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美食

【芭樂圖鑑】14種芭樂吃過嗎?珍珠帝王水晶三巨頭,紅鑽珍翠是新秀,中山月拔老相好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10月17日14:51 • 發布於 10月16日01:52 • 上下游News&Market
【芭樂圖鑑】14種芭樂吃過嗎?珍珠帝王水晶三巨頭,紅鑽珍翠是新秀,中山月拔老相好

芭樂是蓮霧的遠房親戚,來台超過 300 年,是最親民的水果。最初來台落腳的芭樂又小又酸,直到日治時期,台灣開始引種、研究芭樂,才慢慢變好吃。

台灣的芭樂舞台,有幾個階段性要角,首先是土芭樂,又大又脆的泰國芭樂接著登場,1990 年問世的「珍珠芭樂」更大幅改變台灣的芭樂版圖。芭樂美味又營養,是高 CP 值水果,台灣有哪些好吃芭樂?有請「芭樂先生」出馬,一同認識我們餐桌上的芭樂。(閱讀芭樂先生的故事

芭樂來台超過 300 年,日治時期開始引種

農業試驗所鳳山分所研究員謝鴻業說明,芭樂原產於中南美洲,如今在全球都很普遍,因為平價,所以在台灣被稱為平民水果,而在經濟較不發達的國家則是「貧民的水果」,例如:印度是全世界最大的芭樂產地,芭樂不只鮮食,也有很高比例會加工製成果汁。

《台灣府誌》記載,台灣於 1695 年就有芭樂的栽培紀錄。謝鴻業表示,先民開墾時將芭樂帶來台灣,當時的芭樂與現代芭樂差異極大,早期的芭樂多是野生、散佈在全台各地,果實小、果肉比例很少,且味道很酸,「不好吃」。直到日治時期,台灣才開始研究芭樂,國民政府來台,台灣人口增加,芭樂面積也漸漸成長,1963 年首度超過 1000 公頃。

農業試驗所紀錄顯示,1915 年,日本人三宅勉及石田昌人引進爪哇白肉及黃肉種,而後陸續從美國、中國、印度、泰國、南非、巴拿馬等許多國家引種。如今,珍貴的種原都保留在農業試驗所鳳山分所中。走在試驗田裡可以看到大小、顏色各異的芭樂,例如:小如鈴鐺、多汁又酸的草莓芭樂、葉子和果實都充滿花青素的紫芭樂。

芭樂的大小、顏色五花八門,民間甚至選拔出紫色的芭樂(照片提供/謝鴻業)
芭樂的大小、顏色五花八門,民間甚至選拔出紫色的芭樂(照片提供/謝鴻業)

土芭樂易軟熟、香氣濃郁

台灣人吃的芭樂品種不斷更迭。謝鴻業表示,日治時期的研究人員對芭樂進行選種,民間果農栽培過程發現變異時,也會自行留種,不過,早期農情調查並未問及品種,直到國民政府來台後,農政單位才開始針對芭樂品種進行調查。

早期流行的是「土芭樂」,謝鴻業解釋,土芭樂是當時市售芭樂的泛稱,品種可細分為中山月拔、白拔、梨子拔、大蒂頭、香拔、宜蘭紅肉芭樂等,這些品種多是由民間自行選拔而來,共同點為易軟熟、香氣濃郁。

中山月拔是早期土芭樂的代表之一。(照片提供/謝鴻業)
中山月拔是早期土芭樂的代表之一。(照片提供/謝鴻業)

泰國芭樂改變產業,「非更年型」品種成主流

芭樂的品種可分為「更年性」與「非更年性」,謝鴻業說明,差別在於,果實後熟階段呼吸作用是否出現高峰,呼吸作用速率出現高峰即為更年型,反之,則為非更年型。

常見的更年型水果包含香蕉、木瓜、酪梨等,對乙烯特別敏感。更年型的芭樂品種,特色為經後熟的果肉較軟、香氣濃郁,需依需求調整採收,若是鮮食,採收後要再放置一段時間,直到後熟再售出;若要加工,則需提早採收。

非更年性品種,則果肉口感較脆,多是直接鮮食,無須等待後熟,「泰國芭樂」即是典型案例。

1970 年代,「泰國芭樂」引進來台,因果實大、脆又耐貯運,消費者的口感偏好漸漸轉為脆,產業也出現分水嶺。過去的土芭樂都是不耐貯運的「更年型」品種,自「泰國芭樂」起,國內產消都漸漸轉為「非更年型」品種,而後民間選拔出的 20 世紀芭樂、珍珠芭樂、水晶芭樂、帝王芭樂、彩虹芭樂等,都是非更年型品種。

非更年型品種也推升了芭樂栽培面積,1978 年後顯著成長,1986 年增至 6658 公頃,芭樂逐漸成為全民水果。

泰國芭樂改變了台灣的芭樂市況。(照片提供/謝鴻業)
泰國芭樂改變了台灣的芭樂市況。(照片提供/謝鴻業)

珍珠芭樂翻轉產區,燕巢芭樂因此崛起

繼「泰國芭樂」後,下一個改變產業的關鍵品種為「珍珠芭樂」。珍珠芭樂由高雄大社種苗商陳玉盞選拔而來,果實形狀接近梨,果肉香甜且脆。

謝鴻業回憶,珍珠芭樂在 1990 年出現,但一開始並不流行,因為栽培模式還未普及,收成品質相當不穩定。當時,謝鴻業每日到產地進行栽培試驗,摸索出合適的管理模式後,陸續輔導各產銷班,「珍珠芭樂」便因此向外開枝散葉。

