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客庄節慶活動,常出現客家獅表演,象徵祥瑞驅邪之意,但時代變遷,面臨失傳的危機,為振興客家舞獅民俗技藝,屏東縣客家事務處,推動客家獅傳習計畫,號召學校、社區組成獅隊,共同推動客家獅技藝,讓文化傳承生生不息。
在傳統舞獅技藝中,客家獅是較為獨特的獅藝之一,獅口成方型、上下顎均能活動,走的是七星歩,表演時有財神與吉祥猴陪襯,增添趣味。
從前在六堆,客家庄的節慶祭典上,可以看見客家獅的表演。
客家節慶如六堆運動會,屏東好客米食節、六堆祈福尖炮城活動以及昌黎祠韓愈文化祭等,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表示,為了讓客家獅能夠繼續流傳,推動屏東縣客家獅傳習計畫。
屏東縣客務處民俗藝術科長 邱善寧:「培訓的對象最主要就是,學校和社區,目前學校參加的有國小、也有國中。」
客務處表示,客家獅傳習計畫獅隊培訓項目分為三類,包括客家獅簡介及特色說明,基礎訓練和進階訓練等,獅隊可以自行擇三類項目,規畫培訓計畫,培訓期間從5月1日至10月31日,每隊可獲新臺幣2萬元補助,報名自即日起至114年4月2日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