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材料價格跌價,有利台灣太陽能模組業者獲利
根據市調機構 TrendForce 研究顯示,太陽能板自 12 月中旬起於中國境內搶裝潮漸入尾聲,海外需求因節慶假期而走低,一線矽片供應大廠開始大幅下調矽片售價,降價潮也蔓延至矽料及電池片等材料,並預期將續跌至 23Q1。
台灣計劃 2025 年再生能源發電比重要達 20%
展望 2023 年太陽能產業,由於上游矽料新產能持續開出,過往供不應求的現象有望緩解,在原料價格滑落的情況下,有利台灣太陽能模組業者獲利表現,如元晶(6443)、茂迪(6244)、安集(6477)、聯合再生(3576)。除了成本有利之外,由於台灣已經計劃 2025 年再生能源發電比重要達 20%,其中預計太陽能光電累積設置容量要達 20 GW,然而目前僅建置 9.2GW,未來還有很大成長空間。
預估元晶 2023 年 EPS 達 1.78 元
展望元晶 2023 年營運:1)預估未來 3 年平均新增建置量都要至少達 3GW 帶動模組出貨;2)打入 Tesla 旗下 SolarCity 供應鏈,已經於 22H2 開始出貨太陽能電池,長期可望受惠降低通膨法案;3)擴充大尺寸 M6/M10 產線,2022 年底模組產能由 1GW 提升至 1.5GW,電池產能由 1GW 提升至 1.5GW, 23Q2 還會再提升至 1.8GW,屆時大尺寸產品比重將過半,有望優化產品組合。
預估元晶 2022 / 2023 年 EPS 為 0.48 元(YoY+380%) / 1.78 元(YoY+270.8%),以 2023 年預估 EPS 評價計算,2022.12.22 收盤價 33.70 元,本益比為 19 倍,參考國內獲利較穩定之同業安集本益比約 15~20 倍,目前評價並未明顯低估。
預估安集 2023 年 EPS 達 3.24 元
展望安集 2023 年營運:1)在模組方面,受惠低毛利訂單去化完畢,新接訂單毛利率有望達雙位數水準,整體產能也將再提升 20% 至 300MW;2)在自有電廠方面,預估提升近 3 成達 116MW,售電收入增加有望優化產品組合;3)轉投資鴻鼎控股持股 49%,共同投資 300MW 太陽能電廠,隨著後續併網後之售電收入將挹注業外收入。
預估安集 2022 / 2023 年 EPS 分別為 1.96 元(YoY+69%) / 3.24 元(YoY+65.3%),以預估 2023 年 EPS 評價,2022.12.22 收盤價 45.05 元,本益比為 14 倍,考量台灣政府作多太陽能產業,再加上安集擁有電廠穩定貢獻獲利,本益比有望朝 20 倍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