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華電子為台灣第二大半導體代工廠
聯電(2303)成立於1980年,為台灣第一家半導體公司,於1995年轉型為專業半導體晶圓代工廠,專注於邏輯及特殊技術,包括邏輯/混合信號、嵌入式高壓解決方案、嵌入式非揮發性記憶體、RFSOI及BCD等,提供高品質的晶圓製造服務,並專注於12nm以上的成熟製程,目前以28nm為主,受惠5G大趨勢帶動有機發光二極體驅動IC(OLED Driver IC)、影像訊號處理器(ISP)及WiFi規格的升級,帶動28nm產能需求成長,與特殊製程成為聯電長期營運的薪火,同時透過自身技術確保了未來價格的競爭優勢,使得整體毛利率仍能維持在相對高檔。
第三季財報符合預期,營收獲利續創新高
聯電第三季營收753億元,季增5%,年增35%,成長主要來自於無線通訊的穩定需求;受惠產品組合優化、匯率貶值以及部分ASP上升,毛利率47.3%,年增10.5個百分點;稅後淨利269億元,年增56%,EPS 2.19元,營運表現符合預期,營收獲利續創新高。營收貢獻主要來自22/28nm,其營收占比自第二季22%上升至25%。
第四季能見度低,2023年將是具挑戰性的一年
第四季受地緣政治、通膨等因素影響,導致終端需求疲弱,聯電也逃不過庫存調整的影響,預期出貨將衰退10%,ASP持平,毛利率將落在40~43%,產能利用率下修至90%,資本支出也從36億美元調降至30億美元;雖下調資本支出,但在獲得長期成長的目標下,台灣及新加坡的擴廠計畫仍將持續進行。目前聯電能見度低,2023年將成為具挑戰性的一年。
EV、AIoT、5G、OLED需求強勁,22/28nm成為長期動能
雖然整個半導體業正在調整庫存,但電動車(EV)、物聯網(AIoT)、5G以及OLED DDI等需求強勁,加上三星將非記憶晶片如影像訊號處理器(ISP)、OLED DDI等外包給聯電,22/28nm的營收比重將持續上升,未來將成為聯電長期營運重點,並在半導體逆風中為營收提供支撐。
另外,雖然整個半導體業受美國晶片法案限制,多家公司於中國地區的營收將受影響,然而聯電因其產品以28nm的成熟製程為主,且晶片法案主要限制先進製程,因此影響有限。
結論與建議
綜合上述,聯電第三季表現符合預期,但第四季將受逆風,出貨量、產能利用率及資本支出都下調;然而在產品應用中,受惠電動車、物聯網、5G以及OLED DDI的需求穩健,其中OLED DDI因大廠三星外包給聯電,為營收提供支撐。CMoney預估2022/23營收各為2,786/2,605億元,EPS各為7.1/5.0元,參考目前配息率65%,明年殖利率有望達到10%!加上評價處在歷史區間下緣,因此投資建議為逢低買進。
(資料來源:CMoney)
(資料來源:CMoney)
(資料來源:CMoney)
*本文章之版權屬筆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本文章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仍須謹慎評估,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