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政壇這段日子以來籠罩在一片「#MeToo」聲討氛圍中,不只朝野政治人物現在人人自危,就連學界、媒體、藝文界和演藝圈也幾乎時時都有新爆料,「株連」之深、之廣可謂前所未見。尤其這回竟然是從向來把性別平權標榜為進步價值的民進黨內開始引燃,絕大多數案例都還發生在號稱最重視女權的總統蔡英文黨主席任內,涉案者甚至還包括和她關係匪淺的心腹,可謂徹底毀棄閱聽大眾、特別是許多綠營支持者的三觀。
這一連串性騷事件被揭發,始於5月31日一位前婦女部女黨工的臉書發文。時隔兩天,當醜聞已經從單一事件延燒成3起,加害人更由外包導演擴增到黨內幹部後,蔡總統2號晚間終於才首度表達歉意。但黨內對幾名涉案加害人和包庇幹部的究責懲處,似乎已經難以遏止事態擴大。緊接著就連貴為「小英之友會總會長」、現任總統府資政,以及監察院長陳菊2010年高雄市長任內的辦公室主任都被踢爆性騷惡行後,小英總統只好為自己身邊的人都管不好,向社會大眾第二度和第三度致歉。
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鈕則勳認為,一連串性騷爭議繼去年的論文抄襲事件後又再次襲捲民進黨;又再次讓綠營說一套、做一套,口惠而實不至,甚至「嚴以律人、寬以待己」的刻版印象深植人心。
對照事態發展果然都能找到類似的軌跡:民進黨眼見紙包不住火,全黨上下忙於招架的同時,那幾位過去經常以高姿態評論女性議題的代表性人物,要不是瞬間神隱、要不就避重就輕。等到藍白陣營也被牽扯波及後,再重新戴上道貌岸然的面具大發議論、意圖搶回話語權。這樣的偽善和雙標,一般民眾多少都有些熟悉感。
當然這類在許多有權有勢者眼中不以為意的犯行,絕不會只發生在綠營。隨後藍白陣營和時代力量也接續有人行跡曝光,其中更涵蓋兩位國民黨向來爭議性不低的現任立委。但平心而論,國民黨上下的處置態度,要比包庇、要比雙標,相較於他們監督的民進黨恐怕也好不到哪裡去。例如藍營先前強烈呼籲可能涉有吃案疑慮的副祕林飛帆退選立委;但等林飛帆13日真的宣布退選,又改口批他「沒擔當」、「選不下去還推卸責任」,當然也被對手緊咬反批:最好也能以同樣標準來要求傅崐萁和陳雪生退選!顯見藍營的見獵心喜、卻不思反省,也沒能在道德制高點上替自己加到分。
鈕則勳評估性騷爭議勢必大大衝擊綠營主帥賴清德的選情,特別是其中來自婦女、青年和中間族群的選票,有機會出現侯柯分食的局面。如果我們進一步思索,或許這也拜侯友宜被內部批評「與藍營關係若即若離」之賜,在他猛攻綠營性醜聞的同時,無需顧慮黨內盤根錯節的派系糾葛:無論黨內黑金或性騷爭議,他可能是至今唯一敢公開對傅崐萁不假辭色的藍營要角,這也變相讓侯友宜無需背負藍營過多的包袱、最後反而壓垮自己。但很可惜侯友宜自己卻深陷「餵藥風波」,多點攻防、自顧不暇的結果難免讓火力分散,不容易把對手一招擊潰。
其實#MeToo還不只在政壇發酵,那些過去道貌岸然的學界大老、擁有高聲量的網紅名嘴,乃至於報社高層、文壇巨擘和演藝圈都有人陸續被揭發,讓眾人驚覺:原來籠罩在這些名人光環下還是有那麼多難以壓抑的人欲伺機流竄宣洩。如果進一步細究就能發現,不管是在政界或其他領域,這些事件中都存在受害者和加害者「權力」不對等關係,也因此才會讓那些處於相對強勢者,自恃欲染指或侵犯的對象沒能力、或至少在事發當下沒能力拒絕或反擊。而這也讓許多被侵犯的人,感受到的不適、屈辱甚或恐懼,更加重了性騷本身所造成的傷害。
因此,朝野各界除了忙著替自己找到停損點、並繼續挖對手牆角之外,或許也應該平心靜氣、集思廣益,更重要的是不帶政黨私心,從制度上設計出一套足以對抗並阻絕那些讓私慾有機會上下其手的情境和規範,或許才是經歷過這場「相互毀滅保證」的性騷風暴後,朝野能從中學習到的基本態度。(張柏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