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換日線》之邀,有幸透過實體講座和專欄文章,分享我對「遠距工作」這個不可逆趨勢的觀察,以及我完全在家辦公一年多來的體驗心得。
本文將分析遠端工作的 8 種好處、8 項隱憂,共 16 點事項提供讀者參考,以利進一步評估自己是否適合這種工作模式。
遠距工作 8 大好處
一、更容易兼顧生活與工作
根據 Owl Labs 的調查,對員工最有吸引力的遠距工作各項好處中,這點榮登冠軍寶座,而且還蟬聯多年。
從疫情在 2020 年剛開始升溫,到目前進入後疫情時代,「更易兼顧生活與工作」始終是所有人選擇成為遠距工作者的最主要原因。對於講究自由與彈性的千禧世代來說,甚至有 69% 的人表示自己願意放棄某些福利,以換取在家工作的自由。
二、更好掌控工作進度
遠距工作的員工,可以更心無旁騖地自行決定每日工作進度,包括「何時做」與「如何做」,能完全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而能掌握自己的工作時程表,代表在安排工作時能有更多彈性與主導權,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規劃工作的順序與時間點,不用拘泥於傳統辦公模式的庶務,或者遷就其他團隊成員的時間,因此比傳統上班形式更能提高工作效率。
當然,這也和員工的個性、能力與工作習性有關,能自我管理,本身有自制力和當責感(ownership)的人,才能真正在居家辦公時增進效率。
三、更容易專注,生產力更高
在傳統的辦公室上班模式下,員工比較容易被其他同事干擾,專注力或生產力反而可能不如自行在家工作來得高。這點也得到數據支持,根據 FlexJobs 的調查,有 75% 的員工表示在家工作能減少分心的機會,在不被打擾的前提下,員工能持續維持專注力,生產力自然大大提高。
四、提供實質上的經濟效益
根據一項美國的調查,每一位遠距工作者,每年至少能省下約 7 千美金的費用,主要來自交通、育兒與伙食費的開銷。
遠距工作也能為僱主省下龐大的營運開銷,根據 Global Workplace Analytics 的調查顯示,即使不是完全遠距,只要員工有一半的時間在家工作,每位員工平均就能為公司省下一年約 3 千美金的水電與房租費。
五、僱主能尋找到真正優秀的人才
根據 IWG 的調查報告,有 64% 的僱主認為提供遠距模式的選項,讓他們更能吸引到高品質的人才。原因除了和招聘人才的範圍擴大到全世界、不受地域限制有關;也和遠距工作意味著微觀管理(micromanaging)的終點相關。
這是因為,遠距工作的基礎條件是「信任團隊成員」,放手讓員工用自己的方式工作、解決自己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雇主要開始學會用「工作表現」來衡量績效,而不是用「是否看到員工在他們的位置上」來打績效。這個革命性的管理方式,對產能高的員工來說是最理想的,也是為何許多專家認為遠距工作能吸引真正優秀的人才。
六、提高員工的忠誠度
許多人認為,遠距工作的團隊成員因為不常在現實生活中見面,比較難建立向心力,對公司也較難培養認同感,可能會造成流動率較高的傾向。但事實卻證明,結果剛好相反。
根據 Owl Labs 的調查,74% 的員工表示在能遠距工作的企業上班,他們比較不會考慮離職。而史丹佛大學的研究也指出,企業開始允許員工在家工作後,離職率大幅降低 50%。
七、為公司增加產能
根據 Global Workplace Analytics 的分析指出,每位遠距工作者因為遠端辦公,使得生產力提升而幫公司多賺取到的利潤,平均每年高達美金 5,750 元。
現實生活中,因為轉型成遠距模式,公司快速成長的例子比比皆是。我服務的公司就是在疫情期間,從原本 40 多名員工成長到目前的 80 多人,而且還不斷在成長中,業績也成長 1.4 倍,看來統計數據不是寫出來的漂亮數字而已,而是和真實世界的發展完全吻合。
八、零通勤時代來臨
最後一個優點, 不只是對員工,對僱主也有益,對整體人類來說更是大確幸,那就是因為在家工作而不用通勤,能大幅減少使用交通運輸工具的機會,對降低碳足跡、減少空氣汙染有很大幫助。
遠距工作 8 大隱憂
一、產能和創能間的平衡
