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建設與市場的交鋒
2024年房市在政策調整、重大建設與市場需求的交互影響下,掀起多起熱門話題;從新青安政策引發的人頭炒房爭議、銀行貸款滿水位導致的資金困境,到號稱最嚴的第七波信用管制,每個議題都牽動市場脈動,成為今年不可忽視的焦點。《網路溫度計DailyView》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揭曉2024年度房市焦點Top 10,帶你回顧這些影響深遠的房市事件吧!
No.10 淡江大橋近完工
被譽為「台版舊金山大橋」的淡江大橋,橫跨淡水河口,串聯淡水與八里兩地,是北台灣交通的重要樞紐,工程已進入後半階段,預計於2025年底完工通車。交通部公路局指出,淡江大橋全線通車後,淡水與八里的行車距離將縮短約15公里,車程時間也將減少約25分鐘,這不僅大幅提升兩地通勤效率,還將有效紓解竹圍路段及關渡大橋的交通壓力,為每日往返的通勤者節省寶貴時間與精力,網友表示,「縮短15分鐘這說法有點浮誇了,不過幫助很大是一定的」;也有人認為「總覺得淡江大橋跟淡北道路都蓋好淡水照樣塞爆」。
東森房屋研究中心經理葉沛堯分析,便利的交通將串聯台64、台61等快速道路,提升聯外效率,有效疏解淡海新市鎮車流,並帶動觀光與周邊產業發展,房市熱度也將隨之上升,吸引更多人移居,推動區域房市需求增長。
No.9 租金指數年增率創新高
pixabay
2024年台灣租金指數年增率再次攀升,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於12月5日公布的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顯示,房租指數上漲2.66%,創下28年半以來的新高;樂屋網發言人洪安怡指出,台灣租金指數年增率長期與房價脫鉤,過去多以緩慢步調攀升,但自2022年起漲勢明顯加速,年增率持續突破2%,至今未見回落。這波漲勢的主因來自房東成本大幅增加,包括通膨、央行升息、租金補貼政策推高市場基準,以及電費管制等因素,讓出租成本持續攀高。
對租客來說,找到一間「CP值高」的租屋處,已經成為一場硬仗,租金指數攀升不僅反映市場現況,也透露出在城市生活的現實壓力,網友感嘆,「房租漲那麼多,房東只要租的出去就沒壓力」、「6坪的套房從兩年前租金5,800漲到現在9,000,嚇死人的高」。
No.8 台版地面師詐欺案
示意圖/ChatGPT
「地面師」是指假冒土地或房產所有權人,透過偽造文件、冒充身分進行房產詐騙的犯罪者;2024年上映的日劇《地面師》,改編自2017年日本真實案件,揭露詐騙集團如何設局奪取房產,劇情引發討論,也讓更多人認識到「地面師」的危險性。
2024年,台灣接連爆出類似案件,2023年11月,檢警調偵破首起台版「地面師」詐騙案;隨後在12月,又發生一起震驚社會的案例:一名70多歲退休女醫師接到自稱「檢警人員」的詐騙電話,被指控涉入洗錢案,恐慌之下聽從指示,提供大量現金,名下7間房產也遭質押,最終損失高達7,300萬元,該案在12月12日單日網路聲量達到1,802筆,網友驚呼,「7千多萬..還抵押,連老底都被騙光了」、「難怪台灣詐騙猖獗,騙這麼狠才幾年」。
No.7 國土計畫法展延問題
《國土計畫法》旨在劃分全國土地使用區域,實現永續發展,防止土地濫用,確保資源合理分配;然而,自2015年立法通過以來,有民眾質疑:「農民土地始用權力全部被收回,叫農民怎麼生活」、「國土計畫法趕鴨子上架,配套措施根本沒有完善!」在輿論壓力與藍綠立委達成共識下,原定2025年4月30日全面施行的國土功能分區圖,最終延至2031年,增加六年緩衝期,在此期間,土地交易規範將維持現狀。
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分析,根據現行《區域計畫法》,符合條件的農地可申請變更為建地,這吸引投資客、企業與開發商低價收購農地,推動土地市場交易熱絡;未來《國土計畫法》正式上路後,土地開發與變更門檻將大幅提高,市場彈性空間收窄,交易熱潮恐面臨降溫,投資氛圍也將逐漸冷卻;徐佳馨則認為,政策延後增加市場不確定性,買賣雙方須謹慎應對未來土地用途限制,如何在展延期間達成中央、地方與民間共識將是關鍵挑戰。
No.6 0403花蓮地震推動都更議題
Pexels
2024年4月3日,花蓮發生規模7.2強震,突如其來的劇烈搖晃讓全台屏息。新聞畫面中,傾斜的建築、龜裂的牆面、驚慌逃出的居民,成為揮之不去的集體記憶;地震過後,花蓮地區超過170件建物被貼上紅黃單,全台各地也有多處建築被列為危險建物,這場地震也讓老舊建築的安全問題再次成為焦點。
根據審計部統計,截至2023年底,全國住宅屋齡平均32年,全台約有500萬戶屋齡超過30年的房屋,占總體房屋一半以上,潛在風險不容忽視;震後,台北市長蔣萬安率先宣布啟動「大都更時代」,推動「八箭政策」,透過容積獎勵、防災型都更、降低公辦都更受理門檻、放寬民辦都更法令及危老檢討審查項目等作法,全面加速都市更新,減少民眾疑慮,降低推動阻力,網友認為「容積率提升到能室內一換一 都更會好推動很多」、「台北只能靠自然都更,利益牽扯太廣」。
No.5 囤房稅2.0上路
2024年2月16日,財政部正式預告囤房稅2.0稅率基準。消息一出,隔日網路討論聲量瞬間飆升,2月17日單日聲量高達1,520筆,引發廣泛關注。
