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蘋果日報才揮別香港,台灣「蘋果新聞網」也將出售!潛在2大買家是誰?

數位時代

更新於 2021年06月30日01:49 • 發布於 2021年06月30日01:48

6月30日更新:壹傳媒擬出售台灣《蘋果新聞網》

壹傳媒表示,於29日已與潛在買家簽訂意向書,將出售台灣《蘋果新聞網》,市場盛傳台灣的兩大買家,就是寶佳集團和愛爾麗集團。

而根據《財訊》報導,愛爾麗集團創辦人常如山證實正與寶佳集團競爭,但對於市場上傳言7月9日完成交易,表示為錯誤消息。

6月24日更新:發行最後一期

香港蘋果日報今天出版最後一份報紙,以「港人雨中痛別,『我哋(們)撐蘋果』」為頭版標題,內文提到,對於報章管理層決定停止運作,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表示充分理解。其網站、臉書等社群媒體也已停止運作。

香港蘋果日報

24日的社論則以「給香港人的告別書」為標題,內容指「蘋果死亡,新聞自由是暴政的犧牲品」。

6月23日更新:香港蘋果日報停刊

香港蘋果日報腹背受敵,先前香港警方國家安全處先是拘捕了蘋果日報及其母公司壹傳媒集團5名高層,隨後又凍結了蘋果日報等3家關連公司港幣1800萬元資產,使這個26年的媒體界傳奇集團陷入巨大困境。

壹傳媒的聲明如下:

壹傳媒有限公司(「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遺憾地宣佈,由於香港當前的 情況,蘋果日報 的印刷版不遲於 2021 年 6 月 26 日星期六最後一期結束,而 電子版亦不遲於 2021 年 6 月 26 日星期六晚上 11 時 59 分停用。本公司感謝 讀者忠實的支持,並感謝我們的記者、員工及廣告商在過去 26 年的信任。

隨後「香港蘋果日報」也在臉書上發佈聲明:

《蘋果日報》管理層根據壹傳媒集團董事局的公佈,基於員工安全及人手考慮,決定午夜後即時停止運作,明日(24日)出版的將是最後一份實體報紙,網站將於午夜後停止更新。

至於員工離職安排、訂戶善後詳情將由壹傳媒集團稍後公佈。蘋果感謝讀者、訂戶、廣告客戶及香港人26年來厚愛的支持。在此別過,珍重。

另外,壹傳媒旗下的《壹週刊》也宣布將結束營運。社長黃麗裳在臉書上感性發文表示,「編輯部相信大時代下已經到臨終點前」、「過去大家為壹週刊努力過,享受過做新聞的自由,就無悔了」。

下為原報導

今(14)日,18歲的《台灣蘋果日報》宣布下週二停刊,並發布了一封給讀者的公開信,指出數位洪流超乎想像,尤其是Google、Facebook等數位平台的壟斷,造成媒體廣告資源的大量流失,成了對蘋果日報的沈重打擊。

事實上,蘋果日報的告別,也反映出新聞媒體(不論線上線下)求生的艱辛。2019年蘋果新聞網「封網」,開大型新聞媒體第一槍、推出訂閱制,希望藉由讀者付費來擺脫數位廣告的綁架,然而該計畫維持不到一年,在去(2020)年7月1日宣告終結,又重新開放免費閱讀。

如今紙本蘋果日報將停刊,蘋果也表示未來採訪團隊將會更集中資源在《蘋果新聞網》,對於這樣一個一向敢於嘗試、挑戰的媒體集團,未來能否在數位戰局中殺出血路,大家都等著看。

以下為《蘋果日報》致讀者信

致讀者:

18年前的5月2日,台灣SARS疫情最嚴重之際,《台灣蘋果日報》宣布創刊。如今造化弄人,新冠肺炎在台灣進入社區感染,造成疫情全台恐慌之時,今天要向各位讀者沈痛的宣布:《台灣蘋果日報》紙本在五月十七日出刊最後一次報紙後,將在十八日起停刊。

十八年來,《台灣蘋果日報》紙媒以創新的內容改變台灣媒體環境,但今天,我們也被媒體環境所改變。因營運上虧損持續,在非常不得已的情況下,壹傳媒集團決定《台灣蘋果日報》紙本停刊,集中資源發展《蘋果新聞網》。

我們相信,台灣沒有一份媒體如我們這麼重視讀者:我們辦讀者會聽取你們對我們紙媒版面的批評;每天見報的「錯與批評」,真實刊載你們對我們的鞕策;追蹤你們每天上百件提供的爆料與投訴線索,揭開各種醜陋或感人的真相。每日報紙的上架,貪官者懼,犯科者畏,樂活者愛,這是每天一蘋果,和台灣民眾生活貼近的寫照。作為台灣最貴的一份日報,迄今每天仍有十萬份的銷量,要非常謝謝讀者十八年來的支持,我們才能堅守至今。

我們是台灣第一份全彩的綜合報紙,也是第一份以零售為主的報紙。在各擁政治立場的媒體環境裡,我們致力於建立超越藍綠的一份報紙,批判執政者,也監督在野者。我們擺脫傳統媒體的報導型態,強調有圖有真相,一切看證據說話;我們也創造紙媒的創意空間,精緻的王建民海報、年年不間斷的奧斯卡及國內金馬、金鐘、金曲奬跨頁特刊、每年跨年的大幅煙火專刊,都陪讀者迷走過最燦爛的一段時光。蘋果開花結果,《台灣蘋果日報》曾經長期是台灣銷量最高與傳閱率最高的報紙。

但網路發展徹底改變讀者閱讀習慣,雖然《台灣蘋果日報》是台灣媒體轉型的先行者,無論是動畫、影片、即時新聞,乃至於網路的訂閱制,我們都勇於嘗試,勇於改變。但數位洪流超乎我們想像,尤其是Google、Facebook等數位平台的壟斷,造成廣告資源的大量流失,對紙媒不啻是沈痛打擊。

香港政治局勢的加速惡化,民主蒙塵,新聞自由更是遭受全面打壓。創辦人黎智英為追求民主,卻因言論獲罪,如今繫獄於香港監獄。親中勢力封殺各種廣告資源,使香港《蘋果日報》營運萬分艱辛,幸賴讀者追求自由的信念支持,依然守住新聞自由最重要的堡壘。

《台灣蘋果日報》在新聞戰場並沒有輸,但內外的交迫,我們是輸在另一塊戰場:輸在廣告資源被壟斷,輸在香港局勢惡化,造成我們無法再長期支撐虧損,縱然我們努力縮減虧損,仍然無法挽回頹勢。不得不宣布紙本停刊,把所有資源專注於數位。

我們問責自己,也要深感自己努力不夠,愧對支持的讀者,把紙本《台灣蘋果日報》停刊,是我們最不願意做的決定,但當這一天來臨,我們只能向讀者深深說聲抱歉。

我們痛惜《台灣蘋果日報》紙本的停刊,痛惜消失一份不問藍綠,只問是非的報紙;痛惜民意在傳統媒體少了一個出口;痛惜在報架上,讀者少了一個重要的選擇。

但我們要說的,我們忍痛割捨紙本,但不敢,也不能割捨我們的媒體責任,為民喉舌,追求公義,捍衛民主自由。

因此在紙本停刊後,我們堅實的採訪團隊將會更集中資源在《蘋果新聞網》。《蘋果》的精神不會打折,只會更挺直腰桿,以最好的報導回報支持的讀者,

《台灣蘋果日報》啟

責任編輯:蕭閔云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