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於2009年的相即設計,由呂世民與林怡菁共同創立,經手過多個連鎖餐飲空間、住宅與大樓公設等項目,也榮獲如義大利A'Design Award、德國紅點設計大獎等國際獎項之肯定。《室內》雜誌邀請呂世民總監參與本期收藏經企劃,請他分享在設計實務上,針對軟件搭配的想法與觀察,以及聊聊自身愛用及收藏物件所擁有的精彩故事。
入手指標:符合人體工學、尺度恰當、有故事
呂世民自述是一位喜愛老東西、具有老靈魂的人,也因此,他十分重視物件背後所蘊含的時空背景或脈絡,他說跟其他藏家相比,自己的收藏品可謂九牛一毛,但他覺得收藏這件事,是一種個人的療癒行為、是專屬自己的小天地,也是形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物件不在乎大或小,重要的是,這項物品是否乘載著你的故事,或與過往經驗的連結,進而成為與他人分享交流的契機,也能為空間增添趣味。
此外,在操刀空間設計時,設計師則認為在大型家具的配置上,已跳脫過往制式的固定觀念,混搭風(mix&match)也逐漸受到消費者喜愛,混搭營造出的衝突美感,以及家具之間的對話、畫面的串聯,往往扮演著使空間層次更為豐厚的關鍵角色,不過設計師也強調,家具的「尺度」正確、以及具有良好的「人體工學」,才有可能帶來恰到好處的作用和協調的視覺比例,倘若給予高齡者一張坐深過深的沙發,不僅無法擁有舒適坐感,更可能造成身體負擔;而小坪數空間若硬塞入量體感十足的物件,亦可能造成頭重腳輕之不平衡感。
論尺寸與尺度的重要性
呂世民表示,設計師就如同廚師,需精準掌握客人各自的細微需求,並端出一道道符合喜好又美味的料理,誠如經手室內設計時,需確實了解業主的背景,再輔以適合的軟件,或業主珍藏、喜愛的物品,進行意象和精神的詮釋,交織出獨一無二的空間腳本。
設計師亦分享,他習慣運用「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手法來塑造空間畫面,創造協調的視覺平衡。談及為空間增添畫龍點睛作用的藝術品,呂世民則認為「尺寸」是需要特別注意的部分,畫作容易因觀看的角度而有不同的解讀,每人對色彩、構圖所產生的共鳴也不盡相同,但尺寸的合理性卻是令人一眼即瞭;此外,懸掛位置也需仔細安排,以期達到最佳效果。
圖片提供」XJstudio相即設計
人物攝影」鄒昌銘
閱讀全文請點連結,到interior官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