囤房稅2.0主要針對多屋持有者,將「縣市歸戶」改為「全國歸戶」,並調高非自住房屋稅率,目的是抑制囤房,保障自住權益,政策已於2024年7月1日正式實施,並將於2025年5月開始依新制課徵稅金。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指出,囤房稅2.0實施後,將提高多屋族的持有成本,鼓勵建商與大戶釋出空置房屋,立意良善;但鑒於目前台灣房屋稅的稅基偏低,她認為僅靠提高囤房稅逼出空置房屋,恐怕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反對者則擔憂成本將轉嫁到租客,「反正本來就一堆人頭 真的超過就轉嫁到租金」、「每個月又要把存股錢撥一點來繳租金了」。
No.4 台積電嘉義科學園區設廠
shutterstock
行政院於2024年3月18日宣布,台積電將於嘉義縣太保市的嘉義科學園區設廠,消息一出引爆討論,單日網路聲量高達2,041筆。作為半導體龍頭,台積電設廠一向帶動當地經濟、就業與房市發展,樂屋網發言人洪安怡指出,受惠區域以太保和朴子為主,尤其是縣治特區與高鐵特區;縣治特區有行政機關進駐,還有長庚醫院周邊商圈補足基本生活機能;高鐵特區則因高鐵優勢與華泰名品城落腳,吸引大型建商插旗,房價隨之攀升。
洪安怡表示,隨著重大建設陸續到位,未來這些區域有望迎來一波發展榮景,網友驚嘆「房地產靠台積,股市也靠台積,厲害了」、「哪裡有台積電,哪裡就看得到錢錢的未來嗎,哈哈」、「房價比天高每個縣市都有機會,只要台積電一去,通通中獎恭喜了」。
No.3 第七波信用管制
被譽為「史上最嚴」的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於2024年9月20日上路,進一步收緊房貸條件,針對多屋族與高價住宅貸款加強管制,並擴大適用範圍至全國;核心措施包括取消名下有房者第一戶購屋貸款的寬限期,第二戶貸款成數從6成降至5成,顯示央行抑制炒房的決心。
《房產溫度計》名家徐佳馨指出,此次政策嚴格程度超乎預期,重新定義自然人名下有房再購者,換屋族、多房投資客,甚至建商全都無一倖免;成屋市場首當其衝,預售市場的交屋進度也將被打亂,影響銷售進程,市場恐迎來一波動盪。
為避免錯殺繼承族與換屋族,央行於2024年10月9日宣布鬆綁,繼承取得房屋、換屋簽切結1年內出售原有房產,以及已簽約購置成屋或預售屋者,均不受管制影響,網友表示「這樣才對嘛!不然真的在搞」、「這樣搞水位就更難降了吧」、「主要是幫新青安解套而已,鬆綁不多」。
No.2 銀行貸款近滿水位
示意圖/ChatGPT
受惠於新青安政策,房市熱度持續升溫,2024年8月,銀行房貸餘額接近「滿水位」成熱門話題,光是8月21日單日網路聲量高達4,201筆;根據統計,全台銀行房貸餘額已達新高,對於多屋族、換屋族和豪宅貸款者,貸款門檻提高,放款條件更嚴格,讓不少民眾踢到鐵板,陷入「貸不到款」的窘境,引發民怨,「滿水位是真的,要排隊是真的」、「成立自救會吧」、「全國都沒想到貸款總額有上限?繼續青安」。
面對銀行貸款滿水位,徐佳馨建議購屋族提前做好三大準備:一、了解貸款潛規則,避免成為「小白戶」,建立良好信用,並與房貸專員維持互動,資金緊縮時可考慮壽險、農漁會、郵局等備案;二、提前確認貸款條件,不要只聽建商、代銷或房仲保證,應事前向銀行確認細節;三、簽約時加註延遲免責條款,避免自己因為貸款延期而被迫違約賠償,穩健準備,才能在資金緊縮時順利完成購屋。
No.1 新青安之亂
示意圖/ChatGPT
新青安貸款方案讓許多人實現買房夢,但也引發爭議,像是人頭炒房、貸後轉租等問題浮現,不少網友質疑,新青安成為推高房價的助力,根據財政部初步查核,發現共1,502件不符自住使用個案,其中1,332件涉及出租情事,170件為人頭戶,網友不滿覺得「 真的是破壞好意」、「人頭一定不止,這一波先抓非常明顯的」、「都是人頭害我上不了車啦」。
東森房屋研究中心經理葉沛堯分析認為,新青安政策立意良善,卻意外推升短期房價,大量申貸使銀行不動產貸款接近滿水位,審核更嚴格,排隊撥款成為常態;他進一步提醒,新青安利息補貼預計將於2026年7月退場,首購族將面臨更大資金壓力,購房前應審慎評估財務狀況,避免資金調度失衡。
近期,新青安是否延長辦理成為市場熱議話題,財政部長莊翠雲1月2日表示,將在2026年7月底到期前三個月,根據實施狀況進行檢討,再討論是否續辦,市場對此保持高度關注。
分析說明
本研究資料由《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提供,分析時間範圍為2024年01月01日至2024年12月25日。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係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為語意分析之工具,每月處理15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Threads、TikTok、Instagram、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本調查針對討論主題相關文本進行分析,並根據網友就該議題之討論,作為本次主題分析與排序依據。
本文所調查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名次僅代表網路討論聲量大小,不代表網友正負評價。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調查結果之圖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改寫〗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