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凱米颱風0802》水稻秧苗大作戰!風雨重創中南部育苗場,逼近二期稻作插秧死線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2024年10月21日17:45 • 發布於 2024年08月02日11:25 • 上下游News&Market
凱米颱風0802》水稻秧苗大作戰!風雨重創中南部育苗場,逼近二期稻作插秧死線

凱米颱風收走了正在盛產的香蕉、芭樂、柑橘及蔬菜,也收走了即將下土的秧苗。颱風帶來的強降雨,淹進許多雲嘉南秧苗場,數萬片秧苗陣亡。倖存秧苗泡水時間過長、變得虛弱,插到田間後大量「軟腳」倒下、甚至死亡。

儘管秧苗場承受極大損失,但讓他們壓力更大的是時間。此刻正值二期稻作插秧期,插秧時間最晚只到立秋(今年為 8 月 7 日),距離此刻僅剩五天。沒有優良秧苗就無法種稻,壓力全落在秧苗場身上,現在各縣市秧苗場彼此 call out、請求支援,力求不辜負稻農的期望。

凱米颱風帶來強降雨,使二期稻秧出現短缺(攝影/林怡均)
凱米颱風帶來強降雨,使二期稻秧出現短缺(攝影/林怡均)

二期稻秧正逢夏季,育成最困難,政策打亂秧苗秩序

台灣水稻每年種兩期,上半年種的稱為一期作,下半年則是二期作。要有秧苗,稻農才能為國人產出稻米。台南區農業改良場鹿草分場分場長陳榮坤說明,育成一批稻秧最少需要 12 天,雖然現在有機器輔助,但排列秧片、蓋鳥網、捲秧等工作仍仰賴人工,不僅勞心勞力,更要與時間賽跑。

陳榮坤指出,二期稻秧育成相對更難,因為育秧時間落在夏季,正是台灣最熱的時候,環境溫度越高,越不利於秧苗發育,近年來氣候異常,平均溫度越來高,使得秧苗場生存日益艱難。

二期稻正逢夏季,育秧難度高。(攝影/林怡均)
二期稻正逢夏季,育秧難度高。(攝影/林怡均)

秧苗場除了面對老天爺考驗,還有政策的改變。李明蒼認為,「水稻四選三打亂產業」,因為秧苗是依訂單排程生產,育苗場和農民長年穩定合作,客戶的面積、秧苗訂購量都非常固定,但水稻四選三出現後,育苗場根本不知道客戶是哪一期要休耕,「完全不曉得這一期該生產多少秧片」。

在情勢一片混亂下,育苗場多是「保守一點、不要做太多」,避免不必要的損失。然而,颱風過境讓秧苗數量雪上加霜。

政策為秧苗場備貨增添不確定因素,颱風又雪上加霜。(攝影/林怡均)
政策為秧苗場備貨增添不確定因素,颱風又雪上加霜。(攝影/林怡均)

颱風讓苗場淹水,秧苗盤東缺西漏,失去商品價值

凱米颱風過境,讓雲嘉南的秧苗場、插秧作業徹底大亂。嘉義縣水稻育苗協會理事長林武平是苦主之一,他的育苗場位在嘉義縣水上鄉,連日豪雨加上正逢大潮,「水根本排不掉」。

八掌溪潰堤,大水淹進他的育苗作業室,把育苗設備沖得四散,《上下游》到訪時,作業室地面仍有淤泥痕跡,且物件都還未歸位。

嘉義縣水稻育苗協會理事長林武平是本次風災苦主。(攝影/林怡均)
嘉義縣水稻育苗協會理事長林武平是本次風災苦主。(攝影/林怡均)

更讓秧苗場欲哭無淚的是「秧片損失」,李明蒼的秧苗場位在後壁,規模不小,每日原可供約 1 萬片秧苗,場內目前約有 10 萬片秧苗,但颱風造成淹水,1.5 萬片秧苗直接陣亡,剩餘的秧片更變成次級品。