在家工作能提高效能,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但西方企業像 Tesla 或蘋果電腦卻傾向認為遠距工作是「創意的殺手」,因為在家工作的心理狀態和在辦公室完全不一樣,每場線上會議的安排都是目的導向,且以快狠準為目標,大家上線開會公事公辦,討論完需要解決的問題後就下線繼續做其他工作,不可能像一整天待在辦公室時,三不五時可以來個腦力激盪。
而這些未經安排的腦力激盪,往往是一項新產品或新服務的創意種子,但遠距工作時全都消失了,對於需要大量創意的產業來說,的確有可能是一種嚴重的損失。
二、科技監控
科技監控在遠距工作時代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只是用來監視員工是否有在上班時間打混,更重要的目的,是監控員工是否有在合理範圍內使用科技產品,而不是冒著中毒或被駭客入侵的風險,下載對系統有害的軟體、點了不該點擊的連結。畢竟實行遠距工作的企業,高度仰賴科技,不能承擔科技癱瘓的後果,因此在完全看不到員工的情況下,科技控管有時是不得不執行的「必要之惡」。
如果你未來有可能成為遠距工作者,或已經在遠距模式下工作,建議使用公司提供的 3C 產品時請小心謹慎,最好盡量不要用做私人用途。
三、科技疲勞
科技疲勞指的是因科技太方便,導致過分濫用,進而讓人產生超出負荷的疲勞感。科技疲勞在 Work From Home 的職場中是很常見的問題,尤其是突然從傳統工作模式改成遠距工作模式時,多數人的工作習慣仍停留在和同事處於同一個物理空間上班的狀態,有事討論就召集團隊開會,而且往往一個會議結束後立刻安排另一個會議,忽略了應該在會議結束後,空出一段時間來消化會議內容,並預留一些時間為下一場會議做準備。
這種因科技方便而把行程排到滿的結果,就是科技疲勞的起點,反而導致工作效率下降。
四、需要適應新的溝通模式
17% 的遠距工作者表示,在家工作最棘手的問題,就是適應遠距互動下的溝通模式。
除了物理空間上的限制,讓遠距工作者無法直接和同事面對面溝通;從時間的角度來看,如果在跨國公司工作,同事可能來自不同時區,你甚至必須等對方起床,並在你們重疊的上班時間溝通。因此遠距工作在模式下,學習所謂的非同步溝通、純文字溝通,變得非常重要。
五、必須學習保持心無旁騖
如果你不是定力夠、自我管理能力很強的人,在家工作可能比在傳統辦公室工作更容易讓你分心。小孩的哭鬧聲、鄰居家正在裝修房子、時不時來按電鈴的郵差或送貨員,不論哪一種打擾都會成為讓你分心的原因。
這種無法避免的情況發生時,員工是否能很快從被打斷的思緒中,重新連回正在處理的部分,就成了非常關鍵的能力。
六、心理健康的問題
根據調查,有近 2 成遠距工作者認為孤獨感是在家工作時最難熬的事。尤其對單身獨居者來說,每天坐在家裡,面對螢幕動輒 8 個小時,缺乏實際、親身和現實生活的他人互動,長久下來對心理健康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
Work From Home 可說是兩面刃,當我們歌頌遠距工作可以免除閒雜人等的噪音和各種雜訊干擾時,同時表示我們必須學會處理獨自一人的寂寞情緒與孤立感。更重要的是,當我們漸漸習慣「宅男、宅女」的生活後,千萬別因此喪失了在真實世界和人群互動的能力。
七、儀式感消失,上下班沒有分界
在家工作的陷阱之一,就是你的辦公室幾乎和便利商店一樣全年無休,甚至沒有打烊時間,因此責任心強或有工作狂傾向的遠距工作者,時常落得超時工作的下場。
如果你是一進入工作模式就很難停下來的人,無論職位多高,一定得為自己建立一套上班的儀式感,設定下班時間,並嚴格遵守。
八、了解相關法規的時間成本增加
若是跨國遠距工作者,需要考慮若服務的公司在臺灣未設立分公司,稅務和法規相關問題會比非跨國的遠距工作複雜許多,員工需要自行打理的事項也較多,包括勞保、健保、勞退提撥,以及轉帳匯率問題等等。
此外,跨國遠距工作要配合兩邊國家的法規,可能造成許多額外的 paperwork,請務必將這部分的時間成本也考慮進去。有些公司會使用 EoR(Employer of Record,中譯為「名義雇主」)的服務,可以妥善解決這些問題,對勞資雙方都有保障,在簽約前不妨先詢問僱主在這方面是否有安排。
【延伸閱讀】
●在家工作一定好嗎?為何有人認為它是「職涯殺手」?
●如果你曾嘗試在沙灘上工作,就會知道其實很痛苦──「數位游牧」的真實生活體驗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