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運動,能為身體創造抗癌環境!癌症病人適合的3種運動處方,減緩疲憊感、幫助身體自我修復

50+好好

更新於 2023年03月02日08:22 • 發布於 2023年03月02日08:00 • 陳莞欣

文/王鈺棻 圖/Shutterstock

編按:研究顯示,運動能抑制癌細胞成長。罹患癌症的病人除了休息,更要運動健身,才能改善治療所帶來的癌因性疲憊症。適合癌症病人的運動處方有哪些?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最新統計,台灣一年有超過12萬人罹癌。運動不僅有助抗癌、維持一般人的身體健康。對癌症病人而言,做對運動,也能舒緩疾病所帶來的身心壓力與治療前後的不適。

罹癌後,做哪些運動有助恢復、促進健康?不同癌症的病人,做運動時有哪些需注意的事項?

罹癌除了休息,更要多動!運動可緩解癌因性疲憊、為人體創造抗癌環境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的調查,有7到8成的癌症病友在治療過程中會出現身心俱疲、虛弱、四肢無力、注意力不集中、對生活感到乏味等「癌因性疲憊症」(cancer-related fatigue)的狀況。除了癌症本身會耗損身體能量,進行化療、放療、手術等治療的副作用,如貧血,噁心,嘔吐,疼痛,失眠和情緒變化等,也都會導致癌因性疲憊症的發生。

大家常勸病人要多休息,但台北慈濟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常佑康表示,癌症病人往往愈不動,愈會覺得疲累。而且缺乏運動的生活型態會導致病人肌肉力量下降,進而影響存活期。因此,運動絕對是改善癌因性疲憊症的重要解方之一。他建議,病人在開始癌症治療前就要運動儲備體能,治療期間若有疲憊感也要勉勵自己多動,治療後更要持續規律地運動。

常佑康指出,臨床上看到有運動的癌友,心情較易放鬆,也較少憂鬱情緒及睡眠障礙。因為,運動不僅可提升免疫力,也有助大腦分泌「天然的止痛藥」腦內啡,改善治療或癌症的疼痛。而根據2021年9月發表在《體育運動醫學與科學》(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期刊上的一項研究也顯示,運動不僅能改善癌友整體健康,還能幫助身體釋放出減緩癌細胞生長的物質,為人體創造抗癌的環境。

不過,常佑康提醒癌友,運動前還是要請醫師評估身體狀況,並依自己的體能選擇運動項目和強度。例如,有貧血問題的癌友,要先補充鐡質或輸血;病情惡化或嚴重感染的病人在癌症手術後也不要急著立刻運動。

既然運動對癌友好處多,該做哪些運動?天母力康診所復健科醫師卓彥廷依據美國運動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針對癌症患者的運動建議,提出3種適合的運動:

1. 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可以提高心跳速率,增強心臟和肺部功能,幫助癌症病人在治療期間和治療後降低疲勞感。有氧運動要進行持續性的、有節奏的大肌群運動,如慢跑、健走、爬樓梯、騎單車、游泳等運動,每週做3~5天、每次超過30分鐘的中等強度以上(有點喘但可以講話、不能唱歌的程度),每週的運動總量累計達150分鐘以上。

卓彥廷指出,進行化療、放射線治療的患者如果因虛弱無法太長時間運動的話,也可以用「少量多次」的方法,從每次運動10到20分鐘開始,循序漸進達到每週累積150分鐘以上的運動時間。另外,游泳池是比較容易造成細菌感染的環境,因此不建議癌友在化療期間去游泳。

2. 阻力運動

阻力運動可幫助癌友維持和產生強健的肌肉,預防肌少症、減輕疲勞並增加日常活動能力,也有助於預防骨質疏鬆症。阻力運動包括重量訓練、深蹲、彈力帶、伏地挺身、舉啞鈴或舉礦泉水瓶……等。建議每週做2~3天,由低阻力動作開始,8~12下為一組,每個動作至少各做一組,再逐漸增加。

3. 伸展運動

伸展運動可以增加柔軟度和改善姿勢,有助於促進血液和氧氣在肌肉組織的流動,幫助身體自我修復。建議病人每週做2~3天,特別像是頭頸癌患者在開刀或放射治療半年至一年內,常會出現肩頸纖維化而導致攣縮的情況,更要著重頸部及肩部的伸展,最好每天都做伸展運動,直到至肌肉組織穩定。

運動好處多是無庸置疑的事實,但常佑康提到,門診時有乳癌病友反應:「每次運動完腳都很痠」。他一問之下才發現,這位病友規定自己每天要健走兩小時,沒走到兩小時,就覺得「功課」沒有做完。「運動要享受其中,」常佑康強調,對自己太嚴苛反而使運動成為壓力源,適得其反。

運動最重要的是養成持之以恆的習慣,因此「樂趣」和「成就感」很重要。常佑康建議癌友,找伴(如親朋好友或病友)一起運動,邊運動邊聊天,也可相互鼓勵;最近標榜不受場地限制,可邊追劇追做的「超慢跑」,也很適合癌友。

常佑康舉例,他有個肺腺癌的患者,已出現肺積水的狀況,還是每天早起去公園和學員一起做「返老還童功」。不僅身體狀況改善,還成為教練,和醫師分享時,臉上滿是榮光。

裝人工血管、腸造口做運動,有哪些事要注意?正確運動,才能安全又有效

原則上,癌友運動有助於提升生活品質以及減緩治療中副作用帶來的不適。但不同的癌症仍有些個別注意事項,常佑康與卓彥廷提醒:

1. 有癌細胞骨轉移或骨質疏鬆的患者,要以低衝擊性、避免造成骨折的運動為主,像是瑜珈、走路、游泳等。另外也要謹慎挑選負重活動,注意平衡以減少跌倒的風險。

2. 乳癌患者若有手臂淋巴水腫的問題,從事阻力運動時要穿著壓力衣或袖套,避免肌肉收縮壓力過大,使淋巴液更難回流。

3. 攝護腺癌與婦科癌症(如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患者因腫瘤或治療導致尿失禁的情況,可做強化骨盆底肌的「凱格爾運動」來改善症狀。

4. 有腸造口(人工肛門)的患者,要避免進行會引起腹壓過大的運動,如提重物或練啞鈴等,以防產生頭暈、頭痛、心悸的狀況。

5. 有做人工血管的癌友,植入側手臂不要過度運動,例如肩關節過度旋轉、提重物等,以免人工血管阻塞或位移。

6. 留有導尿管、中心導管或鼻胃管的患者,不建議游泳,從事阻力運動持應從低阻力開始,循序漸進。

7. 癌症治療副作用可能造成神經病變,例如,手腳失去知覺或感到刺痛麻木。這時可以以走路或做伸展運動,以維持肌肉的柔軟及彈性。

常佑康提醒,癌友運動時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果有不正常情況出現,如頭暈、胸悶或胸痛、心悸或心律不整、呼吸困難等症狀,請先停止運動並告知醫師,以利進一步評估、調整運動形式及強度。

如果想到健身房請教練指導運動的癌友,卓彥廷建議,除了先諮詢醫師,了解適合的運動與限制外,最好能找具有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或美國肌力體能協會特殊族群運動訓(NSCA-CSPS)證照的教練,他們經過專業訓練,能為癌友設計並建議合宜的運動。

多動多健康不只是老生常談,對癌友而言,更是重要的提醒!

加入50+好好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