被稱為「價量分析」,係因為這兩者其實是密不可分的。有時候成交量大會有助於股價後勢的表現;有時候太大的成交量反而會被視為警訊。這部分的判讀是比較複雜的,不過投資朋友可以先記得一個詞——「量價並行」。
通常量與價應該會呈正相關(股價上漲代表市場熱絡,很多人趕著買進,換言之交易量理應也要放大),因此在上漲過程中若能伴隨溫和的成交量放大,會是比較理想的狀況!當然這只是成交量分析裡的一個模擬情境,若投資朋友對成交量的分析有興趣,可以參考以下幾篇文章:
? 成交量判讀高手學習區 >> 一次帶你讀懂價量關係!
? 成交量判讀高手學習區 >> 用成交量協助判斷進退場時機!
3. 移動平均線
移動平均線( Moving Average, MA ),是「價」的一種指標,指的是「過去一段特定時間區段」內,標的之平均成交價格。而這裡的「過去一段特定時間區段」,主要有 5 天(一週)、 10 天、 20 天(一月)、60 天(一季)、120 天(半年)、240 天(一年)等分類,依序可以畫出 5 日MA (週移動平均線)、 10 日MA、20 日 MA (月移動平均線)等等,依此類推。透過觀察移動平均線,投資朋友可以看出市場的趨勢方向,並協助做出正確的交易決策。
移動平均線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透露了這段期間市場的「平均持股成本」,當標的處於上漲趨勢中,可想而知市場上的平均投資成本也會越來越高,畫出來的曲線將會向上。因此移動平均線對於不管是個股或是大盤的未來走勢,都具有相當程度的研判作用。
註:由於移動平均線是計算一段特定時間內的平均價格,因此根據不同的算法又可以分為「簡單移動平均線 SMA 」、「指數移動平均線 EMA 」以及「加權移動平均線 WMA 」等(就好像是我們小時候讀書時,計算考試成績可能會有有簡單平均成績、加權平均成績的分別)。不過投資朋友看到這邊也不用太過於擔心,基本上您的看盤軟體上都是以簡單移動平均線為主,而這三者其實就只是計算方法的差異,畫出來的線也不會有很明顯的差異,畢竟他們的根本都是在「顯示該特定時間區段內的平均價格」呦!
技術分析的使用時機與心法
上文中曾經提及,技術分析之所以日漸普及,是因為他不需要多高深的財金背景,也可以輕鬆搞懂市場的趨勢所向。不過也因為他的入行門檻較低,有時候會被投資朋友濫用,反而造成投資失利。筆者是財金背景出身,也有數年的實務投資經驗,細看這些年的投資心路歷程,其實筆者認為技術分析確實是一門很好用的學問,不過它同時也是一門雙面刃。
「技術分析」過程中不免會有主觀的情緒帶入,而且同樣的一張圖,每個人的看法也可能會大相逕庭。
由於技術分析是大家透過觀察投資標的之價量圖,再搭配上專家學者所幫我們統計出來的各種情境模擬與結果,來去生成一套屬於自己的投資策略。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不免會有「主觀」的情緒帶入(例如:對於某標的有私人情感);再者,同樣一張圖,每個人的解讀與觀點都會不同,因此千萬不能單單靠「技術分析」就去決定自己到底要投資怎麼樣的標的。
筆者認為,在擬定投資策略時,最好的方法是將「技術面分析」與「基本面分析」融合使用:先用基本面分析挑選什麼可以買,再用技術面分析去決定哪時候去買!
基本面分析,幫你決定要買什麼;技術面分析,幫你決定哪時候該買。
當我們在決定投資一檔標的時,最重要的是「這家公司體質好不好」,而「買進價位好不好」真的只是其次。對於股市新手而言,或許技術面分析相對於基本面分析是簡單許多的,不過若單單用技術面分析去決定投資標的,就不免有點本末倒置了。
「投資」這件事是萬萬急不得的,思慮不周的投資往往會導致虧損。要成為投資界的常勝軍,就要先把自己裝備到最好。這篇文章是此次「技術分析新手教學」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日後會再有其他文章跟各位投朋友介紹「 MACD 」、「 RSI 」、「布林通道」等進階技術分析指標。不過在那之前,筆者於股感站上也有一系列的「三大報表其實不難!」文章,手把手教各位投資朋友如何閱讀三大報表去做公司基本面的分析!於此附上該系列文連結作為延伸閱讀,歡迎大家同時配著一起享用,互相勉勵、一起成長變成一個更厲害的投資人!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