珍珠芭樂已是國內市占率最高的品種(照片提供/謝鴻業)
珍珠芭樂已是國內市占率最高的品種(照片提供/謝鴻業)

「珍珠芭樂」也讓產區出現大洗牌,謝鴻業分析,1990 年以前,芭樂產業重心在中北部,以台北、彰化、新竹等地為主,尤其彰化社頭、溪州的芭樂格外有名,彰化地區多種植「20 世紀芭樂」,南部地區則多種植泰國芭樂。

謝鴻業指出,珍珠芭樂品質、價格都更好,從南部發跡後,自高雄大社一路傳至燕巢、阿蓮等地,其中,原本就辦理共同運銷的燕巢農會,更系統性地輔導、鼓勵農民改種珍珠芭樂,並在市場打出名氣,更一躍成為全台芭樂最大產地,「芭樂南北產區地位就此易位」。

水晶芭樂無籽肉厚清脆,帝王拔大粒又脆又甜

珍珠芭樂栽培日益普及後,有的果農以醱酵牛奶製成液肥澆灌,以「牛奶芭樂」為名販售。有人以為牛奶芭樂是品種名,實則是個誤會。

在珍珠芭樂之後,1991 年,高雄燕巢果農董建銘及賴錫堯從泰國芭樂殘株發現果肉厚、種籽少、口感脆且著果率高的「水晶芭樂」,雖然外表凹凸不光滑,但是它接近無籽,果肉多又口感清脆,深受歡迎,但它的照顧難度較高,因此市場普及率並不高。

無籽的水晶芭樂受到喜愛,但種植難度也高(照片提供/謝鴻業)
無籽的水晶芭樂受到喜愛,但種植難度也高(照片提供/謝鴻業)

2006 年,為了讓農民有更多選擇,謝鴻業以珍珠芭樂和無籽芭樂雜交育成「帝王芭樂」,果實更大,果肉厚實,甜度與脆度都更高,微帶果酸香氣,貯運時間更長,立刻成為市場新寵。

目前國內最常見的芭樂品種為「珍珠芭樂」,市占率超過九成;台農一號「帝王芭樂」居次,市占率約 5%;「水晶芭樂」名列第三,可說是國人最常吃到的三種芭樂。

台農 1 號帝王芭樂碩大、果肉脆甜(照片提供/謝鴻業)
台農 1 號帝王芭樂碩大、果肉脆甜(照片提供/謝鴻業)

西瓜芭樂、紅鑽芭樂顏色美,珍翠肉細夏天也好吃

主流芭樂都是白肉,但也有幾種紅肉芭樂獨特受歡迎。例如宜蘭紅心芭樂軟 Q 香甜,彩虹芭樂(西瓜芭樂)果肉最紅豔,帶著淡淡青草香,紅寶石芭樂幾乎無籽,外脆內軟又多汁,最新問世的紅鑽芭樂,果肉厚、甘甜無澀味,是新起之秀,都別具特色。

台灣的芭樂品種持續進化,2020 年由高雄改良場育成「珍翠」芭樂,由果農潘連進獨家技轉,果實碩大渾圓,吃起來口感脆、微酸帶著清甜,加上高產抗病、不容易軟芯,可望成下個明日之星。

紅鑽芭樂果實渾圓,果肉鮮紅. (照片提供/謝鴻業)
紅鑽芭樂果實渾圓,果肉鮮紅. (照片提供/謝鴻業)
珍翠芭樂果實碩大,果肉帶有微酸,是芭樂界的明日之星. (攝影/林怡均)
珍翠芭樂果實碩大,果肉帶有微酸,是芭樂界的明日之星. (攝影/林怡均)

挑芭樂動手也動眼,翠綠、果臍小尤佳

好吃的芭樂該如何挑選?謝鴻業建議,買芭樂時可用手掂重量,先排除太小的芭樂,因為可能是肥料不足或留果過多造成,優質芭樂單果重量通常落在 400 至 450 公克,接著查看外觀,整顆芭樂顏色是否均勻、翠綠,太過濃綠可能還未成熟。

再來是果皮表面細緻凹凸,若有溝痕則要排除,最後則是將芭樂翻過來,查看果臍,果臍小而內縮也是優質的表現,參照以上步驟,不保證絕對就能選到完美芭樂,但能「提高選到好芭樂的機率」。

衛福部資料顯示,芭樂的維生素 C 含量遠超蘋果,是奇異果 2.7 倍。芭樂含有膳食纖維、維生素 B1 及 B2,是很好的低 GI 水果,無論哪一個品種,都兼具營養與美味,每個都值得品嚐。

延伸閱讀:

芭樂從一斤5元到百萬年收,芭樂先生謝鴻業30年研究,讓芭樂變好吃,農民賺到錢

【芭樂秘密】好吃芭樂怎麼選?為何切開不會變黑?十件事來看你跟芭樂有多熟?

台灣一年消費200億進口水果!但本土芭樂營養完勝蘋果奇異果,圖表看真相!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