遠遠往去,秧苗場仍是綠油油一片,但靠近細看即可發現「狀況不對」。李明蒼的成排秧片不如過往平整,而是凹凸不平,靠近凹處,就可看見秧盤上的秧苗不見了,「老天爺直接收走了」。

有明顯缺漏的秧片一旦放入插秧機,插秧過程將有一大堆缺漏,後續稻農補秧的負擔會很吃重,因此「連出貨資格都沒有」。

颱風帶來豪雨使秧苗出現缺漏,連出貨的資格都沒有。(攝影/林怡均)
颱風帶來豪雨使秧苗出現缺漏,連出貨的資格都沒有。(攝影/林怡均)

殘存次級品秧苗插入田裡,活不到明天

貌似沒有缺漏的秧片,也不等於合格。前來選購的稻農用手輕壓秧苗、端詳底部的植株密度,都紛紛搖頭、不約而同評論:「老闆,這很疏啊!」李明蒼無奈地表示,以往每分地水稻田約 30 張秧片便能插好,現在秧片變得稀疏,得增加到 40 至 45 片才能滿足需求,多出來的十幾片該如何計價,也令他非常頭痛。

次級品秧苗另一大問題是「撐不久」,颱風過後,林武平邊整理秧苗場邊出貨,但 7 月 27 日至30 日連續四日的秧苗竟都需要「售後服務」。因為殘存的次級品秧苗插到田裡後,「活不了一天」,今天插,明天就死,他必須不斷補秧給農民,這些多出來的「售後服務」也必須吸收成本,秧苗損失已從一萬片增至兩萬片。

泡過水的秧苗插入土後難存活(攝影/林怡均)
泡過水的秧苗插入土後難存活(攝影/林怡均)

林武平沒有絲毫誇大,《上下游》到訪當天,稻農劉先生剛好載了半車秧苗來找林武平,劉先生透露,他昨天購買兩車秧苗,其中 75% 秧苗插到 3 甲水稻田中,當天早上已全部奄奄一息倒在田裡,他不敢再將剩餘半車秧苗插入田裡,趕緊開車來秧苗場補秧、換秧。

劉先生更強調,「絕對不是我特別倒霉,我遇到的每個稻農都一樣」。

泡水秧苗打壞商譽,模範秧苗場不甘心

水稻在水田生長,為何秧苗泡水後種入田裡會慘兮兮?陳榮坤解釋,育苗場嚴重淹水,使整株秧苗泡在水裡,秧苗葉片無法接觸空氣、吸收二氧化碳來行光合作用,植株為了活下去,會消耗根部的稻種養分,因此泡過水的秧苗會急速抽高,顏色看起來濃綠,但其實這已變成不利種植的「老秧」。

陳榮坤進一步說明,通常秧苗 4 至 5 指高時,便可進行插秧,秧片放進插秧機後,機器行走在田間插秧過程,其實會先讓秧苗斷根,此時插在田裡的秧苗,要先靠底部的稻種供應養分來發育根系,才能在田間站穩。泡過水的秧苗等於是將儲備養分預支殆盡,因此在田間難以存活。

秧苗約 4 、5 指高時就必須插入田中,否則存活率會大打折扣。(攝影/林怡均)
秧苗約 4 、5 指高時就必須插入田中,否則存活率會大打折扣。(攝影/林怡均)

目前每張秧片約 40 元,光是李明蒼和林武平,兩人損失加總就已 140 萬元。但比起收入上的損失,李明蒼更介意的是「商譽下滑」。

他的秧苗場被業界評價「模範」,場域乾淨,秧苗品質極佳,望著次級品,他眉頭緊鎖,「做秧苗要對農民、稻田負責的」。他與農民的關係建立在優質秧苗之上,數十年來靠無數片秧苗建立起來的名譽,卻被凱米颱風吹得飄搖,令他非常不甘。

