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二十二年前,宜蘭慈心華德福實驗高中從幼兒園辦起,十年後學校從小學完整銜接到高中,在少子化的時代,每年中小學部有超過一百多名學生排隊等入學。這是一所位在宜蘭縣冬山鄉的額滿學校,從台北開車前往約要70分鐘,吸引很多為孩子教育奔走的家長青睞。
慈心華德福實驗高中,從小一到高三,全校目前有907位學生,是全亞洲最大的華德福學校。支撐這所學校永續辦學的關鍵是「師資」,慈心華德福不只是一所栽培下一代的實驗學校,也是台灣華德福教育的師資培育基地。
財團法人人智學教育基金會二十年來舉辦華德福教育師培,培養華語區師資,2011年至2023年有超過三千五百人次參與。2015年之前,每年約150至250人,但在台灣「實驗教育三法」通過之後,參與師培的人數從300人開始往上升,2021年達五百人高峰。後因疫情停辦一年,近兩年仍維持每年近三百人參與的規模。參與者身分多元,除了老師,還有家長,以及對華德福教育有興趣的民眾,更有來自香港、馬來西亞、中國的學員跨海來台取經。
「實驗教育三法」上路,系統性師培是學校永續發展的關鍵基礎。許多華德福共學團體開始轉型成機構,可以收更多學生,但就需要更多的老師。宜蘭慈心華德福高中副校長、人智學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林詩閔觀察,特別在2017年第二次全面修法後,除了華德福共學團體規模增加,也開始出現公辦公營、公辦民營的華德福學校,有時幾乎是「全校」老師每個月一起從台灣各縣市來師培。
一場文化與社群的改造
華德福教育重視動手做和人際的互動,師培課程曾因疫情停辦一年,但也沒停下腳步,而是重新調整課程。若以疫情作為分野,疫情前是「三年師培」,首年基礎人智學理念課程,次年教育理論教學法,第三年則是帶有實務性的課程,一口氣從理論到現場;疫情後調整為「二+二年師培」,前兩年是基礎養成課程,後兩年是專業進階課程,帶入華德福文本研究與主題式藝術鍛鍊。
但無論是疫情前或疫情後,師培模式都是一樣的。學員必須在每個月空出一個週末的時間,從全台各地前往宜蘭慈心校園,進行為期兩天從早到晚的課程。有不少「父母」學員,幾乎都會帶著自家孩子一同前往,不僅父母一起成長,孩子也在旁自成社群,成為彼此的學伴。與一般「帶狀」師培課程不同的是,透過漸進式學習,學員在收穫知識之後,能回到生活場域消化、實踐,一個月後再重回慈心「充電」。
慈心華德福資深教師丁力藺長期擔任華德福師培講師,她相信,「教育」並不是學一個表象,而是要從哲學、內在鍛鍊開始,華德福師培包含家長、學校、社群,不論是體制內外,進行一場文化與社群的改造。林詩閔也補充,鄰近華語國家因為實驗教育相關法源不完整,過去有來自香港、馬來西亞、中國的學員,基金會也派老師到海外協助師培,在不同地區培訓華德福師資。
在完成華德福師培以後,教師間的資源共享交流更顯重要。約莫二十年前,漢堡華德福師培中心創始人、資深華德福學校導師及音樂教師羅塔・史代曼(Lothar Steinman)在仁美華德福授課時,曾經鼓勵老師要跨校為新學年課程做準備,這個起心動念,也成為「全國華德福教師聯合備課」的前身。
這十多年來,台灣華德福聯備核心小組每年會選定一所華德福學校,邀請全國華德福教師進行為期三天左右的教學分享。有今年剛參與完聯備的成員形容,這是民間自發的備課與教學「互助會」。
但像是慈心華德福這樣公辦民營的實驗學校,正式師資仍須經過體制內師培,並且取得教師證,再通過學校舉辦的教甄,才能成為正式教師,享有正式教師的薪資與福利。曾任慈心華德福高中校長的資深教師郭朝清表示,「實驗教育三法」希望民間社會力走入教學現場,並引入民間多元師資,國家應該要「解放師培」,否則永遠只能用代理、代課。
慈心華德福高中校長羅心慧則建議可採雙軌制,教師一樣要修教育學程,但可以取得實驗教師證,也可和民間師培合作學分。
------------------------------------
地點:宜蘭縣冬山鄉
特色:學費比照公立的華德福教育,每天有2小時主題課程,另有優律思美、書畫等專科課程。實踐以人為出發的教育,重視身心靈全面發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