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頸椎生骨刺壓迫神經,輕則麻痛,重恐癱瘓!內視鏡神經孔減壓,精準除骨刺

華人健康網

發布於 03月28日10:17 •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頸椎生骨刺壓迫神經,輕則麻痛,重恐癱瘓!內視鏡神經孔減壓,精準除骨刺
頸椎生骨刺壓迫神經,輕則麻痛,重恐癱瘓!內視鏡神經孔減壓,精準除骨刺

頸椎骨刺是頸椎退化症狀的結果,一旦頸椎生骨刺壓迫神經,輕則麻痛,重恐癱瘓!宜蘭1名70歲婦人月前感到右手指、手臂麻痛,原不以為意,沒想到短短幾週內麻痛感延伸至雙手,就醫檢查才發現是頸椎生骨刺。

羅東博愛醫院脊椎微創中心黃安平醫師提醒,頸椎骨刺壓迫神經初期症狀不明顯,麻痛無力感以漸進式出現,如「溫水煮青蛙」,但一旦發生突如其來的撞擊,極有可能造成神經損傷,重則癱瘓,不可不慎!

楊姓婦人自公務員退休,近半年來常感右手拇指麻痛,原以為是長期做文書工作的後遺症,因此未進一步就醫。沒想到上月起麻痛感愈來愈強烈,2週內右手臂和左手指、左手臂都麻痛無力,一檢查才發現是頸椎生骨刺,壓迫到頸椎中間的神經根。

內視鏡精準除骨刺,脊椎手術大躍進

黃安平醫師解釋,脊椎退化會出現骨質增生現象,即是俗稱的「骨刺」,一旦增生過大造成神經孔狹窄、壓迫到神經根,就會產生麻痛感。黃安平醫師為楊婦進行頸椎內視鏡神經孔減壓手術,先在脖子後方開出1公分傷口,將內視鏡深入至頸椎處,再將神經孔打開為神經減壓,楊婦麻痛感不再。

隨醫療發展,脊椎手術方式多元,除了減壓效果,更追求微創與恢復速度快。黃安平醫師表示,傳統的頸椎後位減壓手術從脖子後方手術將增生的骨刺切除,對肌肉的破壞較大;而前位頸椎骨融合手術則是植入人工材料將頸椎狹窄處墊高減壓,雖然也屬於微創手術,但需要戴頸圈至少三個月。

頸椎內視鏡神經孔減壓手術則是透過內視鏡清除壓住神經根的組織,精準減壓,傷口小、對肌肉幾乎沒有傷害,因此術後恢復快,大多數病人甚至不需配戴頸圈,能夠迅速回歸日常生活。

但他強調,頸椎內視鏡神經孔減壓手術較適合單側一節頸椎神經根壓迫者,因此術前每位病人皆須經個別評估,才能決定手術方式。

頸椎骨刺壓迫神經,輕則麻痛,重恐癱瘓

頸椎骨刺是頸椎退化症狀的結果,好發於60歲以上高齡者,長時間低頭滑手機、姿勢不良可能加速症狀惡化。需特別注意的是,疾病前期無明顯症狀,但若長期未察覺,症狀可能會愈來愈嚴重,若突遭遇瞬間高衝擊性動作(跌倒、車禍等),可能導致神經損傷、四肢癱瘓。

黃安平醫師呼籲,60歲以上長者有近9成發生頸椎退化,40-50歲者也不在少數,症狀輕者可透過復健、姿勢矯正緩解症狀,但若四肢漸漸發麻無力,則可能是頸椎骨刺已壓迫神經,建議儘速就醫評估、決定治療方式。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