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血尿半年揪出晚期膀胱癌 阿嬤靠免疫療法把腫瘤變不見

華人健康網

發布於 2019年01月19日02:16 •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血尿半年揪出晚期膀胱癌 阿嬤靠免疫療法把腫瘤變不見
血尿半年揪出晚期膀胱癌 阿嬤靠免疫療法把腫瘤變不見

發現「無痛性血尿」,快就醫!一名年約80歲的林姓阿嬤,莫名血尿持續半年,且合併頻尿、尿不乾淨、解尿時有痠痛感等症狀,就醫檢查發現膀胱有一顆約4公分大小的腫瘤,且癌細胞已轉移至骨盆腔淋巴組織,確診為第4期膀胱癌。幸好,阿嬤接受免疫治療的成效良好,治療迄今接近1年半,腫瘤幾乎消失看不見,恢復良好的健康狀態。

平均每4位膀胱癌患者,就有1人是80歲以上老人!

膀胱癌是典型的「老人癌」,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公佈的癌症登記資料,105年台灣新增的膀胱癌患者中,80歲以上高齡患者比例占24.22%,相當於每4位膀胱癌患者就有1位是80歲以上的老爺爺或老奶奶。

晚期膀胱癌術後化療 年長患者面臨困境多

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蘇祐立表示,早期膀胱癌患者的治療以手術為主,而晚期患者的癌細胞已轉移至淋巴或肝、腎等內臟器官,不能只靠手術,還需搭配術後化療。然而,臨床發現治療膀胱癌常用的含鉑類化學藥物,對於年長的晚期膀胱癌患者而言,是一種「很辛苦」的治療方式。

其中,第一代含鉑類化療藥的治療效果雖佳,但副作用大,患者常有噁心、嘔吐、疲倦、食慾不振等症狀,且此藥具腎毒性和耳毒性,易導致腎功能和聽力變差。第二代含鉑類化療藥,雖然相較於第一代,沒了噁心、嘔吐和腎毒性的問題,但殲滅癌細胞的效果較差,且造血功能容易受到影響,出現貧血、白血球低下等症狀,患者平均存活時間較短。

突破化療困境,免疫療法成為新的選擇!

對於含鉑類化療藥「有一好,沒兩好」所造成的治療困境,隨著醫藥科技進步,免疫療法可望成為突破者。目前免疫療法主要作為晚期膀胱癌的二線使用,但若患者有腎功能不佳、年紀太大、體能狀態較差,或者一線治療不適用鉑類藥物的情況,則可在一線直接使用免疫療法。

2018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發表的一份研究顯示,不適用第一代含鉑類化療藥的晚期膀胱癌患者,第一線單獨接受免疫藥物治療的中位存活期逾16個月,不僅比傳統使用第一代含鉑類化療藥患者的存活期10個月多延長半年,且20%患者的腫瘤縮小,8%患者腫瘤甚至完全消失,可以長期存活。另外,免疫療法也大幅減輕了鉑類化療可能引發的副作用,讓患者保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至於晚期膀胱癌患者在免疫治療之前,是否有先做PD-L1等基因檢測的必要?蘇祐立醫師表示,免疫治療藥物做為二線使用,可以免做PD-L1檢測,直接使用;而做為一線使用,雖然美國食品藥物監管局(FDA)以及歐洲藥物管理局(EMA)建議PD-L1表現量超過10%的反應效果較好,但PD-L1表現量不是唯一且完全有效的指標,實務上僅能當作參考,前述的林姓阿嬤便是最佳見證。她在接受免疫治療之前,檢測PD-L1的表現量為「0」,但最終的治療效果仍為「完全反應」,治療後幾乎看不到癌蹤。

提高警覺!無痛性血尿,恐是膀胱癌的警訊!

縱然醫學再進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永遠是找回健康的鐵則。蘇祐立醫師提醒,多注意平日的排尿狀況,若出現「無痛性血尿」,通常是膀胱癌發出的警訊,建議立即就醫。另外,若無痛性血尿伴隨頻尿、餘尿感或解尿時疼痛等症狀,代表腫瘤已侵犯較深層的肌肉組織;若伴隨骨頭痛、發燒、咳嗽等症狀,多代表癌細胞產生遠端轉移,更要把握及早正確治療的原則!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