李明蒼對秧苗品質、場域嚴格把關,不甘多年商譽被颱風打壞(攝影/林怡均)
李明蒼對秧苗品質、場域嚴格把關,不甘多年商譽被颱風打壞(攝影/林怡均)

苗場彼此呼救,重作秧苗也來不及

秧苗損失引發的後果,會是今 ( 2024 ) 年中南部二期稻作缺秧,也意味著稻農將失去耕作機會。《上下游》致電台南市水稻育苗協會秘書胡育旗時,他正在雲林,為稻農尋找秧苗。

胡育旗的秧場雖損失不大,但也難以供應其他稻農臨時轉單。秧苗場正彼此借調,然而雲林秧苗場也受災慘重,整個育苗界都手忙腳亂。

雲林秧苗場損失慘重(照片提供/胡育旗)
雲林秧苗場損失慘重(照片提供/胡育旗)

陳榮坤進一步解釋,凱米颱風登陸前,雲林二期水稻田僅 15% 完成插秧,嘉南平原則約 20% 至 30% 水稻田插完秧,但凱米颱風在在 7 月 24 日登陸,將正在大量製作、出貨的秧苗場淹沒、秧苗淹壞,完全打亂目前中南部二期水稻進度,無論是秧苗場還是稻農都焦頭爛額。

製作一批秧苗最短僅需 12 天,若產地缺秧,那育苗場加緊重作一批,不就好了嗎?陳榮坤說明,每個作物都有適合種植的時節,二期水稻的插秧最佳時間為大暑至立秋,約為國曆 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不能更晚」。

現在距離今年立秋( 8 月 7 日)剩不到一週,秧苗場根本來不及育好秧苗,若是立秋後插秧種稻,該批水稻的耕種時間會碰上冬季,生長時間會隨低溫、日照縮短而拉長,且容易遇到東北季風,「產量會嚴重下滑!」

李明蒼也指出,今年氣候又更炎熱,育秧時間較以往拉得更長,「將近 20 天才能育好一批」。林武平則頭痛地表示,他的作業室被淹沒,「光整理都來不及」,面對客戶訂單,他只能硬著頭皮將過高的秧苗剃頭,減緩倒伏風險。

林武平將過高的稻秧剃頭,減少倒伏機率。(攝影/林怡均)
林武平將過高的稻秧剃頭,減少倒伏機率。(攝影/林怡均)

轉作雜糧?不是每塊田都可以

不只育苗場焦慮,稻農也忙得團團轉。雲林縣青農聯誼會第五屆會長謝志坪連日疲憊到「一躺下就睡著」,凱米颱風將他的田埂沖垮,還帶來不少稻草,家裡也淹水,他連續數日上午 5 點起床整理稻田,晚上 7 點下班整理家園,現在還未插秧、正在排隊等秧苗,「我也好緊張,好怕缺貨,好怕來不及。」

如果真的來不及插秧,稻農何不直接響應農業部政策、轉作雜糧領取獎勵金?謝志坪表示,並不是每塊水稻田都可以轉作,他的田區土壤非常濕黏,「我試過種黑豆,種下去都死光」,另外現在轉作休耕申報時間已過,除非農業部延長申報時間,否則農民也無法領取轉作獎勵。

林武平認為,農業部過往推行大區輪作受到反彈,原因在於輪作雜糧的區域沒有對應調整放水時間,過往曾發生「稻農休耕、水庫照常放水」的矛盾情形。農業部若想藉機推動雜糧轉作,也應以灌區為單位進行專區轉作,免得最後出現「水稻田隔壁種雜糧」,屆時水稻田的水依然會流到隔壁雜糧田,造成「兩邊都種不好」。

育苗場正彼此call out,請求支援秧片。(攝影/林怡均)
育苗場正彼此call out,請求支援秧片。(攝影/林怡均)

凱米颱風系列報導,全部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