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費率審議委員會拍板定案工業用電費率將調漲12.5%,並且環境部預計即將開始徵收碳費,各界關心在雙重壓力下,業者恐將墊高的成本轉嫁消費者,造成通貨膨脹。經濟部長郭智輝1日在立法院施政總質詢上表示,電價審議委員最後拍板定案工業用電漲12.5%,但對總體來講96%用電戶是沒有漲價,對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影響非常微小。行政院長卓榮泰也強調,工業用電調漲是希望電價能接近台電的發電成本,回歸「使用者付費」的原則。
電價費率審議委員會拍板定案工業用電費率將調漲12.5%,雖然民生用電決議凍漲,不過卻引發企業反彈,國民黨立委游灝1日在立法院施政總質詢時表示,工業用電調漲後,加上台灣即將對企業開徵碳費,恐怕雙重壓力下,業者會將墊高的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造成通貨膨脹。
經濟部長郭智輝回應,電價審議委員會討論電價調幅時,原預計工業用電要調高14%,但委員會最終拍板定案漲12.5%,但事實上對於96%的用電戶都沒調漲電價,對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影響也非常微小。郭智輝說:『(原音) 這次對通膨漲價影響只有0.03%,這樣影響CPI是非常微弱的,應該是不會影響物價波動。』
游灝表示,電價是否能真正反映出發電成本,根據台電的財務連年虧損,甚至要編列新台幣3千億的預算撥補,依照估算,電價需漲至一度5.17元,才可能讓台電達到損益平衡,游灝質疑電價是否會持續調漲。
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目前電價調整後一度大約4.29元,未來希望台電的財政健全,預算應該回歸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去編列,讓台電不用承受太多補貼的政策。卓榮泰說:『(原音) 這次電價審議委員會通過新的計算方式後,工業大戶的購電成本接近台電的成本,但是一般民生用電的成本還是相差蠻大,未來政府的補貼政策就是彌補民生的部分,對於工業的部分,我們希望使用者付費。』
針對政府即將對企業開始徵收碳費,環境部長彭啓明也回應,初期碳費定價不高,約新台幣300至500元間,且將有更低的優惠費率,評估影響程度只有電價的1/10,若企業採取自主減量計畫,則可以減少14%的排碳量,對淨零工作有很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